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环境对区域创新系统的作用:理论与实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捷 《技术经济》2011,30(6):35-38,45
从制度的视角探讨了区域文化环境的概念和基本组成,分析了区域文化环境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根植性的促进和培育作用;基于现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从促进交互式学习、推进合作创新、加强知识交流、强化非交易性的相互依赖等方面,对文化环境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梳理。  相似文献   

2.
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各行为主体自身的建设固然重要,但区域创新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主体之间的合作更是充分发挥区域创新系统功能的关键。本文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分析区域创新系统中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创新服务机构以及政府的创新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行为主体间的创新关联。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是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载体,为区域创新系统提供不竭的动力.文章从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了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的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系统的作用路径,为更好的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石峰  戴冬阳 《技术经济》2013,32(1):40-43
从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系统效率、区域创新系统环境、区域创新系统成熟度理论、基于演化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等方面,对国内外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指出了现有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新常态下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中政府角色定位策略,基于创新系统相关理论构建了研究框架,以苏州工业园区作为案例,通过资料分析、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中,政府应围绕高校院所发展、企业发展、产学研合作以及创新创业中介机构等方面,重点促进区域内各类机构间的有机互动和深度合作;政策制定应因时因地制宜,既要关注本地特点,又要结合发展变化及实际需求;政府的角色应是“服务员”、“协调员”和“激励者”,并提出新常态下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角色定位策略模型。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化,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构成入手,分析了东北地区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现状和影响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化,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构成入手,分析了东北地区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现状和影响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8.
"三螺旋"理论是指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创新过程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同时每一方都保持自己的独立身份,该理论为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该理论强调高校是创新的源头,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政策环境、经费投入、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团队四方面分析当前福建高校服务区域创新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区域创新系统的角度出发,在对中国区域创新网络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区域创新系统面临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创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化运做环节多"瓶颈"制约等一系列问题,并对中国科技工业园区的应对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一是建设新型的管理体制;二是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三是营造激励性的人才环境体系;四是建立多方位的政策环境体系。  相似文献   

10.
风险投资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内在作用机理仍然模糊不清。本文从复杂网络理论的视角分析区域创新系统持续创新能力的来源,建立风险投资与区域创新系统的关系模型,研究风险投资在区域创新系统实现持续创新中的贡献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风险投资(VC)企业的出现、存在及其融资、选择、标识、集体学习和嵌入等五项作用功能的有效发挥,有助于区域创新系统克服"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增强系统的稳健性,实现持续创新。最后,从国家创新政策、区域创新战略、创新环境和风险投资发展等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是在两型社会建设与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提出的,加强低碳创新系统构建有利于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武汉城市圈建设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空间基础。构建武汉城市圈低碳创新系统需要从产业、区域、跨区域等层面进行空间布局,即加强产业层面的低碳技术创新空间关联、区域层面的低碳知识创新空间关联、跨区域层面的低碳文化创新空间关联。  相似文献   

12.
如何促进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是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文章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和相互作用,采用DEA分析法对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评价,运用Matlab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对不同省市区域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创新网络建设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区域创新要素构成分析入手,探讨了区域创新网络的特点,结点,资源流动规律及企业在区域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区域创新网络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全球化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化,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建立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成熟度评价模型,对我国四大经济区域进行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成熟度评价与分析,以为我国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评判方法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校创新驱动力是高校开展科研投入、知识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协作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以及与高校科研体制、政府创新政策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动力。提升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对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推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为了客观全面地呈现出中国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充分发挥高校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采用2012—2021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高校创新数据,编制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指数,并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其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创新驱动力指数显著低于东部地区;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高校科技创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更显著;区域高校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协同驱动作用,但制度创新的驱动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区域创新系统的定义与功能、运行机制与系统特性。针对吉林省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情况,提出吉林省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区域科技创新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粤港澳区域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由于粤港澳区域三地之间地域、文化、制度等所存在的差异,因此增加了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针对粤港澳的区域特点,在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现状和创新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三个子系统,分析了该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此提出了加强粤港澳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区域创新系统需要区域经济体的有效承接,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区域主导产业代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其发展也需要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支持,两者存在着天然的协同取向。从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出发,在对两者相关性及协同研究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协同表现形式、协同途径以及序参量模型3个方面对两者的协同机理作了分析,以求为两者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将区域创新系统分为以创新能力为表征的实体系统和以创新效率为测度工具的虚像系统,使区域创新成为一个具备完全时空意义的广义虚拟动态系统。通过研究区域广义虚拟创新系统的动力学结构和运行机制,建立区域广义虚拟创新内部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以区域内部不同创新主体的虚拟创新行为为主线,以创新资源为依托,建立广义虚拟创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依据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与推理,估计模型参数,构造系统动力学仿真图。对区域广义虚拟创新系统演化过程中战略对策的脉冲、阶跃延迟作用及组合效应等进行仿真实验,为区域创新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对区际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系统耦合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与方法,从区际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系统耦合要素因果关系出发,建立区际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系统要素耦合的SD模型,并应用Vensim PLE对模型进行检验及仿真分析。结果发现,在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加强中介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力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此外,产业转移技术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比较复杂,在创新投入方面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技术转移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