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建议实行"六联动",即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联动、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联动、思政教师与学生干部联动、理论与实践联动、思政课与其他德育活动联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相似文献   

2.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学界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遵循了一个"实践—生成"的演变逻辑,针对当前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诸如学校的保障力度不足、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建立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协调整合校内资源;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获得感三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韩祥伟 《理论观察》2014,(4):172-173
思政课"双主体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分别为"教""学"主体,师生主体在教学信息的双向传递通过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发展。思政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师生思想共鸣和协同发展。建立双向互动式"双主体"教学思维模式;采用发挥"教师—学生"主体作用的多元化教学组织模式;构建适用于"双主体"教学的动态"教""学"评价模式可有效实现思政课"双主体教学"。  相似文献   

4.
付正大 《魅力中国》2010,(5X):113-114
"思政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应遵循教学规律,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一定要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相互统一,教与学的统一。在探索"思政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过程中,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新教学发展观,形成"以人为本"的新教学理念,以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教育功能。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让思政课成为大学生喜爱的课程。  相似文献   

5.
将经典融入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更符合新课标方针与贯通项目基础阶段思政课的教学宗旨。因为贯通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新定位即立德树人、汲取力量之学,而与贯通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教学相融合的经典界定即以选择中华文化精神载体"五经"进行教学融合,融合方式以信息化、"雨课堂"作为助推器。思政课教师要顺应新要求,提升知识底蕴、经典素养、信息化水平并融入贯通基础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广东省13所高职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学生学习态度、教师教学、教学效果3个维度展开调查,旨在研究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成效。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思政课较为重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高,但仍有少数学生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高,学习缺乏主动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总体评价较高,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大部分学生学习思政课后满意度高,收获较大,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的满意度不高,收获较低。结合上述结果,文章从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设计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式3个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政治性的课程内容、单向度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都是高校思政课难以获得部分大学生认同的重要原因。实现教学方式从传统单向度的理论说教转变到增强学生主体性上来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高校思政课应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授课教师注意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语言,通过问题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互动中,师生共同思考历史和现实问题,实现双方主体思想和视角的交叉融合,以较为柔性的方式逐步达成思政课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对象和受众。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从当代90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与手段,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坚决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加强自身素质提升,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9.
王兴波 《理论观察》2013,(9):145-146
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教师是关键。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加强政治理论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学技能素质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高校思政课教学实际情况,将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对高校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加以指导。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始终坚持"学生为主"这一观念,积极对课堂、校园、网络与社会实践"四位一体"教学方式实施构建,从而使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提高,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目的。文章着重对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方式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数智时代,数据素养已成为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提升数据素养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还能够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文章从数据推进多元化思政资源整合、数据助力思政课精准教学、数据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3个方面探讨数智时代思政课的变革,阐述了思政课教师数据素养的培育价值,进而从国家、学校、思政课教师个人角度寻求实践进路,以期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思政"概论"课是高职教学的重点科目,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着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因素,思政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需要有改革措施。为了有效契合当前思政课改革的方向,有必要分析"概论"课程教学的困境,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以保证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了双重影响。教师需要从新媒体与青年学生密切契合的实际出发,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身心特点,研究新媒体与思政课教学结合的恰当方式,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内容和形式,全面推进高校政治理论课改革,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加强"思政课"建设,解放思想,把"思政课"变成一门"学生爱上,教师爱讲"的公共课,把大学生培养成真正地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道德高尚、遵纪守法的高素质公民。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仍然存在对实践教学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实践教学缺乏顶层设计、实践教学资源拓展与融合缺乏有效抓手等问题。为此,探索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践教学,以社团活动为依托的校园实践教学,以红色资源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教学,以微信为主要平台的网络实践教学"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将有助于拓展思政教师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高思政课程效能等。两者的融入要树立起正确的工作理念,意义要明确,内容要科学,特点要鲜明,师资要配套;融入路径选择要致力于构建个性化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一体化体系,实现教师和学生关系本位化、思政课教育体系的网络化等,以全面提高思政课教育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和教育快速发展的情况之下,教师想要在实际的思政课教学当中取得相对较好的教学成效,不仅要及时地转变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观念,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利用科技方法和互联网手段来进行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教师可以从学生乐于接受和喜爱的沟通交流方法入手,有效地将微信引入到实际的思政教学当中,并通过微信的手段加强思政课的相关宣传。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水平的目的,同时也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上课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与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俐 《黑河学刊》2012,(10):106-107,109
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法,因为实践教学不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也符合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和思政课改革的方向。但是,由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等三方面的因素,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从提高实践教学学时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和建立实践教学考核制度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既攸关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又事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方向和质量。经过长期努力,虽然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明显提升,但是相较于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的新要求和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新期待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明晰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的时代意蕴,进而从内在、外在两个向度入手,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的举措,对进一步优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和新媒体的必然趋势,使得加深对手机媒体的理性认识和扩大手机媒体的实践应用,成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必修内功。在实践中,教师们要在充分认识手机媒体的传播、使用规律基础上,正确把握手机媒体对思政课教学的双重影响,克服其消极影响,从而使其更好地服从服务于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教学,进而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