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通畅关系到中央银行能否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是人民银行最终实现其政策意图和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介绍了西方经典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非有效性的现实,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发展和传导途径作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货币政策在调控我国经济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们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关注也越来越紧密。本文阐述了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是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途径以及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几个因素,并对中国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差强人意,传导路径不畅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与否不但关系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而且关系到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和有效性。目前已有研究多从利率、信贷、资产价格以及汇率等方面探讨对货币政策传导路径的疏通,但对货币政策传导路径终端———企业环节的研究却仍寥寥无几。企业是各个渠道传送的货币政策能否对经济总量起作用的最终结点,是转轨时期改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从企业角度对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在资本市场、汇率市场和商品市场之间的传导过程。文章首先构建了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模型,并与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它更合适地解释了1999年后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最后用VAR方法证明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具有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措施最终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是否顺畅。因此,货币政策传导历来是货币政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选择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作为研究的主题。结合中国的情况,本文从银行、公司角度分析了资产负债表渠道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解释力,找出目前影响我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发挥作用的一些阻碍因素,随后提出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渠道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背景下房价的变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庆铭 《特区经济》2011,(10):286-287
本文在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实证分析了房价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可知,房价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房价渠道的传导效率整体而言比较高,由此而知货币政策和房价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传导是中央银行采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变动来实现某一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与否直接决定货币政策的效果。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货币政策的传导受制于多种因素,也遇到多重障碍,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主要传导枢纽。国有商业银行近几年未能充分发挥出枢纽作用,是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对阻碍国有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发挥作用的因素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许茜 《魅力中国》2011,(17):114-114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如何对实质经济产生作用,而利率手段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世界主要经济体都频繁调节利率。长期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单一,主要局限于传统的银行信贷渠道,而信贷传导是以金融市场存在缺陷为前提的,利率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是发达的金融市场,因此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利率在中国货币政蓑传导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本文在借鉴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了理论性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关于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的合理的分析框架。文章首先介绍了西方货币政策利率理论,着重分析了这些理论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模式;其次,对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接着针对中国利率传导机制表现出的独特现象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与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研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如何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的。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和演进起始于1911年IrvingFisher提出的直接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和演进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时期、凯恩斯的利率传导机制时期、货币主义的货币供给传导机制时期和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时期,并对每个阶段的理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研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如何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的.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和演进起始于1911年IrvingFisher提出的直接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和演进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时期、凯恩斯的利率传导机制时期、货币主义的货币供给传导机制时期和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时期,并时每个阶段的理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张磊 《改革与战略》2009,25(6):76-78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引起实际经济变量的改变是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现的。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金融传导领域和经济传导领域。其中金融传导是中央银行与金融中介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文章着重通过对金融传导领域中的执行主体、传导中介、市场基础和调节杠杆进行分析,来研究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4.
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理论研究简要回顾,并通过货币政策的内部传导和货币政策的外部传导两个方面分别对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最后对目前国内外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研究现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划分成货币政策传导到资产价格和资产价格传导到实体经济两个环节,主要关注货币政策、实体经济以及最终目标三个层面的变量,细分股票价格传导和房地产价格传导两条路径,分别建立了具有系数约束的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检验我国货币政策通过资产价格渠道传导的有效性。在此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不应以资产价格为目标,中介目标应由货币供应量向利率转变,并且对疏通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传导渠道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策操作透明度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灵活畅通。通过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和有效性,成为当前各国中央银行关注的焦点。文章介绍了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内涵,分析了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对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并对改进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文章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方面讨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了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几个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疏通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曹晶 《中国城市经济》2011,(5):65-66,68
本文在梳理货币政策的货币传导渠道和信贷传导渠道的基础上,对以房地产市场为载体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进行了总结,并采用我国1998年-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房地产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规模和国内贷款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并得出我国房地产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并不通畅的结论。在现阶段,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对引导宏观经济在预定目标区间内波动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9.
张蕙显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1):73-76
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重要,股市传导货币政策是其中的表现之一。文章从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终结目标的两个角度入手,从理论上解析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机制,继而通过逐一分析我国股市对货币供应量、信贷传导、投资和消费的作用关系,全方位剖析我国股市传导货币政策的效果,得出当前股市传导货币政策效果较低的结论,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顺畅,其主要原因是:需求不足制约了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经济实体经济结构与金融经济结构的不对称阻碍了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传导机制的机构活力不足,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使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空间减少,等等。因此,必须认真研究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途径,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