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网络语言与方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海萍 《魅力中国》2009,(22):139-140
网络语言是网民们交际使用的一种特殊群体用语。网络词汇在网络语言系统中最开放、最活跃、最具特色。网络语言和方言的关系密切,方言进入网络语言,大大丰富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吸收方言,对方言的推广也起了很大作用,但是方言进入网络语言,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这种新型的媒体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交际也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新型的交际方式.一种用于网络交流全新的言说方式--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对于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有人批评,有人倡导.网络语言具有新词新语多、变化灵活、个性化强等特点,是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对于网络语言的发展我们应该宽容对待,积极引导.本文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首先概括分析了网络语言的起因与发展现状.对网络语言争议的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笔者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应该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并且对网络语言应采取的态度及对策等问题,提出一些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3.
王斌 《中国经贸》2008,(20):84-85
随着互联网这种新型的媒体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交际也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新型的交际方式。一种用于网络交流全新的言说方式——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对于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有人批评,有人倡导。网络语言具有新词新语多、变化灵活、个性化强等特点,是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对于网络语言的发展我们应该宽容对待,积极引导。本文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首先概括分析了网络语言的起因与发展现状,对网络语言争议的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笔者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应该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并且对网络语言应采取的态度及对策等问题,提出一些个人浅见。关  相似文献   

4.
现代隐喻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修辞方法,它更是一种认知现象,一种思维方式。本文通过对概念隐喻的定义、分类等探讨,将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英语词汇教学、文化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和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的教学有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规范语言,而网络语言却游离于规范之外。网络语言很多时候是语言的一种灵活运用,有很强的时代气息,所以去学习模仿的人很多,势必会影响到语言的规范性。只有认识到语文考查时的语言规范性和网络语言的差异,并灵活运用,才能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有利于语文的学习。其一,网络语言是一种谐音,比如数字代替文字"520""5757124""5201413"等等,很多人看到  相似文献   

6.
王宗楚 《魅力中国》2010,(29):228-228
网络语言是不同于书面语和口语的一种新兴的特殊语体,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主要是讨论网络语言中的一种特殊的表意形式——生僻字的特点和出现的原因及其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7.
论隐喻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隐喻研究主要是认知隐喻观和语法隐喻观,两种隐喻观虽从不同视角研究隐喻,但共同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认知、思维现象。隐喻能力培养的途径主要有四:制定教学大纲时要考虑隐喻能力;安排教材内容时要体现隐喻能力;引导隐喻思维;设计评价体系时要激励隐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普及使网络语言成为了当代社会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这种现象正以其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特点对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要影响。阐述网络语言概念和特征的基础,对青年官兵使用网络语言的心理进行分析,并针对网络语言给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络语言成为有别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为全民所熟知并使用。本文拟以"囧"的本义与转义,词的本义形成和使用中所折射出的词语产生过程中思维的影响力,从索绪尔的所指与能指、弗雷格的指称理论、语言相对论以及认知隐喻的角度分析语言的构建系统,探索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纯 《中国城市经济》2010,(5):80-80,86
在互联网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称为网络语言。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这种原先只存在于网络之中的新语言现象就迅速发展开来了。目前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大部分都局限于对网络语言的构词特点等层面的探讨,网络语言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对社会群体的影响的研究相比之下就少得多了。网络语言在丰富现代汉语内容的同时,也给传统语教学带来了冲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语言既不能一味拒绝,也不能全盘接受,要正确引导学生处理规范语言和网络语言的关系,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使用网络语言的意识。。本文旨在通过探讨,进一步了解网络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特质,我们拟从当前中学教学中网络语言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出发,对这一问题作一管窥。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的翻译策略包括:转隐喻为隐喻、转隐喻为明喻、转换策略、加注策略、转隐喻为直译。  相似文献   

12.
隐喻在传统看来是一种修辞方式,而现在看来,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对隐喻的理解需要认知努力去解读,而对于隐喻的翻译过程则从反向重复了隐喻的认知与产出的过程,译者需要平衡、协调作者、作品、读者及相关各方的关系,实现两个过程的和谐统一,真实地再现原作的隐喻意象。  相似文献   

13.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概念现象和认知思维方式,在人们的思维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具体分析了余光中《乡愁四韵》 中存在的概念隐喻,旨在从认知的角度去分析和阐释隐喻在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作用及功能,从而加深人们对隐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马建阳  郑玮 《魅力中国》2011,(17):231-231
语言创造了生活。网络语言的兴起与发展同样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但网络语言同样因其创新性和独特性对传统语言造成了冲击。而缩略词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使用频率和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本文希图通过以网络缩略词为例,考察语言的功能在网络中的状态,即网络中语言所具有的功能的消长程度。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两个认知域的概念之间的映射,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解释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其普遍性和共性。但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一、网络语言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的界定 (一)网络语言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1.网络语言的基本内涵。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是指后者。如"网络语言,网下流行。"网络语言日益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人认为网络语言若经得起时间考验,约定俗成后就会被普遍接受。这些被普遍接受的网络语言将成为大众语言的一部分,其感染力和号召力日益被重视。  相似文献   

17.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其意义的理解离不开语境,因此,隐喻也是一种语用现象。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用语法化来分析语法化与隐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隐喻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一、网络语言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的界定(一)网络语言的基本内涵和特点1.网络语言的基本内涵。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是指后者。如"网络语言,网下流行。"网络语言日益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人认为网络语言若经得起时间考验,约定俗成后就会被普遍接受。这些被普遍接受的网络语言将成为大众语言的一部分,其感染力和号召力日益被重视。  相似文献   

19.
孙丹 《魅力中国》2014,(23):279-279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信息传播而产生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具有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相结合的特点,充满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特点,它既是汉语言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体现,也对现代汉语语言的规范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这里将就网络语言的利与弊做个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隐喻现象是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因为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简单介绍了关联理论和隐喻的研究历史,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对汉英隐喻中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