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日本在1956~1973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之所以没有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反通货膨胀政策所造成的良好经济环境。然而在我国每逢经济高速增长,就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又不得不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这其中总是把调控的着力点放在速度上,从而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鉴于此,本文想通过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加以分析,以期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一) 我国正在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处于新旧体制的交替时期,在这样一个战略相持的阶段,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财力不足。那么,是否必须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弥补财力不足的困难,以刺激经济的增长呢?我认为,通货膨胀政策并不符合我国国情,因而不能刺激我国经济的增长。1、通货膨胀的理论依据之一——菲利蒲斯曲线的全面分析。菲利蒲斯曲线表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有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也就是说,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率就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高。由于西方经济学家往往把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同货币工资变动率联系起来,因此,这一曲线通常又被用来表示通货膨胀率或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相似文献   

3.
宋承先 《特区经济》1994,(10):7-11,13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如何?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目标和重点何在?这些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界关注的热点。宋承先教授撰写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我国当前的宏观调控》一文,以西方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和通货膨胀理论为基础,对以上热点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本刊分两期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基本建设投资的关系□陈功玉宋桦我国每次控制通货膨胀,几乎都采取以压缩基建投资规模为主要内容的紧缩政策。这种紧缩政策的实施,虽然降低了通货膨胀的速度,但也拉下了经济增长的速度,使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经济增长呈现出一种...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际经验,把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概括为五种类型。对我国1978~2011年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可能导致产生通货膨胀的压力、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没有稳定的促进或促退关系,以及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应从实行稳定货币量的货币政策,稳定社会通胀预期,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保护好中、低收入阶层,控制和消除资产泡沫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中华大地投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对于这一热浪,各方看法不一,“冷”、“热’’之争又起。本期专稿发表了著名经济学家宋承先教授的文章《关于我国高速增长与通货膨胀问题》。宋教授在文中指出,我国已具备高速增长的物质基础,适度爬行的通货膨胀是允许的。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仍然是一个争而未决的难题。文章通过建立一个旨在说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非线性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并以通货膨胀变化率作为门限变量以及利用我国1985-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通货膨胀变化率小于门限变量0.0800时,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当通货膨胀变化率位于门限变量0.520与0.0800之间时,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拉动作用最为明显;然而当通货膨胀变化率高于较大的第二个门限值时,通货膨胀则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因此,文章认为控制通货膨胀的相对增长速度与其绝对水平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呈现经济增速和消费价格涨幅高位回落的态势,表明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势头正在得到遏制,整个经济正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同时,我们又面临经济周期进入下行区间、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高企、外部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的复杂局面。因此,既要继续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经济明显下滑,并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这对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没有“着陆”过——国际大行十月交锋热点集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顺 《新财经》2005,(11):12-14
中国经济增长再次显露加速的迹象,但是,倾斜性增长导致中国经济迫切需要结构调整,需要经济增长模式必须从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向刺激国内消费。同时,国际石油价格和相关价格的上涨导致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面临通货膨胀的威胁,中国似乎又成为了通货膨胀的助推器,通货膨胀真的会卷土重来吗?  相似文献   

10.
陈悦 《中国经贸》2013,(2):12-12
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直接目的是追求物价稳定、就业充分以及社会经济持续增长,通过具体分析1978—2008年的相关经济增长数据可以得知我国表现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呈现的是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这两个现象的正向增长并不会直接带动我国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发展首先就应当转变当前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发展完善,就业机会充分、物价水平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仍未完全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形势虽有好转,但“拐点”是否出现尚无定论。在这样的背景下,宏观政策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即启动经济又不能引发通货膨胀,预防通货膨胀又不能抑制经济复苏。尤其在临界点上把握好政策分寸和力度,是难度极高而颇费思量的一件事情。 坚定地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前一段时间,为了治理通货紧缩,有人提出  相似文献   

12.
通货膨胀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系是否健康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高速的经济增长会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各有说法.本文根据1990-2010年的CPI,PPI,GDP,M2的年度数据,建立VAR模型,运用ADF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并根据此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何流 《中国报道》2009,(12):72-75
明年我们稳增长就行了,既防止在经济回升过程中因继续“保增长”的政策力度过大过急,导致投资过快增长,引发通货膨胀;又要防止因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和政策效应减弱,经济出现第二轮下滑。  相似文献   

14.
魏加宁  刘祥东 《发展》2013,(1):31-32
"滞胀"之争不断升温传统经济学曾经认为,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不会同时出现。但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局面,打破了这一神话。中国就目前发展阶段而言,尚难以出现美国70年代那样的"滞胀"局面,但是,对于是否会出现"中国式滞胀",经济学界一直存在担忧。所谓"中国式滞胀",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看法。王建认为,当经济增长在8%以下、通货膨胀在8%以上,就应当算作是"中国式滞胀"。而厉以宁则认为,只要经济增长在6%以下,通货膨胀在4%以上,就应当算作是"中国式滞胀"。  相似文献   

15.
《海外经济评论》2008,(11):29-30
美国经济近来坏消息不断:经济增长放慢、通货膨胀上升、金价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股价暴跌。现在的问题是,类似于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是否会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商务部(Ministry of Commerce)副部长高虎城22日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出口或将以合理速度增长。在人们对中国是否应将政策重心由遏制通货膨胀转向促进经济增长意见不一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7.
周静 《科技和产业》2014,14(10):140-142
采用1981-2012年的年度数据,对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不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存在着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同时,通过引入投资增长率这一中间变量分析了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机制,并根据实证分析,得到结论:经济增长会促进投资的增长,继而使得通货膨胀水平上升;而通货膨胀水平的提高会抑制投资增长,继而影响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年初时,人们似乎对经济增长还很乐观,因此“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如今面对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逐渐浮出水面,宏观调控的重点转向了“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要控制物价过快增长”。而根据笔者的研究,我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可能已经进入到一个相对困难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西部论丛》2008,(5):57-58
今年以来,在整体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基本面总体良好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物价涨幅明显攀高,二是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放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新形势下,下阶段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如何选择,是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还是以防止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的明显滑落为主,抑或两者兼顾?对此,我们作了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在整体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基本面总体良好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物价涨幅明显攀高,二是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放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新形势下,下阶段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如何选择,是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还是以防止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的明显滑落为主,抑或两者兼顾?对此,我们作了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