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虚拟经济自产生以来,在对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的同时,其过度发展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美国次债危机以及此后席卷欧盟各国的主权债务危机,不仅导致实体经济的巨大损失,也进一步暴露了以金融部门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的脆弱性.通过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辩证分析,提出我国今后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引导资金合理流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通过统计分析、制度分析和理论分析,全面深入地探究中国实体经济的债务水平、债务风险和背后根源,进而提出风险防范化解的治理思路.自1995年以来,从债务增幅、变化趋势和偿债压力三个方面综合观察,中国实体经济负债率经历了四个上涨阶段,第四个阶段(2012年初—2016年末)的债务上涨持续时间最长、上涨幅度最大.在债务规模方面,债务总量负债率已超越被广泛认可的安全边界;在债务结构方面,部分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较高;在融资方式方面,期限错配、低透明度、高成本问题比较突出;在偿债压力方面,经济增速、财政收入和企业盈利下滑加大了债务偿还风险.中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驱动和负债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一直以来的投资冲动和预算软约束、金融体系长期存在的结构不合理和运作低效率,这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三角循环",共同造成了中国实体经济债务的持续增加和潜在风险的不断加大.实体经济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的根本之道在于控制债务增速,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需要在负债率的分子方针对性地压减低产出效率的债务和杠杆,在分母方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经济潜在增长率,同时调整优化不同行业领域的债务资金配置.  相似文献   

3.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调控政策的出台,实体经济、房地产、通货膨胀状况都发生了很大转变。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确定风险,中国实体经济下行的风险,股市、房市等资产泡沫破裂的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面对经济、债务、社会、政治等危机叠加的复杂风险,我们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应对,才能有效化解风险,保障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4.
受2013年6月美联储表态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行为及其预期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剧烈地动荡,而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步伐却并未由此止步。这不仅会作用于美国的经济增长路径,同时也必将会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遭受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外溢性风险。文章就当前美联储退出QE预期及步伐加速的背景下,分析了美联储退出QE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从实体经济传导和金融市场传导层面探讨了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认为美联储退出QE对我国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并最终提出了以"保持稳定"为目标的防范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溢出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8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对裁国实体经济负面影响显现,各地区接连有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波及银行及其他企业,尤其是各地一些龙头企业出现了资金短缺、银行贷款逾期、企业担保贷款导致连锁债务反应等系列金融问题,影响了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秩序稳定.针对我国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债务危机等问题,应从债务重组、销售渠道拓宽、企业整合、法律风险防范等方面子以相应完善.  相似文献   

6.
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对世界实体经济产生了深度影响,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尤为深刻.金融危机已转变为全球经济危机.中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口退税,拉动内需等系列的措施来应对,这对改善当前中国经济状况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计量,从宏观经济波动和名义利率两方面对比分析2008年以来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两阶段操作分别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关联储缩表1个百分点,将引起中国产出5.04个百分点的下降,远高于美国加息对中国产出的正向影响,这是因为缩表政策将引起美国居民收入的减少,进而通过财富效应降低其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求.就对利率的影响而言,美联储缩表1单位,会引起中国利率4.77单位的上升,这是因为中国需要通过紧缩银根来规避美联储缩表可能带来的通货紧缩风险.而美国加息1单位会引起中国利率2.01的上升,原因在于中国需要通过缩小与美国的利差,来避免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出.当下美国又释放出较强的减息信号,这会对中国出口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引起中国利率的下降.针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缩放举措,中国政府应实施反向措施,以消除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中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在实体经济层面,中国需积极扩张内需、加大政府支出,避免对美国的单一出口依赖;在金融市场方面,中国需重点管控国际热钱的流动,挤出投机泡沫,减少国际冲击引起的资本流出.  相似文献   

8.
2007年以来,相继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起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大宗商品剧烈动荡,对各国经济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期间,为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国内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方向进行了三次调整,取得  相似文献   

9.
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模型)的框架下,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动态“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以研究不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规则的搭配效应.基于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通过“贝叶斯”估计比较不同货币政策规则情景下的财政政策效应及其整体的经济波动效应,研究发现:在同一货币政策规则下,不同财政政策规则的经济效应较为相似;在不同的货币政策规则之下,财政政策对私人消费、通货膨胀和债务水平的影响有明显差异;货币政策的经济波动效应大于财政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次贷危机后,美国选择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贸易渠道和货币渠道传导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出口额、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有长期正效应,对产出则有短期的正效应,且贸易渠道是该政策传导的重要途径.中国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冲击,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论美国金融监管的制度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实行不同的金融监管制度是由该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变化来决定的,监管制度的利与弊并不在于分业或混业,而在于这种制度能否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制度变迁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顺应世界混业经营的大趋势,利用我们自身的后发优势,现阶段为我国由分业转向混业进行过渡性、前瞻性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美国跨国公司政治行为的目的是为接近并影响权力以获取经济上的利益。它对美国政治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有助于促进议会制度的运转,有助于弥补选举中政党功能的局限性,有助于政企互动,有助于政府在国际、国内两个层次达成施政目标,有助于美国政府缓和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3.
如同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版图中长时期处于非常活跃状态一样,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举动在最近10年之中明显进入了快车道,其策马扬鞭之势,令昔日竞购美债的英国、日本等超级买家也自愧弗如;及至中国矫健地跃上美国国债最大买主的位置,国际社会更加强烈地感知到了中国力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谈中美两国烹饪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讲授中餐烹饪的体验,对中美两国烹饪教育的发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国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和美元持续贬值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强烈关注,一些经济学家发出了美元和国际货币体系崩溃的警告。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即以资产为本位的泛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中心国家美国和外围亚洲国家形成了双赢的局面。该体系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具有更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美国能够承受更大规模的经常项目赤字,并由此获得了更为灵活的政策操作空间。在某种程度上.美国巨额经常项目赤字是其雄厚的金融和经济实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互联网学术文献,总结了当前美国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产生的主要原因和解决对策,为深入认识美国金融危机和从中吸取教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美元的国际地位并没有随美国国际经济地位下降、双赤字扩大和内外债务增长而衰落.基于1972-2020年数据进行VEC及门限回归分析显示,美国国际投资净收益及其占国民收入比率的不断提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支撑美元国际地位的核心力量已由美国的实体经济实力转换为国际金融实力.预期未来数年美国国际投资净收益占比仍将维持在高位,其对美元的支撑作用依然强劲,还将受到美国低利率、弱美元、科技领先、国际货币联盟和数字货币竞争等政策的加固.因此,中国应采取"躲离美元"、提高国际投资效率、稳定人民币有效汇率和更加务实有效的人民币国际化等策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美国的经济衰落严重地影响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美国不甘心这种局面持续下去,在全球各地处处制造麻烦,以图混水摸鱼,挽救美国经济走出颓势。结果事与愿违,美国至今还没有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美国的经济衰退呢,美国经济怎样做才能走出衰退的局面呢,这需要研究经济的人认真研究和探索,从中吸取教训,从而为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鲍伊债券在美国开启了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大门,一度兴盛,但现在呈现困顿状态,原因主要有五个,其中版权所有权和版权担保权益公示问题是困扰版权证券化的主因。厘清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理性看待版权证券化本身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The Japa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achieved a considerable market sh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over the past fifteen years. This study seeks to explain this success by using a market share model with the marketing mix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resulting in product quality and price, individually and jointly, explaining the majority of the vari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