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城市人口增长极快。全球范围城市化的特点是大城市、特大城市增长最快。例如:1925年世界上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人口数仅占全部城市人口的14%,1960年增长到31.6%,1981年更增加到41%。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却有所不同:1952年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人口数占全国城市人口比重曾高达43.8%,1985年反而下降到35%。这期间,增长最快是20~50万人口的城市,这类城市人口占全国城市人口的比重由16.1%增长到31.2%,增长了一倍。出现这种中国城市发展的特殊  相似文献   

2.
最近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当前城镇人口已达6.66亿,占人口总数的49.68%,同上次(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高于十一五规划的预期。这一期间年均超过一个百分点的增长,说明了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正在高速推进。这对于刺激投资需求、扩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我国城市化的起点很低.1949年我国大陆只有城市69座,县城及建制镇大约为2000个,城市人口576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0.64%.到1957年,市镇人口达到9949万,年平均增长率为7%.1958年,提出全民大办工业,以钢为纲,使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超高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的规模迅速扩大.当年全国非农产业劳动力达到11110万人.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反思及战略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 ,江苏省城市化发展与全国相比 ,既有共性又有独特性。前者表现在城市化经历了相似的几个阶段 ;后者主要表现在江苏因乡村劳动力非农化引起的隐性城市化程度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以及其独具特色的“离土不离乡 ,进厂不进城”的乡镇企业—小城镇城市化模式[1] 。1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1 997年江苏显性城市化水平 (城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为 2 3 75 % ( 1 999年为 2 6 2 5 % ) ,仅比全国平均水平 ( 2 3 5 4 % )高出 0 2 1个百分点 ,但实际城市化水平在 33%左右 ,即使这样仍比…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我国需要继续推进城市化,这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启动内需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过去30年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基础上,针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本文分析了城市化动力机制演变及下一阶段的政策路径选择.文章认为,释放内需市场、消除阻碍要素流动的制度障碍和提倡低碳城市是我国新时期城市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要规划好农民的城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不只是城市方面的事情,对城市化要有全民的观念,这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新发展观和"五个统筹"中要统筹城乡发展所明确指出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城市化时必须考虑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我们研究城市人口从目前4亿(占总人口39.1%)如何增长到7亿(占总人口50%以上)时,也必须研究农村人口如何从现在的8亿减少至将来的6亿,还必须研究全国人口的发展变化状况.过去和现在的经验都说明城乡只有协调发展,共同走向富裕,才有健康稳定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化发展,在近十几年间,增长之迅速是相当惊人的.1990年,全国总人口为11.4亿,城镇人口为3.01亿,城市化率为26.4%;至2001年,全国总人口为12.6亿,城镇人口为4.8亿,城市化率达37.6%.  相似文献   

8.
“七五”期间我国城市分布与全国及各省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关联。这一期间,城市化度(以不含辖县的市区非农业人口计)由1985年的11.31%上升到1990年的13.51%;同期城市总数增长率为6.28%,是1953—1985年32年间城市总数增长率的2.8倍。“七五”期间,作为城市化推进形式的城市近域推进和广域推进均在迅速进行,城市总体的极化与分散倾向因此并存。一、1986—1990年城市分布 (一)总况。 1.1953-1990年的37年间,我国城市总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91%,其中增长最快的是>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其次为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增长最慢的是  相似文献   

9.
一、江西省城市化发展的现状 尽管江西省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一直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在华东六省一市中也仅比安徽略强,在中部9个省区中仅排在第6位.因此"十一五"期间,江西省城市化水平要从目前的37%提高到45%左右,年均增长1.6个百分点,并计划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目前江西省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呈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0.
构建创业投资体系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国际国内新形势既给予我们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大好机遇,又赋予我们发展高技术产业新的时代要求与历史使命.特别是在我国已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十五"经济工作主线的今天,发展高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中心任务.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且充满生机活力,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为突出的产业部门.据统计,"九五"期间,全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5%,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2%.而高技术产业的工业产值从1996年的8863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1.913万亿元,年均增长21.2%.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从1993年的6.2%增长到2000年的14.9%;2001年1-9月,全国外贸出口1949.8亿美元,同比增长7%,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3.6%.  相似文献   

11.
经理箴言     
发展模式创新将主导未来发展模式创新将主导未来中国地产的发展形势,而城市综合运营的模式则将成为大型房企的转型方向。我认为,城市化进程与中国地产界的增长密不可分,目前城市化进程已经到了50%,到2030年城市化会达到70%。目前,全国形成了23个大型都市圈,依托大都市圈背  相似文献   

