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把吸收能力分为潜在吸收能力与实现吸收能力,构建了信息化障碍、潜在吸收能力、实现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河南省209家中小民营企业为对象,研究了信息化障碍对潜在吸收能力、实现吸收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实现吸收能力对潜在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间关系具有完全中介作用;②信息化障碍对潜在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间接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③潜在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间接效应只有在信息化障碍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2.
《技术经济》2015,(12):15-23
从全球化视角出发,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利用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的截面数据,探索了外部社会资本对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的不同影响,研究了两种吸收能力对新产品绩效的不同影响,进而揭示外部资本影响新产品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外部社会资本是吸收能力的重要前因变量,不同维度的外部社会资本对吸收能力具有不同的影响,即外部结构资本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外部关系资本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而外部关系资本的影响未获验证;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导致不同的新产品绩效,其中实现吸收能力直接改善新产品绩效,潜在吸收能力通过影响实现吸收能力间接改善新产品绩效;实现吸收能力在外部关系资本与新产品绩效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209份地方产业集群企业问卷数据,实证分析了集群网络结构、吸收能力以及技术创新绩效三者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集群网络结构对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网络规模、中心度和强度正向影响企业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②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显著促进技术创新绩效;③集群网络结构显著促进技术创新绩效。但在集群网络结构的各项指标中,除网络规模外,网络中心度和网络强度并不直接影响创新,而是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创新绩效;④在集群网络结构、吸收能力、技术创新绩效三者关系中,潜在和现实吸收能力是发挥网络结构优势、提升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宋水正  邵云飞 《技术经济》2021,40(11):23-34
结合社会网络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基于联盟组合中焦点企业的视角,构建了网络能力、吸收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并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42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能力的4个维度(网络规划能力、网络构建能力、关系管理能力和位置占据能力)对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能力的4个维度对吸收能力的两个维度(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也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吸收能力的两个维度对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在网络能力的4个维度与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且实际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强于潜在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质量管理与创新绩效研究广受关注,却鲜有文献关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阶段两者之间的关系。引入吸收能力作为中介调节变量,将质量管理实践划分为基础和核心质量管理实践两个维度,并基于实际吸收能力和潜在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构建新的理论框架。在智能制造视角下,以192家中国船舶企业为例,应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回归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吸收能力对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智能制造背景下,基础质量管理实践和核心质量管理实践对创新绩效正向影响显著;实际吸收能力分别在基础质量管理实践、核心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潜在吸收能力在基础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但在核心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绩效之间起显著反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双重视角出发,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构建双重网络联系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利用长三角地区196家高科技企业的调研数据,采取多元回归方法对上述概念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地网络联系不仅直接促进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改善,而且通过影响吸收能力间接改善创新绩效;全球网络联系通过影响吸收能力而间接改善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本地网络联系与全球网络联系的匹配关系和平衡关系通过影响吸收能力而间接改善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因此,集群企业在积极构建外部网络联系以获取创新资源的同时,还应努力培养和提升吸收能力,以便更好地将外部创新资源转化为自身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尽管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与服务业集聚是服务企业绩效提升的关键因素,吸收能力在社会资本和集聚在企业绩效之间起了中介作用,却鲜有文献深入揭示社会资本、集聚、吸收能力以及企业绩效运作机理。以广东为主的129家服务企业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内部社会资本与实现吸收能力显著正相关;集聚度与企业潜在吸收能力显著正相关;外部社会资本与潜在吸收能力以及实现吸收能力均显著正相关。内部社会资本与外部社会资本有共生关系;集聚度与外部社会资本有共生关系,与内部社会资本无显著正相关关系;集聚度及社会资本通过吸收能力中介作用影响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8.
