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丽竹 《经济论坛》2011,(4):216-219
研究我国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制度,应当同时研究国外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制度,进行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制度的比较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各国在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上的不同法律规制,总结制度上的共同优点,对我国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6年11月6日《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颁布,使一直以来形同虚设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制度终于有了规制,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从我国现状入手,提出自行申报在税收征管领域的完善思路,即加强申报管理要有效控制纳税人税源,增设申报激励措施,加大违法申报的处罚力度,强化税收申报服务。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出现一些问题是难以避免的,而且这些问题也不可能一次性地或在短时期内加以解决。因此,需要不断完善自行申报纳税的制度和依法构建有利于促进纳税人依法申报纳税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4.
个税自行申报实施困难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收入者自行申报纳税是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重要举措,保证这一政策的贯彻落实意义重大。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个税自行申报在很多地方遭遇尴尬,自行申报纳税面临实施困难。本文以美国为例,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导致个税申报率低下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理清申报渠道、提高申报兴趣、加大处罚力度、加快个税改革等方面提高个税申报率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林颖 《当代经济》2007,(4):72-73
高收入者自行申报纳税是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重要举措,保证这一政策的贯彻落实意义重大.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个税自行申报在很多地方遭遇尴尬,自行申报纳税面临实施困难.本文以美国为例,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导致个税申报率低下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理清申报渠道、提高申报兴趣、加大处罚力度、加快个税改革等方面提高个税申报率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个人所得税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06年11月6日《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的颁布,人们的焦点又一次集中到了高收入群体上。自行申报一时间成为点击率和话语出现率最高的词语。能够引起社会的如此关注,不仅仅是因为一直以来形同虚设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制度终于有了新规制,更多的在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提出税收监管制度完善措施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自行申报在税收立法和税制要素方面的完善思路,即完善税收立法和完善税制要素.  相似文献   

7.
论个税自行申报——导引价值、制度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税自行申报具有培育纳税人权利与责任意识、收集纳税人信息,有效监控税源和倒逼税制改革等导引价值。然而,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分类征收方法、"一刀切"扣除项目以及完税凭证协查机制等与个税自行申报存在诸多矛盾,这是个税自行申报元年遇冷的根本原因。因此,应把个税税制改革作为个税自行申报有效运行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高培勇 《新经济》2007,(4):30-31
从表面看,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的实施,只不过是纳税人向税务部门报送收入信息或税务部门采集纳税人收入信息的渠道增加了一条:由以往代扣代缴的“单一”渠道变为代扣代缴加自行申报的“双重”渠道。然而,透过表面现象而深入到它的实质内容,人们便会发现,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有着十分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的数字统计结果及申报对象仍以工薪阶层为主的现象,从国人的藏富心理、税源信息的对称性、税收负担的公平性、税收用途的透明性等方面对制约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完善的纳税人档案体系、改革现行税收体制,强调税负公平、增强纳税责任感和自豪感、预防纳税人心理不平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2007,(1):8
1月1日,《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开始正式实施。国家税务总局去年12月15日发布的《关于明确年所得12万元以上自行纳税申报口径的通知》明确了股票转让所得的自行申报标准,有人因此开始担心国家将对股票转让所得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日前明确表示,对于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而言,虽然其取得的股票转让所得需进行自行申报,但对这部分股票转让收入仍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11.
从表面看,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的实施,只不过是纳税人向税务部门报送收入信息或税务部门采集纳税人收入信息的渠道增加了一条:由以往代扣代缴的“单一”渠道变为代扣代缴加自行申报的“双重”渠道。然而,透过表面现象而深入到它的实质内容,人们便会发现,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有着十分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时至今日,从今年元旦开始、为期三个月的第一次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已经落下帷幕。与此同时,围绕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问题而引发的热烈讨论也算告一段落。该是进行盘点、评估的时候了。对于这次实施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似可在总体上做如下概括:一个特征、三项意义、五大难题、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3.
个税自行纳税申报之后的改革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洁 《时代经贸》2007,(3Z):85-86
今年刚开始实施的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进行自行申报的申报制度,是加强对高收入阶层的纳税监控、促进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差距的一项举措,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公民纳税意识的转变,增强自觉诚信纳税意识。但一个良好制度要发挥好其作用,还有赖于整个机制的配合。本文将对个税自行申报实施后,相关制度的改革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一、纳税申报的概念方式及纳税申报代理的意义 1、纳税申报的概念。 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必须就纳税事项向税务机关报送书面报告的制度。这是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必须履行的法律手续,也是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管理、办理征收业务的一项重要制度。实施纳税申报制度,是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事项和代扣代缴事项,计算应纳税款和扣缴税款,自行履行缴纳义务和扣缴义务。这对税收主体之一的纳税人来说在法律责任方面表明了三点:(1)凡依法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主动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2)纳税人申报的纳税事项和应纳税款,是税法规定纳税人应尽的义务,不是任何人强加的。申报资料必须真实,申报必须及时;(3)由于申报不实导致的法律责任,应由纳税人承担。  相似文献   

