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如何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清  林罡  刘宏伟 《财经科学》2007,(12):113-120
产业集群在目前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但它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井可以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基于产业集群的基本特性,通过对东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比较,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谋求"跨越式"发展的明智选择.湖南是中国中西部地区一个典型的经济欠发达省份,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本文在分析欠发达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意义与现状的基础上,基于SWOT模型,系统研究了湖南产业集群发展,由此提出推进湖南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产业的模块化发展以及产业链分工的细化,产业集群化转移成为产业转移演化的新趋势.本文阐释了产业梯度转移的含义及模式和产业集群转移的动力及模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产业集群向西北转移和分散,这对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转移、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可使西部产业集群享受到业务量的扩大、技术升级、知识与信息的共享.  相似文献   

4.
基于内生型的产业集群增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非常令人瞩目的现象,是近30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产业集群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也已得到了实践的证明.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无不与产业集群关联在一起.本文建立了一个产业集群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程度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东部地区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现象.本文通过对纺织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这两个较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比较发现,区域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拉大.导致产业转移滞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东部地区存在着数量众多的产业集群,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阻碍了产业的转移.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有效介入和推动,中西部地区需要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集群,以及实施集群整体转移模式等.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流动替代资本流动的辨析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霈  冷静 《财经科学》2008,(12):105-113
在一国内部由于劳动力流动具有便利性和广泛性,限制了发达地区产业过度集聚后劳动力成本的升幅,导致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的产业转移(资本流动)被抑制.文章回顾了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相对变化幅度,发现无论与中西部地区还是和其他行业相比,其增速都明显偏慢.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民工荒"、出口转冷等新背景下我国东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资本西进的新态势进行了展望,提出内需市场的充分启动是中西部地区大规模承接东部资本转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近年来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经济活力。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由以中小企业为主体构成的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但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不少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将关系到整个集群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对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作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作了系统总结,并就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从产业组织、微观企业和政府行为3个层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0~2013年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特征表现为:电子信息设备产业、无机化工产业、白色家电产业及水泥工业由东部强势转出;农用化工、能源产业等从东部明显转出;纺织工业、汽车工业及黑色家电产业向东部强势转入;部分有机化工产业向东部明显转入。产业转出的原因在于东部出现原材料、节能减排和劳动力因素约束,转入的原因在于东部具有产业集群优势、消费市场优势以及地方政府作用。建议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对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进行统筹管理。一要从全国总体角度规划国内产业布局,促进东部产业科学、合理转移;二要积极鼓励东部转出生产优势丧失型产业,通过"腾笼换鸟"实现产业升级,同时缩小东西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均衡发展;三要合理引导东部地区节能减排约束型产业转移,通过严格执法监管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解决节能减排约束型产业出路,防止污染转移。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产业集群是西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载体.但是,集群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资源开发,否则将面临集群"空洞化"的危险.将本土的特色人文资源与东部产业转移带来的技术优势融合起来构建融合型集群,是西部资源型产业集群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实现价值链向上攀升的重要途径.形成集群核心能力则是培育融合型集群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四川夹江县陶瓷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指出了资源型产业集群面临的风险,而构建融合型产业集群是实现资源型集群高级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是东部经济增长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但东部产业集群所产生的极化效应却使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新的后天优势,不利于东部产业的西移,对西部大开发产生不利影响,这就对流行的“梯度转移”理论提出了挑战。具体来说,东部产业集群使西部的生产要素(人才、资金、资源)大量东移,东部企业转向西部的成本大大增加,东部的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东部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产业区域粘性,难以向西部地区转移。因此,东西部地区不合理的区域分工会加强,东西差距会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1.
