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以深市中小板2009年31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逻辑回归的方法对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法人股比例、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工作地点一致性、财务杠杆和净资产收益率能显著影响信息披露质量;国有股比例、监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和成长因素对信息披露质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冯建  黄建华 《会计之友》2007,(8X):59-61
本文对2000-2005年间的第一大股东性质及持股比例与盈利信息披露及时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利信息披露及时性之间呈现“N”形,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法人股股东的公司。其盈利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比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和其他股股东的公司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熵权法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的性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公司总资产的大小和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有较大影响;而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人数、流通股比例以及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收入率等指标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很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深市2006年至2007年1219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能显著影响信息披露质量;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的比重和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没有对信息披露质量产生明显影响。研究发现,公司资产规模能显著影响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国际会计的比较研究方法,以市场化指数为标准划分为高市场化和低市场化地区,以此分析公司治理、盈余管理等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全样本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代表会计质量的稳健性有显著影响,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性质则无影响.高市场化地区分组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性质对会计稳健性有显著影响作用,而低市场地区分组中两者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冯建  黄建华 《会计之友》2007,(24):59-61
本文对2000-2005年间的第一大股东性质及持股比例与盈利信息披露及时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利信息披露及时性之间呈现"N"形,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法人股股东的公司,其盈利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比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和其他股股东的公司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过度投资存在着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关系;即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不断加大,过度投资水平逐渐降低,然而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临界点25.35%之后,随着持股比例的进一步增加,过度投资程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股改后大股东持股比例发生变化进行分析,指出股改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值由45.58%下降到36.92%,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控股权,使得各大股东之间的持股比例差距缩小,可能形成多个大股东相互制衡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对大股东持股比例降低是否会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受现金流的影响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存在显著的促进影响,股改后大股东持股比例降低,相关性小于股改前;2.投资对现金流敏感的原因是普遍存在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下的过度投资行为,股改后虽然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下降,但是这种变化趋势却加剧了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3.股改使得前五大股东之间的持股比例范围趋于缩小,股改后股权制衡缓解过度投资的水平比股改前提高,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股改后大股东持股比例发生变化进行分析,指出股改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值由45.58%下降到36.92%,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控股权,使得各大股东之间的持股比例差距缩小,可能形成多个大股东相互制衡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对大股东持股比例降低是否会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受现金流的影响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投资一现金流敏感度存在显著的促进影响,股改后大股东持股比例降低,相关性小于股改前;2.投资对现金流敏感的原因是普遍存在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下的过度投资行为,股改后虽然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下降,但是这种变化趋势却加剧了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3.股改使得前五大股东之间的持股比例范围趋于缩小,股改后股权制衡缓解过度投资的水平比股改前提高,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2008年-201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利用多种回归方法实证检验民营上市公司治理因素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在民营上市公司治理因素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高管持股比例则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独立董事比例和两职合一状况对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为负,但并不显著。最后提出在民营上市公司中,鼓励一定程度的股权集中、降低高管的持股比例及提高独立董事对公司的治理和信息披露的监督作用有助于提高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以2007年至201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深交所公布的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作为信息披露质量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政治关联、信息披露质量和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能够显著降低其债务融资成本;政治关联的存在削弱了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与其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以深交所2008-2013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管理层薪酬激励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随管理层薪酬激励程度的增加先升后降,呈倒U型关系,且这一现象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结果表明,薪酬激励可以有效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但也可能导致管理层为获得更多报酬而利用其信息优势进行选择性披露,进而影响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以2009—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管理层权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企业绩效越好,管理层权力越大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企业绩效越好。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是管理层权力影响企业绩效的部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声誉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来自深市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例,以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代表企业声誉,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声誉与自愿性披露水平的关系。结果发现:高质量声誉与自愿性披露水平正相关,但不显著,低质量声誉与自愿性披露水平显著负相关。在控制变量中,公司规模、扣除项后的每股收益以及独立董事人数,均与自愿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说明我国股票市场缺乏有效的声誉激励与约束机制,在股权分置改革后,需要尽快建立信息披露的声誉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长期稳步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增强股票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证券投资基金能否发挥监督优势、参与所持股公司的外部治理,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因此,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2004-2010年之间所公布的信息作为研究材料实证检验基金持股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改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基金持股改善了所持股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且随着基金持股比例的增加,所持股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随之提升。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环节,对于投资者而言,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更是其实现价值投资的重要保证。利用2010—2020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这一结论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并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优化内部控制质量和提高财务稳定性提升了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分析发现,多元化经营、融资约束会削弱数字化转型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效应,而行业集中度提高则会强化这一积极影响,并且相较于非高新技术公司和中西部地区公司,数字化转型对高新技术公司和东部地区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及时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内部控制审计通过提高内控质量与审计效率来促进年报披露的及时性。以2010—2012年沪深主板A股389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OLS与分位数回归对内部控制审计与年报及时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虽然内部控制非标审计意见、内部控制缺陷以及内控缺陷整改会导致年报时滞延长,但在总体上内部控制审计促进了上市公司年报及时披露。分位数回归结果还表明,在不同的年报披露时滞水平下,各影响因素对年报延迟的影响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8.
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与公司效率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并建立了衡量效率的模型,以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对公司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近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就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该研究有助于为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依据,并为监管层的决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莉 《企业经济》2012,(3):52-55
近年来,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对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实施情况信息披露作了详尽规定,并要求企业必须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估,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效果不是十分明显。文章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对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为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2008—2010年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终极控制股东的政治关联对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无论终极控制股东的政治关联如何,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类型与会计信息质量无显著相关关系;注册会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同会计信息质量显著负相关,终极控制股东政治关联的层次越高,该关系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