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扩展Bakos(1997)的模型,用以分析电商市场发展对中国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由于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的搜寻成本存在差异,当消费场景由传统实体市场转向电商市场时,农村居民将获得比城镇居民更大的效用提升。电商对居民消费的渗透会更多地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进而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同时,由于缺乏标准化运作体系及相关配套设施,电商市场在促进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方面存在巨大逆差,电商在企业中的渗透更有利于城市工业品销往农村,进而扩大城乡消费差距。也就是说,电商市场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有完全相反的两种影响,但其净效应是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基于2013-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理论分析的预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即现阶段电商市场规模的扩大有助于缩小中国城乡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2.
在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缩小城乡差距以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意义。缩小城乡差距首先要从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入手,农村金融可从多方面影响城乡消费差距。本文使用2004-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省级面板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农村金融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金融规模扩大与农村金融效率提升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从影响路径来看,农村金融规模通过生存型与享受型消费差距缩小了城乡消费差距,农村金融效率则通过生存型消费差距显著缩小了城乡消费差距;从区域特征来看,农村金融规模对城乡消费差距的缩小作用在东、西部均成立,而农村金融效率仅在西部地区缩小了城乡消费差距。因此,在扩大农村金融规模的同时,应当着力改善农村金融效率,调整城乡收入差距,以促进农民的消费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3.
在城镇化视角下,通过理论模型推导,构建门槛面板模型,采用1997~2015年省际数据实证检验了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在城镇化视角下,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在城镇化水平中级阶段,社会保障支出缩小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在城镇化水平高级阶段,社会保障支出拉大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分地区看,东中西部社会保障支出既存在城镇化水平的门槛效应,又存在地区差异。基于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社会保障各项目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具有不同的门槛效应。此外,人力资本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具有显著影响,人力资本负向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城乡收入差距正向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4.
基于空间溢出效应探讨了数字经济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差距背后的机制。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且通过空间计量方法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该效应随地理距离增加而衰减。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但对毗邻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却产生了明显的虹吸效应和抑制作用。第二,数字经济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之间呈现“U”型关系。数字经济发展初期,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并未得以改善反而扩大,跨过拐角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才得以改善。第三,从区域特征来看,东部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的改善效应更明显。因此,加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文化消费数字化和文化产业数字化,提升数字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是缩小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2-2013年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从消费、生产和分配三个角度对中国电商经济的效率与公平特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电商经济能促进入均消费增加,并使得消费跨区域集中;对私营工业企业具有市场开放效应,并带来企业运营效率(具体表现为营业收入和利润率)的提升和区域经济的集聚发展;虽然增加了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但也使得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且无法降低居民失业率.因此,电商经济的效率毋庸置疑,但其公平性受限.  相似文献   

6.
居民医保一体化作为完善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实现城乡统筹、促进消费公平、提高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我国居民医保一体化政策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基于2006—2019年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DID、空间DID等方法探究居民医保一体化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居民医保一体化政策与城乡消费差距指数存在一定时空耦合特征,分别呈现由沿海到内陆逐步蔓延和由内陆到沿海逐渐缓和的趋势,在较早进行政策试点的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等区域,其城乡消费差距指数也明显更低;(2)居民医保一体化能够显著缓解当地城乡消费差距,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会减缓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城市的城乡消费差距,而加剧地理相邻城市的城乡消费差距;(3)居民医保一体化政策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减少预防性储蓄来缓解城乡消费差距,并且对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在不同经济聚集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能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值得思考的命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个体时间双向固定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11—2019年中国省级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且呈现“西高东低”的地理格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增长且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地理格局。计量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正U型”关系;产业集聚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金融支持起到调节作用,延迟了数字经济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起始时间。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负向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地区存在空间分异,即在东、中和西部地区呈“正U型”关系,在东北地区呈“倒U型”关系。为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数据要素跨域流动,统筹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信息消费函数,并运用分离出个体差异和时间差异的panel data模型,研究了我国居民信息消费问题.实证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信息消费边际倾向高于其他单项消费,且信息消费增速快;信息消费中的"时滞效应"和"棘轮效应"明显;居民信息消费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和时间差异均比较明显,其中,城乡、地区不平衡的根源是城乡、地区收入上的差距,时间上的差异则主要是因为居民对未来的预期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赵伟  普雁翔 《技术经济》2006,25(7):105-110
本文基于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集聚不足之现实,以城市集聚经济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引入城乡分割的约束条件实证分析了城市与农村工业活动的集聚效应。结果显示,城乡分割导致工业活动在农村与城市的“集聚二元性”,而集聚程度及其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和城乡差异。提高外国地区集聚程度能改善生产效率,这预示不仅要关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也要重视促进城乡经济的一体化,提高经济活动集聚程度,以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0.
