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7,(5):11-12
[美国《世界日报》1月23日]中国大陆2006年一大经济问题,是进入所谓“顺差时代”,国际收支失衡矛盾加剧;而2007年的经济政策调整,一大任务是将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主要的宏观调控目标。这一新的政策取向,对今年中国整体经济走向,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贸外资政策等,均将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开放经济下,国际收支平衡是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的重要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蔓延的影响增加了中国对宏观经济的调控难度,使我国的宏观调控逐步由注重内部均衡越来越多地转向关注内外均衡。  相似文献   

3.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就中国国际收支形势及外汇管理热点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宏观调控措施促进国际收支改善记者:2008年是中国对外经济经受国际金融危机中击的一年,您对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什么样的总体判断?  相似文献   

4.
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危机的出现已经不是偶然,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金融危机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促使中国思考自身的金融体制。本文从利率、金融市场开放度、国际收支以及银行坏账方面,结合前两次金融危机的启示,对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形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李德甫  杨文宇  莫娟 《特区经济》2007,226(11):74-76
本文表达了如下想法:①名义汇率围绕真实汇率上下波动的调整,会促使一国国际收支恶化或者改善;②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并不一定能够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和解决中美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因为失衡问题主要是美国的国内因素以及限制对华技术出口与中国商品进口所引起的;③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适度控制名义汇率,使其低于真实汇率,才能支持劳动力优势,保持国际收支顺差;④国际收支长期盈余,是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就中国国际收支形势及外汇管理热点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宏观调控措施促进国际收支改善 记者:2008年是中国对外经济经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年,您对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什么样的总体判断?  相似文献   

7.
【美国《卡内基中国透视》2008年5月】2008年是中国多灾多难的一年。在美国经济放缓、可能的通货膨胀趋势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在近期将受到哪些影响,未来发展又如何?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高级研究员、著名中国经济研究学者盖保德(hlbert Keidel)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代表鲍泰利(Pieter Bottelier),对中国经济近期的发展形势作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羞与美国经常账户逆差说明了两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而且失衡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但是作者认为两国的国际收支在结构上是一种均衡的关系,存在着均衡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从美国统计的中美两国问国际收支入手,分析两国相对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迪  辛旼 《特区经济》2010,(6):251-252
从1990~2008年,19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国际收支呈现出"双顺差"现象,延续时间之久,差额数值之大实属世界罕见。本文分别对中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进行了原因分析,指出消费、税收、宏观经济政策、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双顺差"现象的根源所在,得出短期内"双顺差"现象不可能改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决定了中国依然存在国际收支风险 “全球化时代最大的成功故事”、“中美国”……诸如此类的称呼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在这场余波未尽的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中表现最佳,又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国际收支非均衡条件下我国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湘君 《改革与战略》2009,25(11):58-61
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和流动性过剩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中难以解决的三个突出问题,而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危害严重,而且大大增加了政府的宏观调控难度。文章首先从我国双顺差的现状、成因及危害完整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不均衡的状况,然后提出我国必须采取自主积极的调控方式应对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对我国的影响,并利用蒙德尔-弗菜明的IS—LM—BP模型分析了我国当前采用的四万亿振兴投资计划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财政转移支付是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平衡中央-地方以及区域间财力不均的制度,我国专项转移支付又始终占据着财政转移支付的重大比重。专项转移支付在确定资金转移地区,资金转移项目以及每个专项拨款多少的标准是如何确定的?这些都取决于专项转移支付的决策过程。文章通过多源流分析视角来探析我国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的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我国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13.
2008年9月10日,雷曼第三季度巨亏39亿美元,德意志银行无意收购雷曼。11日,雷曼兄弟股价下跌40%。由此为开端,金融市场的信任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的到来。而实体经济由于失去金融后盾,全球市场进入衰退期。相对影响较小的中国市场,成为了国际大型集团的救命稻草。中国汽车行业中相对弱小的自主品牌如何在当今已经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继续发展、壮大?是机会还是厄运?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国际化使我国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由于国际收支顺差导致的外汇储备增加又使我国支出国际铸币税,因此,国际铸币税也有一个收支问题.本文在计算我国1996年-2011年国际铸币税收支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性和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的国际铸币税收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最后得出:我国的国际铸币税收支对我国的物价水平、利率水平、汇率水平、财政赤字、净出口没有影响,对我国的GDP、货币供给和外汇储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童疆明 《新疆财经》2009,(4):30-35,40
财政转移支付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也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手段。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规模不断增长,它在推进改革和促进地区财力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加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目标效应、结构和规范性方面对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评析,并从财权事权划分、转移支付结构调整和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性研究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迅速,截止到2008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19055.85亿美元。外汇储备虽然在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过量的外汇储备也会增加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造成资源浪费。为此必须采取相应对策,通过出口产业结构调整、对外投资及实物战略储备等方式积极消除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谢超 《特区经济》2010,(12):75-76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经济贸易以及国家外汇储备量显著提升。那么外汇储备量高是否必然就是好事呢?其实也不尽然,外汇储备量大也可能带来很多弊端。外汇储备量与我国的宏观经济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偶联在一起相互影响。那么外汇储备究竟如何影响我国经济,而我国又应该采取何种货币政策呢?本文就将就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希望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8.
由“民工荒”引发的关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寄燕  谢钢 《特区经济》2010,(4):267-269
2008年底我国经济危机引起"返乡潮"后,2009年上半年在泛珠三角地区却又转折性地出现了"民工荒"。这场人力资源危机究竟是2004年的历史重演,还是新形势下的危机产物?本文在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此次"民工荒"问题层层深入,从直接原因、表层原因、深层原因剖析真相。如今金融海啸在中国正逐渐退去,但中国的"民工荒"现象还会继续存在。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是新时期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学术界对此也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为解决民工荒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2000年至今,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即便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低迷,也未能阻挡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总结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发展要素,结合当前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未来促进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
尹浩华 《特区经济》2014,(12):163-164
近几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大幅飙升,已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造成重大影响。本文从分析旅游服务贸易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地位着手,揭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变化轨迹,探讨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的原因,最后提出促进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