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要求,中国工程院启动重大咨询项目"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战略研究",绿色交通战略研究是秦巴山区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绿色交通战略研究的核心部分之一是绿色交通网络体系的构建,提出以"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代价最低和经济效益最大"为最优目标来构建绿色交通网络体系的基本思想;并从交通运输中的绿色要素角度考虑,通过对四川秦巴山区市县区主要区域职能分析,选取以"农副产品资源、旅游资源和区位资源"为四川秦巴山区绿色交通网络构建的基本要素,将这3种要素与交通网络体系进行了关联性分析,从定性的角度提出了当前交通网络体系所面临的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最后以农副产品资源要素为例,构建了"能源消耗最低"为优化目标的高速公路网络系统优化模型,从定量的角度给出了绿色高速公路网络的最佳设计方案以及维护方案。  相似文献   

2.
瑞士绿色经济对四川秦巴山区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士在历史上是个资源匮乏和经济欠发达的农牧业国家。瑞士发展的初期基础与当今中国西南部山区较为类似。对瑞士绿色经济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和总结,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剖析瑞士成功经验。结果发现瑞士成功经验包括:高效的循环经济模式、科学的发展方向指导、有力的政府政策支持和长远的发展目标推进。进一步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通过现有政策梳理、瑞士发展模式研究、比较优势分析等研究手段,形成一套针对区域实况、突出绿色循环、借鉴发展经验、实现发展创新的政策建议。瑞士绿色农业山地成功经验对中国"绿色赶超"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为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政策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秦巴山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龙门山与大巴山地带,目前已探明有储量的矿种46种,但规模均以中小型为主,缺乏大型、超大型矿床。根据文献查阅及实地调研,分析四川秦巴山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矿产资源开发区块划分需要考虑的7项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四川秦巴山区矿产资源开发进行了2个鼓励开发区、5个限制开发区和2个禁止开发区的划分,分析了四川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合理布局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响应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顺应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潮流,力求打造秦巴山区对于世界与中国的价值地位,就要在了解秦巴山区旅游行业中游客需求、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梳理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独有特点、旅游产业的业态及构成,优化秦巴山区旅游发展的空间协调性,不断开拓绿色循环发展道路,探索绿色支撑体系,以便促成推动秦巴山区绿色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着眼于四川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的总体目标,进一步促进当地旅游,对于实现四川秦巴山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四川秦巴山区矿产资源种类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矿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在分析了研究区矿产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四川秦巴山区油气开发和固体矿产开发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结合国内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例研究,提出了四川秦巴山区矿产资源的绿色循环开发策略与建议:完整的矿山环境法规是矿产资源绿色开发的根本保障;完善的规划和严格的环境评价是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第一要务;推进矿山相关科学技术创新是提高矿产开发利用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唯一途径,最终使得四川秦巴山区矿业在促进经济腾飞的同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技术范式的视角,讨论现代技术范式的困境,并分析其生态化的转变。通过对四川秦巴山区的现状与问题的归纳与分析,阐明该区需要走以绿色、低碳、循环为特征的生态发展之路,从而增强基础建设,提升经济水平。结合技术范式生态化转变,探索四川秦巴山区的绿色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出了强化和提升对技术范式生态化转变的认知水平、整合相关产业构建四川秦巴山区技术范式共同体、科技创新支撑构筑四川秦巴山区技术范式升级轨道等具体措施,为四川秦巴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四川秦巴山区水资源丰富,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关系到区域可持续发展全局。对四川秦巴山区嘉陵江流域水质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对水环境质量时空分布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合该地区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及布局,分析了地表水污染源及其对水质的影响,并从产业布局和调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污染及治理监管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保护区域水环境质量的综合对策,为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四川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农业综合体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巩固四川秦巴山区自然地理和绿色循环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农业科技体系不完善、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社会公会对绿色循环发展认识不足以及绿色循环的配套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探讨秦巴山地区农林畜药新形势下的农业循环发展新模式,提出在绿色发展导向下,坚持"整链打造"理念,加强农业综合体的联动发展,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借力"互联网+",营造农产品交易新业态,最终实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山区的经济发展受到脱贫攻坚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绿色循环经济可以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生态。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提出了一个山区绿色循环经济的实现途径:加减乘除模式。加减乘除模式以科技为核心,通过产业调整实现绿色循环经济。