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贾小鹏 《宁波经济》2007,(10):27-30
地方高校在促进地方和谐社会建设中有着积极作用。高校自身的和谐发展是促进地方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高校必须以和谐为发展目标定位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发展中的和谐。;只有坚持和谐与发展并重,以和谐求发展,以发展促和谐,才能在更高层次上使经济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动态的平衡,建立新的高质量的和谐。近年来,孝义市坚持以统筹思路、和谐理念、走富民优先、特色发展、和谐文明之路,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到2005年底,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省第二位,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186位,比五年前前移622位,并成为全省唯一的县级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增长。大力发展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只有达到经济和谐发展的目标,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企业的税收筹划是对经济权利和利益的分配方式的提前计划,其目的在于实现企业的税后收益最大化。税收筹划的合理应用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讨论了税收筹划的重要意义,通过阐述税收筹划的实现方式,说明税收筹划如何促进我国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江苏省委贯彻六中全会决定,提出把构建和谐社会贯穿于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努力建设一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和谐文明江苏。无锡市委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积极开展“一当好,三争创”活动,努力争创全省和谐发展的示范区。无锡新区(高新区)作为高新区中的“国家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2006年经济规模达到了48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了83亿元,实现了用15年时间在经济规模上再造一个90年代无锡的跨越式发展奇迹,责无旁贷地要为建设和谐文明江苏以及无锡争创全省和谐发展的示范区作出新的作为,树立样板。  相似文献   

5.
武文斌 《发展》2007,(11):22-2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甘肃农牧部门要认真研究当前农村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采取得力举措,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张星 《理论观察》2006,(6):158-15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创造和谐社会的多种实现形式,才能更好地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作为企业,必须立足实际,通过建立和谐企业,推动构建和谐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实践探索,也是符合实际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樊登义  马培祥 《天津经济》2007,(2):64-66,7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一决定,顺应了时代潮流,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围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结合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建设和谐天津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也为财税部门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陈家连 《浙江经济》2006,(21):42-43
六中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显然,没有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只能是空想,没有社会的和谐。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性。经济发展是实现手段,和谐社会是最终目标。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和谐社会的最终实现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不是以社会矛盾的凸现和社会问题的激烈冲突为代价实现经济的暂时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与和谐大学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10.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广西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民生与社会建设问题呈现出新的状况,要深入分析改善民生面临的新问题,充分发挥社会建设的功能,搞好社会建设的重点工程,进一步推进民生的改善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蒋丽 《黑河学刊》2008,(3):65-67
我国的政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在性质上同质、同源,内涵上有机统一,关系上互动共进等特点。政治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制度保证,进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逐步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必将推动中国政治建设进程。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政治建设应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夯实社会和谐基础.健全社会和谐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社会矛盾不断解决,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的过程。和谐与矛盾两者之间是相互斗争而又相互促进并最终达到统一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谐社会的构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思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党处理社会矛盾的传统思维。解决社会矛盾,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重心。探讨和谐社会同社会矛盾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加深对这一宏伟目标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3.
张松青 《北方经济》2007,(12):95-96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然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一些错综复杂,不和谐的因素大量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只有依靠党,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最终为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重大目标。和谐社会、和谐人际关系,其基础在整个社会的各类基层单位,包括和谐企业与和谐职场!如何真正地构建和谐社会?大的方面涉及社会建设、制度改革、政策制定等多项系统工程,从基础组织方面也涉及到坚持人本理念的领导行为、机制设置、管理艺术以及团队精神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5.
加快黄河谷地综合开发,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以黄河上游水电开发为契机,实施黄河谷地综合开发,将极大地促进青海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优化,使黄河流域成为并行于湟水流域的新的经济增长条带和新农村建设重点区域,对加快全省脱.翁致富奔小康进程,促进民族和谐、宗教和谐、区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张敬斌 《改革与战略》2006,1(1):116-119
发展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夯实建设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协调社会阶层关系夯实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张敬斌 《改革与战略》2005,1(12):140-142
发展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夯实建设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协调社会阶层关系夯实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我们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高等院校作为社会组织中最具有活力的单元之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要求,实现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高校基层领导班子在和谐校园建设中担负着发挥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引领全体师生员工积极投身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时代潮流的重任。  相似文献   

19.
杜存 《内蒙古工作》2006,(10):19-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现阶段肩负的历史使命之一,是指导我国在下一个战略机遇期内全面发展经济社会的纲领性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人民孜孜以求的幸福梦想。县是国家行政建制中的重要单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线和前沿,“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社会和谐关系整个社会和谐的大局,实践证明,构建县域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宿迁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宏观形势变化,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立足基础差、起步迟的现实市情,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宿迁”的目标,集主要精力实现工业突破,举社会之力建设中心城市,竭尽全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激活内力发动全民创业,借助外力发展社会事业,形成合力构建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