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义太 《特区经济》2010,(2):257-258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就业权也是宪法和法律所保护的基本权利。我国农民工平等就业权还存在如地方政府政策歧视、工时报酬违规突出、社会保障严重缺乏、就业培训相当有限、事实劳动关系普遍等问题。要确实保障我国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就必须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工的表达机制和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2.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凸显。大学生就业权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包括法律应然上的就业权利和实然上的就业权益。目前,大学生就业权利因政策性文件繁多、就业协议法律性质模糊而缺乏应有的尤其是劳动法律保护;就业权益遭受着用人单位诸如滥用违约金等各种就业陷阱的严重侵害。国家应强化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在立法上应完善相关就业法律制度,高校和社会应加强就业服务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学生应增强法律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就业权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3.
《上海国资》2008,(4):58-58
《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人力资源工作已然面临新挑战。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渐次颁布,《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正在起草中的《劳动合同法》配套实施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对《劳动合同法》的司法解释等。  相似文献   

4.
赵建 《特区经济》2010,(11):254-256
自《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由于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冲突使得毕业生的劳动权益受到很大的损害,其根本原因在于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性质不同、内容有别,导致适用法律的不同。因此,改革就业协议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但如何改革却并没有形成共识。笔者认为改革就业协议,最好的办法就是创造条件使就业协议适用劳动合同法。本文在全面分析就业协议存在的必要性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就业协议适用劳动合同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就业协议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静  金淑彬  杨眉 《改革与战略》2013,29(5):96-100
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体面劳动的目的是实现劳动者充分的劳动权、就业平等权、社会保障权和社会对话权等方面的劳动权益保障,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文章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城镇农民工群体非正规就业的体面劳动的目标进行三级分类并作了实证调研,文章分析了调研结果产生的原因,探索如何实现城镇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体面劳动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新<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直接影响.文章在研究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基础上,就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洲 《特区经济》2009,(6):230-233
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对解雇权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了解雇权行使的条件、程序和效力问题,最后还结合《劳动合同法》对我国现行的解雇制度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8.
马小花 《特区经济》2007,(8):147-148
陕南地区作为经济较为贫困地区,当地农村妇女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妇女主要参与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农业劳动。由于不具备农业劳动以外的其他劳动技能,其就业权实现状况不佳,这是制约当地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主体因素之一。结合陕南山区经济的特点,重点发展地方经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文化水平、科技素质、政府财政补贴等途径,提高就业机会,实现农村妇女的就业平等权。  相似文献   

9.
新《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从《劳动合同法》修订的背景和内容来看,现在我国的焦点已经不仅是整个国家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经济问题,整个社会都在关注公民的生存权和财富权,而且这也是党和国家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体现。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的推进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性高校毕业生在逐年增多.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如何开展高校大学生教育,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缓解就业压力,是目前地方性高校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劳动合同法》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及地方性高校就业现状,以《劳动合同法》实施为视角,探讨地方性高校就业困境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平等就业权对于农民工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人权的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农民工的独立生存和发展。由于本文以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本文试图从户籍歧视角度来分析其平等就业权实现遭遇障碍的法律原因,从而找到矫治就业户籍歧视的法律救济途径,为农民工创造出良好的就业环境,进而也能为"三农"问题解决、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河东区人力社保局不断刨新调解技巧.以维护好流动人口的合法劳动权益特别是劳动报酬权为重点.积极做好劳动监祭和维权保障工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大学生就业在短期内造成一定的冲击,但从长期来看,它的施行将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能更切实有效地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在新的形势下,社会有关各方应有所动作,合力开创大学生就业的有利局面。  相似文献   

14.
乾阳 《浙江经济》2009,(2):53-53
境外就业是指中国公民与境外雇主签订劳动合同,在境外提供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就地行为。境外就业在我国就业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谋求国际劳务合作,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劳动者收入、减小贫富差距、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渠道,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是该单位组织劳动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被称为企业内部的“小宪法“。用人单位制定劳动规章到底应属企业的自主权,还是属于劳资双方的共决权?《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对此作出的新规定引起了争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条件的改善,农村人和城市人的生活虽然在不断的靠近,但是那些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就业权、居住权、教育权、社会参与权、社会保障权、医疗服务权和公共设施与福利服务权的“软门槛”使城乡差别仍旧严重,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不平等无疑是其中最大也是最不公平的障碍之一。无论是和谐社会指标,还是城乡统筹的要求,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都是无法绕开的命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在2025年达到极大值10.13亿,就业形势前所未有的严峻。在近日由著名劳动法专家董保华教授主持的劳动立法研讨会上,对正在制定的《促进就业法》与《劳动合同法》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两部法律,一部极其原则,一部极其具体,如何协调两部草案的相互关系,以应对“就业战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钟金 《特区经济》2007,(2):233-234
文章通过阐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女性就业权受损的现状,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法律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我国女性就业权受损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李利敏 《魅力中国》2011,(15):22-23
随着我国大学生的增多,就业问题,特别是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问题成为女大学生就业的障碍,这不仅侵害了女大学生的就业权,影响了人才的均衡发展,而且对社会的公平和平等也造成了损害。本文从这一现象出发分析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危害,并就如何改善这一社会现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民工荒”事件的爆发一度把农民工就业权问题推上了风头浪尖.立足于“民工荒”视野下,从推拉理论、二元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分割和权利贫困四个理论基点出发,更有利于综合分析我国现阶段农民工就业权保障的种种弊端,并由此得出建议对策:完善福利待遇,增加城市就业拉力;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消除劳动力市场隔阂,促进跨市场流动;增强就业权法律保护,消除权利贫困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