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金库”,是指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小金库”其外表形形色色,内在错综复杂,表现五花八门,“小金库”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而且还容易诱发和滋生各种腐败现象。破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2.
<正>“小金库”是指侵占、截留单位收入,未在单位财务帐册上显示,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对“小金库”的清理、整顿和检查历来受到国家的重视,但仍有一些单位和个人无视财经法规,变换各种手法私设“小金库”,从而使“小金库”屡禁不止,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如何采取强有力措施,彻底封杀“小金库”呢?本文在分析“小金库”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小金库”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刘增芳 《商场现代化》2005,(5X):122-122
所谓“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而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尽管国家对这种“小金库”现象三令五申,但是仍屡禁不止!通过我们近年来所查违纪事实发现,不仅企事业单位有,而且党政机关也有。严重地扰乱了经济管理秩序,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必须坚决予以根治。否则将影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所谓“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而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尽管国家对这种“小金库”现象三令五申,但是仍屡禁不止!通过我们近年来所查违纪事实发现,不仅企事业单位有,而且党政机关也有?..  相似文献   

5.
所谓"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而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尽管国家对这种"小金库"现象三令五申,但是仍屡禁不止!通过我们近年来所查违纪事实发现,不仅企事业单位有,而且党政机关也有.严重地扰乱了经济管理秩序,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必须坚决予以根治.否则将影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1."小金库"的危害 1.1"小金库"的问题由来已久.党中央、国务院曾三令五申不得私设"小金库",有关部门也多次对"小金库"进行专项检查,但仍屡禁不止."小金库"是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隐瞒国家和单位收入,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其大多采取化公为私、公款私存、转移收入、截留利润等不正当手段取得.  相似文献   

7.
"小金库"指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化大公为小公、化小公为私有,未在本单位财务列收列支和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近年来,中央虽三令五申,却依然未能阻止小金库的扩张和蔓延.在此,笔者就在国有纺织企业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小金库”是单位违反财经纪律,把应纳入单位财务制度管理的资金,不列入本单位法定财会账册,转移到账外,搞体外循环,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小金库”资金在性质上属于公款,“小金库”支出的内容大多是处理一些非正常性的财务支出,如用于集体福利,违规发放各种奖金和实物,违规购置、请客、送礼、旅游等公款消费。“小金库”也是产生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的温床,危害极大。同时“小金库”的存在也严重影响着单位向外披露会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本人在长期的审计工作中总结出“小金库”形成的八大渠道,以期对广大审计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丁敏 《商》2012,(14):99-99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小金库"的表现形式很多,虽名其为小金库,但是一些单位存放的金额很大,数额已上百万,甚至上千万,这给国家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很多时候,  相似文献   

10.
“小金库”的治理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金库",是指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为加强对"小金库"的治理,中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随着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私设"小金库"的形式也更加隐蔽。充分认识"小金库"的危害,铲除腐败赖以生存的土壤,对扭转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对"小金库"的治理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有关部门多次对“小金库”进行专项检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既有财政法制不完善,又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加之滥行开支已成为酿造腐败的根源,导致国家资财流失、会计资料失真、财务收支不真实,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济秩序,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应完善制度,加强警示教育,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从遏制转到标本兼治,采取断然措施,坚决取缔“小金库”,以杜绝滋生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小金库”外表形形色色,内在错综复杂,表现五花八门,已经成为产生腐败现象的一个根源和温床,严重干扰了财经管理秩序。单位财务人员正确界定“小金库”,准确把握“小金库”的表现形式,才能有效避免单位设立和使用“小金库”,使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置于有效监督和控制之下。  相似文献   

13.
对清理查处“小金库”方法的探讨张坤,余焕涛“小金库”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一条很重要的渠道,也是很大一部分经济犯罪的根源,它流失了国家财政税收收人,助长了腐败现象,扰乱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多年来一直被作为审计和“三大检查”的重点。但“小金库”屡禁不止,且有愈...  相似文献   

14.
刘海波 《上海商业》2001,(11):24-25
"小金库"是人们对单位账外资金的一种别称.根据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财监字(1995)29号]文: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它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账外资金",即"小金库".  相似文献   

15.
小金库指的是截留、侵占国家和单位的收入,化大公为小公、化小公为私有,未在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列收列支以及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含有价证券)、资产。小金库可谓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毒瘤,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小金库成因的分析,并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推进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6.
王玉英 《北方经贸》2011,(11):104-105
“小金库”的治理已经历了三个年头,经过不断地宣传和检查,小金库的基本含义和设置方式、手段已经广为人知,但“小金库”却依然在有些单位和个人身上存在,屡禁屡不止,这也暴露了“小金库”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小金库”治理如何突出重围,就必须从分析“小金库”的“围”开始,有的放矢,真正铲除“小金库”成长的土壤,收得治理实效。  相似文献   

17.
陈丽新 《商业科技》2014,(8):165-165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都存在着私自设立“小金库”的现象,这不仅容易滋生腐败,而且还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带来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国家也出振了相关的制度和力法加大了对“小金库”的治理,从资金拨付和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小金库”现象得到有效的治理。文章从“小金库”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对加快治理“小金库”的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徐晶 《财经界(学术)》2011,(10):189-189,191
所谓"小金库"指出"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小金库"其外表形形色色,内在错综复杂,表现五花八门,"小"已难涵盖其实质,在某些方面,它已经成为产生腐败现象的一个根源和温床,严重干扰了财经管理秩序。"小金库"暴露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严重疏漏,否则不会出现如此之多机会为某些别有用心者轻而易举地侵占、截留、转移、隐匿单位收入、应上缴收入和虚列开支。  相似文献   

19.
“小金库”多发生在国有企业与国家单位当中,在这种情况下会造成国家资源的损失,形成大量的经济犯罪情况,对国际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其审计和治理可以有效的遏制这种现象,本文对“小金库”进行研究分析,结合会计准则,对其进行审计和治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些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屡禁不止,有的还十分严重,群众对此反映强烈。长此下去,不仅造成国家和单位收入的流失,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而且会诱发各种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