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连有 《魅力中国》2014,(7):216-217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学生语文能力具体展现。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从反思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入手,提出了作文指导必须要注意开放性。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从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入手,在作文上下功夫,让学生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来。很多同学写作文时常感到头脑空空,即使搜肠刮肚,也无从下手。作文为什么会这么难写?学生没有材料.当然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来,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作文教学中如何积累材料,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马睿 《魅力中国》2011,(15):322-322
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在现代文苑中,写作基础理论堪称琳琅满目,但语文教师仍然对作文教学感到困惑、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作文教学的方法,理论上的引导,导致作文指导、作文训练失去了针对性或有序性。鉴于此,探讨作文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实践上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建清 《魅力中国》2013,(5):179-179
几年来,话题作文一直以其强大的优势占据中考作文试题的主导地位,具体体现在,内部优势,分别从内容、形式、思想这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外部优势:体现了《课标》的学习目标,代表作文改革的一种方向,贯彻了《指导意见》的精神,本文旨在探索话题作文之优势,给学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  相似文献   

5.
崔红娜 《魅力中国》2013,(11):254-254
现实的作文教学中,作文评改一直是语文教师颇为头疼的问题。新的课标的又要求引导学生互评互改,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着指导学生进行互评互改作文。学生互评互改首先要有老师的写前指导、教给学生互评五改的方法、指导学生分组互评互改并开展讨论、展示互评互改、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互评互改开辟了作文批改的一条新路。也充分体现了作文教学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6.
方春霞 《魅力中国》2013,(34):128-128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想像作文更是难中之难,小学生大都有“恐作症”,老师也常常为此头疼不已。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趣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命题,让他们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中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呢?  相似文献   

7.
张光宏 《魅力中国》2013,(16):155-155
教学无定法,但也有一些规律可循。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影响学生一生成长的关键;所以,搞好作文教学势在必行。如何进行科学合理地作文教学呢?我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小学老师,我以为:作文指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点燃激情,引导快乐入门;要范文引路,进行读写结合;要逐步训练。形成作文能力;要体验成功,分享写作喜悦。  相似文献   

8.
陈梅凤 《魅力中国》2014,(17):138-13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不少语文教师怕“教”作文,因为作文指导费尽心力却难有起色;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因为绞尽脑汁却言不由衷。小学生习作中的“套、编、抄”现象较严重,矫揉造作、虚情假意的现象较突出。学生的习作千人一面,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独特性。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彰显。作文教学的实效性也大打折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值得每一位语文老师深思。  相似文献   

9.
崔仲琴 《魅力中国》2014,(21):123-12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门,是语文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内容和教学环节,本文主要从学生素质方面和写作技巧及作文素材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着力提升小学生的作文素质,实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命题作文教学中,可以把指导学生"要这么写,应该这么写"称为顺向指导,把指导学生"不要这样写,不许这样写"称作逆向指导.对小学生来说,应以顺向指导为主,着重解决一般记叙文的常规写法;对高中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则应以逆向指导为主,反弹琵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写出别具一格、有自己个性的记叙文.近年来作文教改的实践证明,对高中生作文采取逆向指导比顺向指导效果要好.反弹琵琶,逆向指导作文,一般可以从选材、构思、表述方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余花粉 《魅力中国》2013,(26):248-248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搞好作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我教三年级已经五年了,发现三年级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对作文有厌倦甚至恐惧心理,写出来的作文也多是一句一个“了”,就像在记流水账,内容不具体,语句还不通顺,经过实践总结,我找出了应对以上问题的有效对策。在作文教学中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陈延领 《魅力中国》2010,(25):245-245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平常进行的作文课教学中,我深切的体会到,学生作文,指导方法得当,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方法得当了,缺少积累,又往往是“无米下炊”,所以我在指导作文教学时,采取让学生平常积累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指导学生收集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从学生兴趣入手,每一个环节都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真正把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学生享有充分的民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听、说能力、评价能力,修改能力,相互交往能力都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周超 《魅力中国》2011,(21):333-333
作文,是综合各种语文基础知识而运用于实践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学生知识、技能、阅历、情感的结合体,是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本文想从如下几点的阐述,引发大家对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以便将语文教学的任务落实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 ,学校的作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大量地背范文、套公式 ,期望学生通过模仿来提高写作水平 ,但事实表明 ,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非科学性的作文训练 ,是不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的。在作文教学中 ,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也就是要在作文训练中加入思维训练 ,让学生开拓思路 ,在思考中获取灵感 ,从而做到思如泉涌 ,下笔生辉。那么 ,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呢 ?笔者认为主要方法有四 :1 开拓学生的思维。开拓思维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要加大思维的广度 ,二是要加深思维的深度。开拓思维的广度是指从横向引导学生打破常规 ,从多方面寻求变…  相似文献   

16.
马海曲伍 《魅力中国》2014,(24):188-188
在新的教育观念下,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民族地区不少中学生怕写作文,这是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问题。一些小学生作文能力低下、水平不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如何打破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等方面就成了大多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作文教学的一个难题。要突破作文这个难点,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理念给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新空间。特别是作为民族地区的教师,竭力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做到让学生“乐写”,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织共振;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知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主动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练习,降低写作难度,并正确地批改作文,与学生共享作文成功的喜悦,就能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7.
杨少晨 《魅力中国》2013,(10):254-254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也有好几个年头了,在具体教学中,我深切体会到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非常困难的一块内容。由于中考作文分值比例高,难度大,所以成为很多老师、家长、学生心中的一块心病。有一些老师作文课安排很少,有一些教师想上却不清楚从何处着手,而学生更是很茫然,有些同学甚至到了“谈文色变”的地步,老感觉写不出,也无话可说。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而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归结了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映香 《发展》2010,(11):142-14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此,不少教师绞尽了脑汁,想尽了办法。但是,一提起作文,不少学生还是不同程度地产生"愁""怕""厌"等心理,觉得没有内容可写,也没有作文的愿望。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把作文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19.
张诚 《魅力中国》2010,(19):248-248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基本尺度。在中考试题中,作文占有40%的大比例分数;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作文素质更是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忧虑。在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一些误区。如只看重作文方法的指导而淡化生活的积累;只专一练“写”而忽视“听”“说”“读”的训练;只偏重谋篇布局的指导而弱化语言训练……所以,  相似文献   

20.
卞淑君 《魅力中国》2013,(10):274-274
从目前作文教学的普遍现象来看,记实与想象在训练时可以有所侧重,在具体习作时两者并没有截然的分水岭,而应当是两者并重,相辅相成,有机地、和谐地统一。因此,在作文指导中,必须从“真实”人手,培养学生写真话、做真人的品质,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以提高文章的尝试和表现力,通过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交互与整合,力求把作文的教与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