加法:通过科学进步,实现垂直产业升级;减法:山区退耕还林;乘法:推动文明进程,提高生产效率;除法:通过科学技术,消除落后生产方式带来的伤害,如修复水土,重新种植有利于生态的作物;并针对四川秦巴山区的特点,提出运用加减乘除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四川秦巴山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同中国的大城市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数字鸿沟突出,并呈现出日益拉大的趋势。在全球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加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该地区绿色循环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手段,是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四川秦巴山区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信息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信息化建设要紧密结合现状,依托重点城镇逐步向山区延伸,达到片区全覆盖;以"互联网+"着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从而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循环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里约+20"峰会的一个主题是在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而世界林业在向绿色经济过渡中具有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国际可持续发展40年探索历史,评述了当前关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理论和思潮,分析了当前阶段绿色经济的安全性和包容性的新趋势,并研究提出新绿色经济对我国生态和民生林业建设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循环经济模式已经成为当今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在农业区域循环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作用,优化制定农业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支持战略,有助于实现农业区域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农村地区的部分企业、农户和金融机构针对目前主要融资渠道、对绿色金融政策和产品的了解程度及绿色金融支持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农户和企业大部分均有融资需求,但目前河北省大部分农户和企业并不了解当地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和相关产品,其中37.5%农村企业目前主要的融资方式为银行贷款,而85%农户主要通过民间借贷和亲友间无偿借款的融资方式,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提供的绿色金融产品以绿色信贷为主,绿色保险、绿色证券涉及较少,导致农村融资渠道受限。[结论]深化企业和农户对绿色金融政策和产品的认识和了解、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和融资渠道,能够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对农业循环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双赢、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等理论背景下,经济转型期,地质公园面临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为使地质公园所在区域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地质公园绿色发展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以绿色发展理论为指导,反复实地考察、深入研究,倡导从自然到人文,宏观与微观结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地质公园绿色发展研究之中。研究认为:地质公园绿色发展与其所处的区域环境、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应以地质公园为依托,采取相应的手段与途径,加强绿色管理,促进所在区域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绿色转型——以河南省永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璞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25(2):39-41,45,56
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命题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河南省永城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生态问题严峻、人地关系紧张,2010年资源环境承载力出现3.48hm2/人的生态赤字,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绩效低下,应着力从发展"黑、白、绿"三色循环经济、开展以采煤塌陷区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塑造"小生产、大生态"的土地利用格局三方面转变发展路径,并基于产业、生态、民生三要素完善管理政策与配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循环经济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经济逐渐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力量,合理开发海洋,实现人海和谐十分重要;探讨了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及特点,利用皮尔斯模型揭示其内涵,并指出我国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分析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依据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提出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设“无废城市”的关键在于实现城市的“无废管理”。国外已有经验表明,作为一种整体性治理方案,无废管理并不寻求模式的统一,而是体现出很强的灵活性和实践导向性。在梳理国外无废管理缘起与进展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无废管理的内涵、特征及面临的挑战。借鉴东京无废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城市废物治理的特殊性,提出从完善政策制度、弥合管理碎片化、鼓励精益生产和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和垃圾分类共识等方面加快国内无废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所谓循环经济观是在人们广泛接受循环经济的思想后对经济发展的再认识,是与传统经济发展观念相对而言的,其实质是在经济发展实践中的可持续发展观。把循环经济观融入到国土资源经济发展之中,在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提出推进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即要用理念、政策、机制、法律、技术来推进国土资源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云南具有发展绿色经济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结合绿色区域经济优势实施绿色名牌产品战略是云南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云南绿色区域经济比较优势出发,探讨分析了与绿色资源富集不相适应的区域经济劣势与名牌产品培育的诸多限制因素,对积极实施绿色名牌产品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