12.
咨讯     
2006年我国财政总收入达39373.2亿元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上,我国财政部长金人庆做了关于2006年中央决算情况的报告。金人庆在报告中称,汇总中央和地方决算,2006年我国全国财政总收入达到39373.2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24.4%,总支出为40422.73亿元,增长了19.2%。(据中新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与能源消耗间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利用2000—2009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时间和空间双固定效应的面板空间杜宾模型,发现我国存在一条U形的城市化能耗库兹涅茨曲线,该曲线的转折点出现在城市化率约为24%的阶段。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处在该曲线的右侧部分,表明如果我国的城市化率在今后仍不断提高的话,由城市化所导致的能耗将迅速增长。同时还发现城市化在我国能耗增长中的贡献比重较大,但对于在2003年出现的我国能耗迅速增加的拐点,从城市化的角度找不到解释。最后提出如果今后我国城市化率进一步提高,由能耗迅速增加所导致的城市发展的离心力达到一定程度,将会对我国的城市化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1978年城市化18%,2006年43%,估计未来十年城市人口将会占到50%,中国城市人口原来不到2亿,2006年5.7亿,未来十年将会达到7.5亿。一、城市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现代城市的产生是产业革命发展的结果,城市的出现已有5000年的历史。我个人认为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发展步入活跃期10年来,全国城市化水平上升了五个百分点;城市数目增长将近一倍;城市群、城市带逐步形成并扩大;城市辐射功能增强来自国家城调总队的最新调查资料显示,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进入比较活跃的时期。这一期间,城市总...  相似文献   

16.
葛蔓  刘桢 《中国就业》2006,(5):17-20
我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到2004年,GDP增长了36.8倍,进出口总额增长了54.9倍;同期全国总人口增加了35%,城镇人口增加了215%,农村人口略有下降;同期全国就业人数增加了87%。从这几个数字可以大致看出,我国从社会主义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同时,就业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建设部召开了2003年全国住宅与房地产工作会议。兹根据会议的精神,分析一下房地产和住宅发展的形势。一、过去几年我国房地产和住宅发展的形势(一)房地产市场稳步上升一是在需求的拉动下,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1998年到2001年这四年,我国商品房完成投资平均每年增长20.6%、竣工面积平均每年增长19.35%、销售面积平均每年增长22.5%。从这三组数字的对比来看,基本上是同步增长,而且销售面积的增长要高于完成投资和竣工面积的增长。这表明我国商品房市场供求两旺,是一种需求拉动增长的好势头。二是商品房销售价格有升有降,从总体上看…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特点分析 (一)加工贸易增长迅速,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外贸出口不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和首要的贸易方式.2003年,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4048亿美元,突破4000亿美元,净增1026亿美元,同比增长34%,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47.6%.加工贸易出口2418.5亿美元,同比增长34.4%,在全国外贸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为55.2%.加工贸易进口1629.4亿美元,增长33.3%,占全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为39.5%.全年加工贸易顺差789.2亿美元,同比增长36.7%,比全国外贸顺差高出533.8亿美元,为保持外贸顺差和国际收支平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瑛 《城市问题》2002,(2):17-19
一、浙江城市化发展现状和问题   1 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 ,浙江的城市化经历了一个发展、曲折、停滞、再发展的过程。 1 949— 1 95 7年是全省城市化稳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城镇人口和城市化水平从 1 949年的 2 46万人 ,稳步上升到 1 95 7年的 3 85万人 ,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镇 ,造成 1 95 8— 1 960年期间城镇人口急剧增加和“城市化”水平急剧上升。 1 961—1 965年的国民经济调整中 ,城镇人口从 1 960年的 5 88万人降至1 965年的 42 3万人 ,城市化水平也从 2 2 4%直跌至1 4 3 %。 1 966—1 977年为浙江省城市…  相似文献   

20.
一、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正在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从历史来看,在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就企业规模而言,中小企业的增长要快于大型企业,因而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相对较大.据统计,1986年到1994年末,中国工业企业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8%,其中大型企业增长率为5—8%,而同期中小企业增长率超过30%.据1995年统计,在我国全部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总数占99.9%,总产值占72.9%,就业人员占83.2%.应收税金占52.2%.中小企业每年完成的增加值,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直接影响着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近20年来,尤其是在近几年国有企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仍能持续高速增长,在中小企业当中占多数的乡镇企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八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净增加量的30%,工业增加值增加量的50%来自于乡镇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