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以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基础,在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前提下,实现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基础需求的平等满足。从发展的角度看,基本公共服务既包括义务教育、公共文化体育、基础医疗卫生服务等社会事业性服务,也应包括公共安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行政服务等公共事业性服务。  相似文献   

2.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首先应在县域内基本实现。通过分析国际上常见的三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式可知,最低公平模式契合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要义和指向,能有效地平衡区域发展差异,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实,应当作为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模式。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需要制定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国家标准,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建立健全教育财政管理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开始由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任务的生存型社会向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社会过渡.社会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成为新阶段的突出矛盾.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到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再到十七大报告进一步要求"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题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都强调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协调发展方面的重要地位.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发展中迫在眉睫的重要议题,也是我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为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按照“基本、平等、普遍、均衡”的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为全体公民提供基本公共物品和社会服务。为加快推进我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促进我国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七大提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福建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城乡统筹发展难度较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投入和需求不相适应,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就是实现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公共服务领域面临这严峻挑战。本文以江西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展开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来,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重点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本文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阐述了关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梯次结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中指出:"公共产品是所有成员共同享用的集体消费  相似文献   

8.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目前学界多从存在问题、实现途径、中西对比等视角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了有益的探索,形成诸多富有成效的成果。然而,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服务"的根源、内涵、特性、价值的论述还比较薄弱。换言之,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中,何谓基本服务?其评价标准是什么?"公共服务"的主旨内涵  相似文献   

9.
以基本公共服务的视角论促进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琦 《理论观察》2009,(1):120-121
基本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提供服务的的重要内容,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必须遵循均等化原则。义务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之一,具有基本公共服务的一般性特征和自身特点。因此,政府必须按照均等化的要求,从起点均等、过程均等,结果均等三个层面促进其均等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总结了"鄂州模式"的特点,并从财力保障、相应的体制机制和基本公共服务供需变化三个维度,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行为进行考察,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需突破三个方面相应的制约因素,同时提出了"公共产品穿行原理"的新概念,这一概念从本质上揭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特征和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甘肃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11—2015年甘肃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分析了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呈逐年增长态势,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与保障、公共文化事业五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差异程度较大,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为均等化程度下降最大的项目,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这两项公共服务处于低水平的均等化程度,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属于较高水平的均等化状况。甘肃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各市(州)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推进甘肃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创新财政保障机制,建立高效率、标准化的工作机制和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与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2.
向社会成员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在众多基本公共服务中,公共卫生服务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应该享有的服务。制定一套科学、实用、可操作的均等化评估指标体系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内容为构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包括四个一级指标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执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效果。并在一级指标体系下,建立二、三级指标体系,以保证评价指标体系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指政府运用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向社会提供满足公民公共需求的、价值含量均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致力于保障公民享有和消费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机会和平等的结果。这就产生了一个特定阶段应该提供多少、提供什么质量的公共服务,即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标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珠海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准公共物品特性,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有利于增强居民幸福感。珠海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需要进一步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五大新进展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2008年,浙江在全国各省市区中率先制定并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2012年,全省完成投资1085.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5.6%;五年累计完成投资4424.9亿元,超过了原定计划的一倍.五年行动计划全面超额完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以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公用设施为核心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国家和兄弟省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板和模式.同时,在全面总结五年均等化行动计划实施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牵头编制了省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为全国最先编制发布规划的两个省份之一.这项规划,研究建立了全省统一的13大类、96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标准,部署实施了39项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工程,规划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印发各地实施,将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相似文献   

16.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认识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和谐、政治文明的标志。1.公共服务的概念(1)公共服务是指公共需要的服务。既包括公共服务,又包括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有形商品,而公共服务是指无形商品。我们这里讲公共服务实际上就是指第三产业中为社会公共需要提供产品与劳务的服务,提供这种服务的费用由政府财政支出。(2)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特征。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具有非竞争性,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除此之外还具有一些其他特征:兼容性、平等性、  相似文献   

17.
许蕾 《宁波通讯》2009,(5):54-5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体现公平公正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它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相联系,在不同区域有不同内涵。对鄞州区而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其社会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改善民生条件的有效途径,是维护社会和谐的积极措施,是建设惠民之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林野 《改革与开放》2012,(2):138-139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就是政府要为所有公民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公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二是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结果大致均等.但均等化不是平均化,为更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非常有必要进行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改革,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收集具体数据资料,借助各类文献,剖析了武汉城市圈存在的总量增长,但是城市圈内各项服务内容比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医疗服务、社会保障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严重不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的现象,从理论上总结武汉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化问题在参与主体、财政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政策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具体探索出提高武汉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经济和制度相结合的路径,即以全面发展城市圈内的经济,消除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建立城市圈内纵横交错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政府的、区域的协同机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估体系;实现城市圈的社会政策的一致化。  相似文献   

20.
《东北之窗》2014,(10):42-43
正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落实"民生优先"战略、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把大连建设成为富庶美丽文明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内容。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受财政管理体制、城乡二元壁垒、配套体系建设等制约,还存在公共财政保障能力不强、公共服务标准不统一、公共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