15.
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纳税人自行申报个税的事儿,在喧嚣、纷扰中结束了3个月的申报期,它所带来的冲击和震荡却远远没有结束。年所得超过12万元个税自行申报开始实行,质疑、攻击之声就接踵而至。有一篇大学法学院教授的文章颇具代表性,该文名为批评税务机关在推行自行申报中有“衙门”作风,实际上却直接质疑个税申报的法律依据,并直言“如果税务机关没有能力帮助纳税人准确填写纳税申报表,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质疑这个《办法》的可行性;如果它有能力却不打算为纳税人提供这个帮助,纳税人就有理由问问其居心何在。”文风不可谓不犀利。其实,作为法…  相似文献   

16.
《经济》2005,(10):37-39
“药品价格申报与运作企业上市一样,都需要准备大量的材料,有关部门审批通过之后就可以按照自行的报价进行销售。”谭森说,药品研制和生产过程的技术很强,但药价申报和核准的要求并不高,“财会专业的中专毕业生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17.
个人所得税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性的税种,虽然各国在实践中对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具体安排各有不同,但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在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制度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比之下,虽然早在1980年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法就规定了"没有扣缴义务人的,由纳税义务人自行申报纳税",但直至2006年才开始实行"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工作。在实际中,我国纳税申报无论在制度设计上还是实际操作中都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通过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制度的国际比较,借鉴纳税申报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的经验,提出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全国个税申报初步结果揭晓。来自国税总局的消息,据初步统计,截至2007年4月2日申报期结束,全国自行纳税申报人数已超过160万人,不足此前预测的600万~700万人的三成。从已申报人员的分布情况看,进行个税申报的纳税人主要集中在工薪阶层,对于一些隐性收入占其收入较大比例的高收入者,如高校教师、演艺界人士、私营企业主等到税务部门申报的较少。北京的一些“规模很大、社会知名度高”的企业是零申报。事实证明,2007年的个税申报并未达到预期目的。许多人从纳税人不习惯申报、担心增加税负、缺乏纳税人意识,以及税务机关对个人收入监控不够、…  相似文献   

19.
按照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的有关规定,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个人,需要到当地税务部门自行申报,逾期不报将受到处罚。但下面项目不列入12万的申报口径,即这些收入不算“收入”。 据悉,一是个人所得税法第4条第1项至第9项规定的免税所得,即: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决策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先分析影响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申报行为的各个因素。再以国外分析逃税行为的经典理论(Allingham—Sandmo—Yatzhaki模型)为基础,将逃税心理成本、社会影响成本、税制与税收支出公平程度以及纳税经济成本也一并纳入模型,建立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使偷逃税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得到了较全面和系统的阐述。通过数学分析,列出纳税人的决策条件,并且分析模型中的各个变量与纳税人中报决策之间的关系。基于模型结论,探讨提出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进个人收入自行申报管理、减少偷逃税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