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是进行企业经营行为、管理行为重要的方式之一,通过自我评价发现一些问题,并且及时采取措施来完善内部制度建设,为企业实现其发展目标做铺垫.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评价内容与评价结论关联性较弱,忽视对企业文化内容的评价,评价过程中的定量评价缺失等不足.应通过建立专门的评价机构,增强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影响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行为的执行力,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等途径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庞军 《北方经贸》2011,(1):107-108
从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较少有企业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作为一项推动其内部管理的手段来实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重要性。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施主体、方法和程序方面入手,对改进我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于艳 《商业会计》2011,(27):29-30
内部控制对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内部控制系统需要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企业对内部控制状况评价进行不断改进。但是由于企业间的性质、业务存在差异,具体的评价标准、方法和评价人员构成又没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缺乏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使用不当、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不合理等。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多层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的建议,并对如何促进该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成为企业抵御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现实中,由于缺乏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合理性、运行有效性等进行分析和评价,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并未真正发挥作用。企业到底应如何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本文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许娜 《现代商业》2012,(8):135+134
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企业风险的预测、应对能力,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制度的自我评价体系有利于不断强化和完善内控制度。因此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内控制度评价体系的建设非常有必要,本文从我国企业内控评价现状出发,分析指出了评价体系中的缺陷,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几项建议,内控制度评价体系的建设首先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认识,自觉服从控制和认真落实,其次需要政府部门有关法规的约束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路利平 《中国市场》2013,(42):36-38
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4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结论进行分析评价,并建立基于风险基础法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等级划分,以便投资者能更加清楚地评判被投资企业的真实状况,以此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企业提供了完整和公认的内部控制框架,同时以法规的形式要求上市公司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本文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从企业层面详细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和一般步骤以及对从企业层面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给予了一定的指引.  相似文献   

8.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主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内部控制评价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层次的内部控制评价主体体系,并基于企业内部的视角,探索了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各部门的控制自我评估等评价主体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9.
郑海宁  李彤 《商业会计》2012,(19):46-47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企业报表的真实完整、合法合规以及经营的效率和推进企业的战略性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企业就要及时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并在评价的过程中兼顾有效性和经济性。本文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研究,揭示了企业可以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成本更多地投入到事前评价和内部审计中,使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达到效率最大化的同时,实现成本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0.
陈晓琳  齐建锋 《商》2014,(7):26-26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我国2011—2012年证券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样本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发现证券业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进行良好,所披露的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基本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然而,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据此,本文给出了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方云 《现代商业》2013,(32):152-153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不仅应用于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评价,还可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通过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进而减少管理的风险,提高经营的效率。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失效的原因出发,进而论述加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入手,说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社会认同度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要想做好内部控制,就必须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构建起完善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以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上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改进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本人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结合自身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实施的经验,就国有企业如何构建起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阐述了自己的意见,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完整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应该包括的内容,通过研究希望能够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企业内部控制状况是反映企业发展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经营管理层也需要了解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以便做出对企业发展更加有利的决策。国内外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上各有特点,也使得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存在区别。本文对中外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和比较,希望为国内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企业内部控制状况是反映企业发展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经营管理层也需要了解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以便做出对企业发展更加有利的决策。国内外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上各有特点,也使得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存在区别。本文对中外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和比较,希望为国内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赵丽蓉 《致富时代》2010,(1):110-110
内部控制起源于管理和审计的需要,对企业来讲,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渐进、持续的过程。内部控制评价是审计实践不断发展并与内部控制逐步融合产生的,健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既要有外部评价又要有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该文主要探讨内部控制的目标是自我完善为主还是对外披露为主,从而协调内部控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内部控制建设在企业中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加强,但是针对内部控制的审计评价还不完善。本文结合内部控制要素体系,讨论了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希望为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提供有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它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与沟通、对控制的监督5个基本要素组成。为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规定企业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确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式、范围、程序和频率。可见如何按照规范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自评已成为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工作。目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依靠调查表、流程图和叙述法等基于主观判断的定性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效率较低、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百分制评价方法,对内部控制用评估打分的方式进行量化,以增强评价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9.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承担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机构,国家审计署为履行监管责任,会定期对其进行政府审计工作.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文件的颁布与实施,我国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正式提上日程.不难发现,这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逐渐完善的表现,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基础上,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目前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朱燕 《现代商业》2011,(21):243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实行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必要措施,也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基本环境因素,是企业评价风险的实施者,是内部控制的关键行为方式,是汇集关键信息并进行沟通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