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经济发展起点、地理位置以及开放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通过构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对中国31个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作出描述,并且以评价得分为依据,进一步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取积极措施缩小各地区生活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通  白雪 《宏观经济研究》2005,(9):48-50,57
由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我国各地区不可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上齐头并进,但政府可以通过制订生活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来打破各地区生活水平基本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逐步将人民生活水平差距控制在为各地区广泛接受和政府财力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侯祥辉 《经济论坛》2007,(23):24-27
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不仅能够维护本地区的经济利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的程度.但要解决这种地区产业趋同性问题,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也即要使各地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和高度化,走地区特色专业化道路,在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进程当中,也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均衡化.所以,各地区在结合本地资源禀赋、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发挥比较优势,走区域经济特色化道路,对于缩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优化产业结构和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研究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分析经济发展的各个因素已经越来越重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各省份的社会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提取能近似且具有综合性解释社会经济发展的几个因子成份,并据此对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类、比较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深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才能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创新体系建设是强化技术创新的最重要的政策手段。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由于自然资源、产业基础、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各地区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途径不可能完全雷同。如何把握区域发展特点、准确定位、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间科技与经济协调程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区域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显示了各地区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通过系统聚类,比较了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特征;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城市化与财政的关系世界经济发展史证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水平,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程度越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科技越进步,社会越文明,人民生活越富裕。相反,城市化水平低,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落后,财源减少。因此,城市化与财政收入的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结合,逐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循环经济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社会效率、经济效率与生态效率目标指标构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区、市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各地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可以将各地区发展水平分为四类。  相似文献   

9.
我国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分析:特点、成因及对策(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为何扩大?知识因素在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如何衡量各地区知识发展差距?各地区和知识发展差距现状有何特点?形成这种知识发展差距的原因又是什么?如何缩小各地区知识发展差距?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角度论述知识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首次提出衡量知识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包括获取知识、吸收知识以及交流知识三个方面;计算各地区综合知识发展指数,说明各地区知识发展差距的特点;进一步分析产生知识差距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知识发展模式、开放度以及政府作用等;最后作者提出缩小中国各地区知识发展差距的战略框架和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地区的经济在发展的同时差距也在增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各地区资源本质的不同、发展基础不同、产业结构不同等。其中人力资源积累是及其重要的一方面,而根源在于教育水平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各地区三类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来证明,各地区经济发展与教育规模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求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的投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合理评估现阶段中国沿海各地区海洋建设水平,探索中国海洋强省建设的有效路径,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海洋科技发展水平、海洋产业竞争力、海洋综合管理能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五个维度构建海洋强省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PCA-CA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以中国11个沿海省份为实证对象,对沿海地区海洋强省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及系统分类。最后结合数据分析,从经济建设、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科学管理和资源优化五个方面提出中国海洋强省建设的优化路径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对中国电子商务省域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因素经降维的因子分析后,再对中国各省域的电子商务水平进行聚类分析.研究中国各省域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有助于进一步认清中国各地区的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空间分异,有助于在一国范围内对于不同地区的电子商务水平进行横向比较,从空间分异和经济发展的角度为制定电子商务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实证表明中国各省域电子商务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东部沿海高于西部内陆,且电子商务水平不均衡还广泛存在于各群体的内部.电子商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2011—2018年中国大陆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熵值法、GIS空间分析法探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化特征,通过面板分位数回归探究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1)中国数字经济稳步发展,区域差距有所缩小,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于内陆”的分布态势,城市群及中心城市占据主导地位,城市群与东南沿海地区也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热点区与次热点区;(2)中国数字经济重心向西南方移动,总体呈现出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的分布态势;(3)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U型模式,总体上具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4)科技创新水平对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构建两阶段Network DEA模型,从产学研融合视角对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科技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地区之间、各地区内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上,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设施水平较低是各地区亟待突破的瓶颈.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从形式上看受制于地区务件,从内容上看受制于科技成果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效率的低下.通过构建能够保障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的区域互联互通平台,可以调剂各省份科技资源的余缺,实现国家层面整体科技资源的整合和配置,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是农业经济大省,但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在构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黑龙江省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各地区内部各种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并不均衡,影响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够比较科学地评价我国各地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采用因子分析法对16个评价指标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将影响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因素归纳为三个因子,分别为收入因子、资本投入因子和对外开放度因子。实证结果表明,中东西部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极为不平衡的格局,今后要在投资力度和产业结构调整上更加注重向中西部倾斜。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就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扩大内需,提高经济运营效率,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构建科技创新系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中国内地30个省级地区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上已初步实现良好协调发展,但与优质协调发展仍有差距。同时,各地区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且中西部省市差异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剖析良好发展实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贯彻全面发展理念,是当前促进科技创新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科技金融资源、科技金融经费和科技金融产出三个维度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中国2012-2017年30个省级层面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科技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 显示:中国科技金融呈现出"东强西弱";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科技金融能显著促进邻近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显著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20年来,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全省各项经济指标都居全国领先水平.但是,由于历史沿革、地理位置、经济政策以及思想观念等原因,江苏省各地区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浦东新区与深圳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  李强 《生产力研究》2008,(10):92-94
文章利用2006年1月公布的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从经济发展规模、效益、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从业人员结构及企业科技活动状况等六个方面,对浦东新区与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对比,揭示出浦东新区相对深圳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浦东加快经济发展的建议,即要依靠产业集聚发展、发展非公经济,以及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