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独立董事制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已达一千多家,这些公司在发行上市过程中均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规范运作。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以及特殊的股权结构,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还很不完善,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所有者缺位导致对经营者的监督流于形式。一方面,不少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一股独大”缺乏制约机制往往使中小股东实际丧失了对公司决策的影响力;二是公司董事会内部缺乏制约机制,代表大股东利益的董事左右公司决策。 构,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还很不完善,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所有者缺位导致对经营者的监…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2名独立董事.但中国独立董事目前大部分仍然处在一种"顾问"性质,很难真正保护全体股东利益,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笔者认为,应提升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使独立董事采取积极方式对公司提供有价值的战略指导,帮助执行董事尽最大潜能完成公司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独立董事指除了他们的董事身份和董事会中的角色之外,既不在公司内担任其他职务并领取薪水,又不在公司内有其他实质性利益关系的那部分外部董事或非执行董事。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一方面可制约控股股东利用其控制地位做出不利于公司或中小股东的行为;另一方面还可以独立监督公司经理层,遏制内部人控制现象。因此,独立董事制度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的有效途径。一、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境外上市公司,1999年3月国家经贸委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2名独立董事。但中国独立董事目前大部分仍然处在一种“顾问”性质,很难真正保护全体股东利益,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笔者认为,应提升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使独立董事采取积极方式对公司提供有价值的战略指导,帮助执行董事尽最大潜能完成公司的目标。一、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意义公司治理已成为全球的热门话题,从詹森(MichaelC.JENSEN)1976年发表公司理论开始算,公司治理系统研究已有26年的历史。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仍是一个比较新的…  相似文献   

5.
在公司治理结构争论上,有倾向于以保护股东利益为重点和以保护相关者共同利益为重点两种学派。股东治理观是目前的主流观点,但利益相关者治理观代表一种趋势,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经济危机的本质原因来比较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广义的公司治理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广泛的利害相关者.在广义上,公司不仅是股东的公司,而且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公司的治理机制也不仅限于以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内部治理,而是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内部、外部机制来实施共同治理;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要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保证公司各方面的利害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由于获取数据的局限,本文只针对公司管理层、股东、债权人和政府做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自1976年米歇尔·C·詹森和威廉姆·H·麦克林在<财务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上发表"公司理论:管理者行为、代理成本和使用权结构"以来,代理理论及公司治理理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成为经济学、财务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公司治理理论发展过程来看,詹森和麦克林的公司治理理论是基于美国公司治理情况而提出来的,即股权高度分散情况下而导致的管理者与外部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但是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们发现,除英、美、加等国家外,大部分国家的股权不是高度分散而是相对集中的.就我国的情况来看,由于股权集中在大股东手中,大股东有权安排公司的高管阶层(这一点在我国的国有上市公司中表现的特别突出),进而影响上市公司的各种决策来为大股东谋取私利.因此,现代公司的代理问题,不是詹森和麦克林的股东与管理层的委托代理问题,而是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因而,在我国的转轨经济中,如何保护国有股和中小股东的利益成为代理问题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点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国美控制权之争的分析,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控股股东对公司治理结构中权力平衡的破坏,提出通过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从制度上保证权力制约。此外,加强中小股东在董事会中的代表性,实现股权制衡,制约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权利侵害。  相似文献   

9.
自2015年4月以崔军为首的宝银系频频举牌新华百货以来,宝银系与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物美控股之间围绕控制权的归属问题展开了持续的较量。本文分析了外部机构投资者举牌上市公司的原因以及公司治理和投资者利益保护等问题,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控股股东及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促进相关监管措施的完善及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现代公司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股份有限公司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经理式股份有限公司。它的显著特点包括所有权和控制权彻底分离,股权高度分散,法人股东增加,董事会出现非股东董事,职业高层经理控制权加强,股东已减弱或失去对公司经营的总体控制。因现代公司中内部高级经理层对外部股东利益的侵犯,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公司并购的出现,在并购中公司经理人员大多采取以牺牲股东利益为特征的反收购措施,西方学者掀起了公司治理的研究高潮。20世纪九十年代后,“公司治理运动”开始向全世界扩展,许多国家和组织、公司纷纷制定自己的公司治理原则。公司治理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达到对外部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经理等相关利益者之间的权力制衡。并形成一套有效的科学决策机制,从而保证外部股东等相关利益方利益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11.
在证券市场上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的利益是普遍存在且严重的问题。如何保护证券市场中的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仅是金融学者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法学家们所研究的热门课题。如何从根本上找出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的动因和制度缺陷,并从法律保障和制度设计上根本解决这个难题,也是学者们所不懈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郑丹 《绿色财会》2014,(7):21-23
合理的股利政策有利于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与股东现期收益的双赢,有利于平衡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之间的利益,并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五粮液股份公司为例,利用五粮液历年的股利分配方案以及各项财务数据,分析股利迎合理论是否能解释其低分红现象,并从加强政策约束、改变投资偏好、完善公司治理三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公司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东作为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司的运行、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公司中,中小股东人数众多,而持有的股份却占少数,这必将影响其在公司运营和管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面对持有大多数公司股份的大股东可以轻易操纵公司决策的情况下,中小股东的权益容易遭受侵害。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中小股东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及表现并结合成亨公司诉金厦公司一案,据此提出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公司而言,股权高度分散并非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国家的公司不仅拥有控股股东,而且这些控股股东也都积极从事公司的治理。由于控股股东掌握着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控股股东可能寻机损害小股东的利益,致使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成为公司治理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控股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博弈分析,将控股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而获取的租金作为内生变量5I入模型之中,构建具有概率约束条件的委托代理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得到有效遏制控股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恶意侵害是提升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司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之间的一整套制度安排构成了现代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基础。根据契约理论,公司治理就是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相互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涉及指挥、控制、激励等方面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股份制改革的关键。内部治理结构解决权利和责任利益问题,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能消除公司大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明确产权关系,使公司良性循环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股份制改革的关键,内部治理结构解决权利和责任利益问题,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能消除公司大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明确产权关系,使公司良性循环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结构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立在契约经济学基础上的公司治理理论对会计信息的解释公司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整套制度安排构成了现代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基础。根据契约理论,公司治理就是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涉及指挥、控制、激励等方面的活动内容。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条件下,公司董事会的结构与功能、董事长与经理权力和义务以及相应的选聘、激励与监督方面的制度安排等内容。狭义的公司治理问题实际上是股东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作为不同…  相似文献   

19.
独立审计制度是公司的外部监督支持系统,是保护中小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有效机制.我国审计制度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众多阻碍独立审计的因素.本文在我国独立审计制度安排的意义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审计制度的审计独立性有待加强,独立审计制度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模式之争与我国的林业企业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语公司治理模式是用以处理不同利益相关者即股东、债权人、管理人、员工和社区之间的利益格局关系,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制度安排。关于公司治理模式争论,在西方经久不衰,其核心就是“传统的”“股东治理模式”和“新兴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何者更优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模式争论焦点的介绍和评价,并在这一基础上,探讨我国林业企业治理机制的建立,并给出一些初步建议。二、并购中经营目标之争本世纪80年代,在公司恶性收购事件中对员工和其它利益相关的利益损害引发了英美公司治理模式之争。争论的最终结果,导致美国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