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
利用1978—2010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实际人均GDP值对其经济增长进行了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检验,发现我国各省间的经济增长收敛情况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紧密相关。1978—1990年间各省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σ-收敛和β-收敛,1991—2003年间表现为发散趋势,2004—2010年间再次出现σ-收敛和β-收敛趋势,并在全国范围内表现出弱俱乐部收敛。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0—2014年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38个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从金融聚集和经济收敛的视角,探讨了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失衡的深层次原因以及一体化背景下的协同发展路径,并将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城市群的经济和金融呈不同的空间辐射模式;具体而言,京津冀城市群的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存在显著的σ收敛和β收敛,但是经济增长的σ收敛和β收敛不仅未呈现出趋同效应,反而表现出发散特征,表明河北在信贷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仍存在严重的金融资源流失现象,金融对当地经济贡献微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的σ收敛呈发散趋势,但其β收敛和经济增长的σ收敛和β收敛均呈现出趋同效应,表明长三角城市群金融聚集的溢出效应促进了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基于福建省1999-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从福建省58县市、9地市、五大区域三个层次上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σ收敛检验、绝对β收敛检验、条件β收敛检验。结果表明:福建省58县市和五大区域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9地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6年以后开始呈现出σ收敛趋势和绝对β收敛趋势;1999-2012年间福建省58县市、9地市、五大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存在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把握金融科技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时空极差熵权法测算201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链、σ收敛和时空β收敛等方法分别对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分布动态及收敛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四大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呈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逐渐走低趋势;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全国及四大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绝对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省份呈自我强化态势;全国及四大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呈σ收敛特征;四大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时空β收敛存在明显差异,东北呈发散特征,西部、东部和中部的收敛速度高于全国收敛速度,随着时间推移,各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差异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5.
文章检验了 2001-2019年中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收敛的存在性,以及区域创新能力对其收敛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如果不考虑空间相关性,采用普通面板模型,全国和四大区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不存在显著的σ收敛,但都存在条件β收敛.东部和东北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引入创新能力作为解释变量之后,全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β值呈变小趋势,说明区域创新能力加速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第二,考虑空间相关性,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后,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β值均继续变小;从全国来看,收敛速度有所下降,但仍显著;综合来看,创新能力使各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各自呈现出更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有利于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将环境污染、创新失败因素列为非期望产出指标,运用2006—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SBM—DEA模型对中国绿色创新效率及其区域差异进行测算,进而采用σ收敛模型、绝对β收敛模型、条件β收敛模型考察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收敛性。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较大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均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但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影响收敛的显著性因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利用FDI区域差异收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利用外资的概况和特点,建立了分析利用FDI区域差异收敛性的计量模型,以统计数据为基础,以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6.0为数据处理工具,对2004—2014年的湖南省利用FDI区域差异收敛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以下统计性的结论:全省利用FDI区域差异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β绝对收敛;除大湘西地区之外,长株潭地区、环洞庭地区和大湘南地区均存在俱乐部收敛。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以及结合湖南省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全省利用FDI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5—2017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面板数据,先利用US-SBM分析模型测得各省区绿色发展水平,再采用Dagum基尼系数、σ收敛及β收敛等分析方法考察流域绿色发展区域差异及差异演变的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流域绿色发展总空间差异呈下降趋势。上游地区绿色发展区域内差异相对最大,中游相对最小;下游与上游、中游地区绿色发展区域间差异均较大,而上游、中游区域间差异相对要小;区域间差异是总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2)流域总体、上游及下游地区绿色发展差异演化趋势均不存在σ收敛特征,仅中游地区存在一定程度σ收敛;同时流域总体及其三个分区绿色发展均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特征。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揭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运用经济增长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等方法,检验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得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一样;造成各区域三次产业升级和转换不同的原因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对等和开放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对1992~2008年辽宁省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收敛性分析了检验,σ收敛、β收敛检验结果均表明在1992~1994年、2001~2008年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存在收敛趋势,而在1995~2005年呈发散趋势,并进一步对辽西、辽中和辽东南三个区域的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进行了俱乐部收敛。对2001~2008年辽宁省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