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全流通前后股东利益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证券市场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所持有的非流通股可以解禁并在二级市场流通,流通股股东也可在对价支付中获得收益,我国股票市场就此进入全流通阶段.本文针对股权分置改革中支付对价问题进行研究,采取动态博弈建模,从博弈角度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同时,本文对全流通前后非流通股股东及流通股股东的收益变化进行博弈矩阵分析,对全流通给两者的影响进行研判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变我国股市上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导致股市先天不足的这种重大缺陷,我们提出了股权分置改革。但是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我们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我们投石问路“摸着石头过河”这样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公司股改时,对价到底是计算出来的还是博弈出来的?究竟会采用哪种对价测算方式呢?非流通股东是否根据自身的送股意愿,来决定对价测算方法和对价测算时点的取舍,从而使对价落在自己设想的区间?本文就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做一些简单解读。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是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就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应支付的对价而进行的持续博弈过程,股权分置改革蕴含着多方利益的博弈。从股权分置改革的博弈论基础出发,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求解得出博弈双方的最优策略是非流通股股东设计合理对价方案,流通股股东积极参与,使其通过,最终达到共赢,同时对股东间博弈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股改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余俊 《中国商办工业》2008,(10):243-244
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是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就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应支付的对价而进行的持续博弈过程,股权分置改革蕴含着多方利益的博弈。从股权分置改革的博弈论基础出发,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求解得出博弈双方的最优策略是非流通股股东设计合理对价方案,流通股股东积极参与,使其通过,最终达到共赢,同时对股东问博弈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股改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股指长达四年的持续下跌,股权分置问题已充分暴露出来,中国证监会着手开展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指仍没有上升的趋势,本文探讨了权证这一支付对价的新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权证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运用及其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6.
权证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股指长达四年的持续下跌,股权分置问题已充分暴露出来,中国证监会着手开展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指仍没有上升的趋势,本文探讨了权证这一支付对价的新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权证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运用及其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7.
白亚林 《商业会计》2006,(11):31-32
财政部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中所涉及到的支付现金、送股、缩股、扩股等对价支付行为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笔者结合《暂行规定》,谈谈对股权分置的会计处理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情况目前,在我国1 400多家上市公司的总股本中,64%属于不能上市流通的股份(其中主要是国有股)。这种股权分置的状况已成为制约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制度性障碍。股权分置改革是为贯彻落实“国九条”而对资本市场进行的一项重大制度改革,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实施股市全流通。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来获取流通权。据证监会介绍,由于各家上市公司的情况千差万别,其股权分置改革的方案都是按照“统一组织、分散决策”的原则来制定,因此,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甘霖 《财经论丛》2006,(2):98-101
本文对当前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主体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认为,对于不同的股权分置解决方案,会计处理的实质应该一致。对于非流通股股东而言,对其支付对价或补偿应该作为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非流通股股东应该重新确定股权投资差额;对于流通股股东而言,其所收到的对价或补偿应该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符合谨慎性原则;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其承担了股改费用,则股改费用应该冲减股本溢价,而不能作为费用。  相似文献   

10.
林万祥  符刚  唐滔智 《市场论坛》2006,(1):203-205,198
股权分置改革是继“国有股减持”“、全流通”之后为完善证券市场的又一重要举措,股权分置改革的目的是完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但改革之路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即对价水平和政策措施。文章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新宏 《商业研究》2006,(4):158-159
中国股票市场流通制度的缺陷是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根源所在,出路在于股票市场非流通股的全流通。全流通成功的关键在于合理确定全流通的股票价格。必须依据一个基本的定价模型,以此来逐步解决股票市场的全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影响公司价值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健全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营者持股、国家股股东(国有资本注资持股)和流通股股东(中小股东持股)具有不同的股权激励效果。其中经营者持股具有最强的激励功能,有利于改善公司绩效和提升公司价值;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国有资本容易出现投资者主体缺乏保护机制的问题,进而扩大委托代理关系的距离以及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引发企业效率低下;在流通股股东的激励环境下,股权流动性分裂从根本上损害了上市公司股东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可能导致经营者持股和国家股的激励减弱。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制造业机械、设备、仪表次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实证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大股东所持有的限售股取得了上市流通权。为了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大股东频频在二级市场上进行股份减持。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在大股东股权减持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主要问题,所以需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包括丰富大股东出售股票的渠道,严格信息披露,弱化大股东的信息垄断优势,建立健全大股东股份减持的制度规定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会计信息对上海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影响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票价格的变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信息是股票市场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影响股票价格的直接因素。因此通过对深沪股市股票价格与会计信息的实证分析,能进一步明确不同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程度,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投资者在投资时使用财务数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付强  吴娓 《商业研究》2004,3(5):140-142
多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经历了数次大规模调整 ,在公司上市治理的过程中一再强调有效的股权结构 ,但实际治理情况不佳。其原因在于股权结构变迁是在政府诱致性政策下完成的 ,股权结构剔除非流通股成份后 ,投机者机会主义行为是构成现行股权模式的主要因素 ,由此形成的股东缺乏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关怀” ,所以提出股权结构要具有对生产要素的激励与约束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50个国家和地区的股市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法源分类,对股东权利、债权人权利及宏观制度三类制度指标进行主成分比较、因子得分计算及其与股市发展的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英国法源的国家最为重视对股东权利的保护,德国法源的国家最为重视对债权人权利的保护,斯堪的纳维亚法源国家的宏观制度环境较好。就中国股市制度而言,比较重视股东权利保护,而债权人权利保护和宏观制度环境则相对较差。(2)在影响股市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制度性因素至关重要;与“债权人权利指标”相比,“股东权利指标”和“宏观制度指标”对股市发展的影响则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如何实行规范的股份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应从实行股份制着手。国家对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投资,增加其资本金数额,同时允许其动用原有所有者权益冲销不良资产,大大降低了不良资产率,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找到了途径。在国家绝对控股的条件下,实行规范的股份制,必须处理好国家股权与民间股权在股东代表大会上的关系,凡决定涉及国家控股地位和执行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问题,应发挥国家股权的控股作用,而对于银行主要管理人员聘任,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方针,利润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一定要尊重民间股东意见。同时还要赋予国家股票增值和增收的使命并按市场原则加以营运,提高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沪深300指数所包含的股票为样本股,采用股价非同步指标对中国证券市场股价信息含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以后的证券市场中所包含的公司信息含量呈上升趋势,股权分置改革对市场效率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小股东间严重代理冲突、控股股东政府性质,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从公司过度投资的视角对管理层激励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并以2004-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及其性质对于管理层激励抑制过度投资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不论是货币薪酬激励还是管理层持股激励都起到了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会削弱管理层激励的这种治理效应;而且,公司的政府控制性质在弱化管理层激励抑制过度投资作用的同时,还会强化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对管理层激励效应的负面影响。考虑股权分置改革影响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股改强化了管理层激励对于公司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同时又弱化了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对管理层激励治理效应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不仅为现有文献关于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绩效关联的结论分歧提供新的解释,对于理解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的有效性,以及切实改进管理层激励契约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从新的视角为我国股改的有效性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证券市场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但是目前我国股票发行的定价制度仍然有不完善的地方,因此需要深入股票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改革。本文回顾了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演变,又在现实基础上对股票发行定价现存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最后,提出深入股票发行定价的市场化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