为拟合京津冀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的扩散与回流效应,利用2005-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8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以北京、天津为单核心或双核心的城市主导产业对外围城市关联产业以及高产值产业的扩散效应模型,分析得出3个结论:①首都对外围城市的回流效应导致外围城市产业发展低端化,并制约首都高端制造业发挥扩散效应;②首都与区域内中小型城市发展差距大,使第二大城市承接发展转移的中介功能得到提高,并通过与首要城市的连结促进承接发展转移的中介城市产业发展;③回流效应影响主导产业向外关联性拓展,导致外围城市产业发展仍需依托聚集经济,相同产业的大量集聚影响产业多样性,制约产业集群发展。基于此,建议通过提升外围城市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水平、加速主导产业升级以及强化第二大城市中介功能,提升城市间产业协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辨识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楚波  金凤君 《经济地理》2007,27(5):708-713
以产业集群内涵的厘清为基础,系统论述并评价了产业集群辨识中所运用到的各种方法,认为:专家意见法、产业感知法和企业访谈法都具有针对性强、能够收集难以统计的时新信息等特点,但依赖于专家等个体感性认知,系统数据收集困难,结论普适化受限;多元统计聚类法透视出产业间重要的依存关系,但部门全覆盖及产业在集群间截然分组不符实际;主成分分析法辨识结果相对理想,但数理解释牵强;Czamanski法逻辑严密,突出集群内部产业间的相互关联,但对支撑性部门雷同的集群处理待改善;共识集群法所体现出来的综合集成理念值得借鉴。最后总结,集群辨识宜继续开发共识集群法所提供的多种分析整合的做法,量化研究为主,定性修正为辅,同时应增加对空间维度的考虑。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具有突出的空间不均衡性,呈现出集聚特征.不同的产业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对企业规模构成产生内在的规定性,从而形成不同产业类型企业规模结构的差异性.不同产业类型的中小企业空间集聚具有显著差异性,而且从动态变化上看,具有集聚度提高、由沿海导向向中部扩散的发展趋势.根据中小企业集聚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动力机制、产业特征的不同,中小企业空间集聚主要有资源型集聚、市场型集聚、外向型集聚和产业关联型集聚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其发展战略存在差异.遵循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空间区位选择规律,推动具有创新能力和区域特色的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成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是推动区域创新的重要途径,集群效能影响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通过三阶段DEA测度创新型产业集群效率,运用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三力模型评价创新型产业集群效率。结果表明,传统DEA模型凸显创新型产业集群性,三阶段DEA更侧重于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性,集群效率存在空间分异,南部沿海地区各项效率值较高。创新型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力与国际竞争力同步发展,但因各创新型产业集群行业异质性,效益贡献力与同步发展的其它两力非均衡异化。创新型产业集群效能由沿海到内陆层级递减,效能模式呈现强能强效、强能弱效、弱能强效、弱能弱效4类。  相似文献   

15.
薛德升  陈烈  王志华 《经济地理》2006,26(6):982-987
企业集群理论是由传统产业区位论发展而成的新的关于企业空间集聚的理论。文章遵循“认识—解释—实践”的程序,从企业集群的定义、分类、特征;形成因素、形成机理、竞争优势;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企业集群与地方及区域发展等方面,对我国企业集群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兼顾国外该领域一些主要理论、流派和研究的比较,对这些成果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兴起,传统产业集群逐渐向虚拟集群演化。虚拟集群以产业"组织行为接近"的关系取代了传统产业集群"地理位置接近"的空间集聚,成为当今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然而,虚拟集群同传统产业集群一样,也存在集群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冲突等问题,探索有效的虚拟集群治理模式,提高集群协同效应,对集群企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集群治理主体和治理机制两个维度,提出虚拟集群4种治理模式,利用我国服务业样本数据,比较分析了不同治理模式下智力资本协同效应。结果发现,自主协商-非正式治理模式下人力资本协同效应最为显著,自主协商-正式治理模式最有利于形成企业社会资本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嵌入全球价值链(GVC)曾是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路径,但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情况及东西部严重不均衡的现状,在考虑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时,就必须强调国家价值链(NVC)的建立和完善。在西部产业集群发展中,吸纳产业转移和发展创新应同时进行,通过构建适合现今情况的双边交易平台载体模式下的NVC,最终实现西部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质量是引领经济发展的标杆,质量状况决定产业集群升级的基础,质量改进优化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质量提高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方式,质量生态系统决定产业集群升级的能力。在质量变革视角下,顺德家电产业集群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链整合和主攻智能制造升级的路径为:一是由贴牌代工向自主品牌升级;二是由整机生产向全产业链一体化转型;三是由自动化走向智能化。推动家电产业集群升级对我国促进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有重要启示,通过制造业产业集群质量全面提升以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全面升级,是助力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是一种高度网络化的国家战略性组织,网络化是其高质量发展的最佳路径。通过把握全球产业创新组织变革态势,全面总结德国、美国、日本产业集群网络化发展经验与启示,提出“一核心、三机制、五步骤”的中国产业集群网络化发展路径,即以产业组织变革为核心,构筑“政府-市场-集群”三位一体治理体系,以产业集群网络化发展国家战略为引领、以产业集群网络化协作组织为枢纽、以网络化产业集群创新为动力、以分类型分阶段推进为手段、以动态监测评估为抓手,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集群发展命运共同体,不断增强集群创新力和竞争力,为新时代推动我国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在多个产业得到广泛应用,并上升为我国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通过分析我国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在线产业带”趋势和服务业产业集群的“产业生态集群”趋势,明确了产业集群发展、升级的影响因素。从信息、能源、制造成本3个方面阐述 “零边际成本”趋势,从万物演化的“递弱代偿”规律分析产业集群发展趋势。以此为基础,阐述了“零边际成本”趋势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并从政府、产业集群和企业3个层面给出了“互联网+”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