在吸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行业技术环境和企业双元创新倾向,提出跨界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实现机制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使用fsQCA对107个上市公司跨界技术并购案例进行构型研究。结果发现,在高创新绩效构型中,主并企业创新倾向与吸收能力不同维度间存在差异化匹配关系;企业潜在吸收能力与现实吸收能力间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技术基础广度和吸收转化投入强度对于创新绩效提高相对重要;丰富的外部技术资源更有助于创新绩效提升。研究结论拓展了吸收能力理论,丰富了跨界技术并购领域实证证据,可为不同特征企业制定跨界技术并购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组织学习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引入潜在吸收能力作为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调节变量。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概念模型中的研究假设。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维度和关系特征维度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在整个知识转移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的潜在吸收能力在组织学习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协同创新网络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从知识流动视角深入剖析协同创新联盟双元粘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引入知识隐藏和知识吸收能力两个调节变量,构建“联盟双元粘性-知识流动-创新绩效”理论模型框架。通过对166家协同创新联盟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硬技术粘性与软技术粘性对联盟企业创新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知识扩散和知识溢出在联盟粘性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知识隐藏与知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知识流动的中介效应实现,知识隐藏直接或间接正向调节双元联盟粘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知识吸收能力在知识扩散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倒U型调节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提出联盟企业应正确认识不同类型联盟粘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重视基于知识合理化隐藏的非正式契约构建,联盟合作后期适当增加网络节点、拓宽知识获取渠道,通过知识有序流动促使联盟稳定合作关系形成,从而带动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协同创新网络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从知识流动视角深入剖析协同创新联盟双元粘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引入知识隐藏和知识吸收能力两个调节变量,构建“联盟双元粘性-知识流动-创新绩效”理论模型框架。通过对166家协同创新联盟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硬技术粘性与软技术粘性对联盟企业创新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知识扩散和知识溢出在联盟粘性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知识隐藏与知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知识流动的中介效应实现,知识隐藏直接或间接正向调节双元联盟粘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知识吸收能力在知识扩散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倒U型调节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提出联盟企业应正确认识不同类型联盟粘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重视基于知识合理化隐藏的非正式契约构建,联盟合作后期适当增加网络节点、拓宽知识获取渠道,通过知识有序流动促使联盟稳定合作关系形成,从而带动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转移视角,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两个维度,以浙江四地194家企业为调研对象,实证研究了产学研合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中的交互紧密度、关系稳定性和政策利用度对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合作稠密度对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交互紧密度、关系稳定性对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产学研合作和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在产学研合作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将企业家社会资本划分为市场、制度及金融3个维度,利用139家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家社会资本、企业吸收能力、企业财务绩效及创新绩效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家市场社会资本对企业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吸收能力与企业财务绩效及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企业吸收能力正向调节企业家市场社会资本与企业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的关系,也正向调节企业家制度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运用泊松回归方法构建交互效应模型,研究企业吸收能力、技术接近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吸收能力对技术接近度的调节作用,旨在探索不同吸收能力企业应选择的联盟策略。结果表明,企业吸收能力、技术接近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吸收能力与技术接近度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吸收能力能减弱技术接近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此,当企业吸收能力较强时,应选择与其技术接近度高的企业进行合作;当企业吸收能力较弱时,应选择与其技术接近度低的企业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15.
运用泊松回归方法构建交互效应模型,研究企业吸收能力、技术接近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吸收能力对技术接近度的调节作用,旨在探索不同吸收能力企业应选择的联盟策略。结果表明,企业吸收能力、技术接近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吸收能力与技术接近度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吸收能力能减弱技术接近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此,当企业吸收能力较强时,应选择与其技术接近度高的企业进行合作;当企业吸收能力较弱时,应选择与其技术接近度低的企业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16.
基于109家中小电子科技企业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检验了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吸收能力的协调作用。结果显示:对供应商和顾客开放能够改善创新绩效,对竞争者开放会降低创新绩效,对科研院所开放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不显著;吸收能力显著提升了对供应商和科研院所开放的创新绩效,但对顾客和竞争者开放的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知识管理视角,考察企业家导向对后发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探究外部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和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51家后发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①创新性、先动性及风险承担性正向影响后发企业创新绩效;②外部知识获取在企业家导向与后发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③吸收能力不仅正向调节外部知识获取与后发企业创新绩效关系,还能提升外部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该研究结论进一步深化了对企业家导向与后发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认识,并对后发企业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企业集团是新兴市场中的普遍现象。以创新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吸收能力、制度合法性对企业集团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吸收能力正向调节企业国际化程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企业集团属性削弱了国际化程度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然而,追求制度合法性减弱了企业集团的这种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浙江省338家创新型企业2008~ 2010年三年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内生创新努力的R&D经费投入、R&D人员投入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引入吸收能力这一变量,研究吸收能力在内生创新努力和创新绩效间是否起到中介作用.结果发现,企业内生创新努力的R&D经费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具有滞后性,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影响越来越小;R&D人员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且呈现不稳定的特征;吸收能力在内生创新努力和创新绩效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各地区持续推进的信息化建设对区域创新绩效有何影响?基于2003-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调节路径分析方法,从非线性视角实证检验了信息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以及通过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绩效的间接效应。研究发现,信息化分别与区域创新绩效和人力资本具有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随着区域信息化密度的提高,信息化对区域创新绩效和人力资本呈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影响趋势;人力资本在信息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着非线性中介作用。研究结论表明,在利用信息化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时应该因势利导、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