朱琛 《财经科学》2012,(8):39-48
基于中国市场化改革以来的经验数据,运用VAR模型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的动态相关性进行考察。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两者的累积和叠加效应将引致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的持续扩大,并制约了我国扩大内需政策作用的发挥。据此,本文提出了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弥合城乡消费差距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然而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滞后经济增长模式,使得中国转型阶段面临两大核心挑战--退休冲击和国内消费不足。如何应对退休危机,提升居民消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中国“养老金双轨制”这一热点问题切入,选取了中国1998-2014年30个地区宏观面板数据分静态和动态两大部分对理论进行实证检验,重点分析企业和事业单位退休冲击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在居民总消费支出水平方面,企业单位退休冲击对其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冲击对其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居民消费结构方面,情况较为复杂。产生这些异质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退休双轨制造成的不平等差异和两类退休人群自身主观区别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释放并轨改革的消费效应,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消费预期,调整市场结构,推动老龄产业和银发市场的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大规模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城乡分割和区域分割对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影响。利用变量法的IVProbit模型进行回归估计,尝试解决劳动者的工资与参加社会保险之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外来流动人口参加社会保险存在严重的城乡分割和区域分割效应;第二,区域分割效应大于城乡分割效应;第三,若不解决工资与社会保险参保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则将低估外来流动人口参加社会保险的城乡分割效应和区域分割效应。  相似文献   

13.
高嘉诚  刘钥 《技术经济》2023,42(12):138-151
互联网破除时空限制的特性已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但其能否有效促进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仍有待验证。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稳健最小二乘回归法、分位数回归法、再中心回归分解法检验互联网使用对整体及处于不同消费水平上的城乡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及其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整体上显著提升了居民的发展享受型消费,并且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互联网使用对城乡居民的发展享受型消费均呈“U”型影响,但无论处于何种消费水平上,相较于城镇居民,互联网使用总是对农村居民的发展享受型消费产生更强的刺激效应,这在不同程度上对整体及处于不同消费水平上的城乡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差距产生了系数差距抑制效应,从而在不同程度上缩小了整体及处于不同消费水平上的城乡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差距。但城乡居民之间互联网使用的禀赋特征差距总是对整体及处于不同消费水平上的城乡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差距产生明显相对更强的特征差距效应,最终导致互联网使用进一步扩大了整体及处于不同消费水平上的城乡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14.
李连梦  吴青  聂秀华 《技术经济》2020,39(2):125-133
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究电子商务对平衡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及作用途径。充分考虑内生性的稳健研究结果显示:2014—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并没有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反而加剧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电子商务通过城乡居民不同门类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差距直接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通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间接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政府仍需继续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电商发展环境,并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投入明显偏向城市的政策使城乡基本公共福利存在着巨大差距。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农村公共福利供给有所改善,但城乡在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基础公共设施和就业服务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在我国公共福利分配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的前提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财力大小的不同等因素是导致我国城乡公共福利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持续增加的城乡居民高储蓄率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典型特征,正确分析这一现象有利于我国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本文应用1996—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劳动力转移率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率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储蓄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农村储蓄率的影响尤为明显。引入劳动力转移率和城乡收入差距的交叉项可以发现,通过提高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农村居民获取的非农收入,能有效弥补城乡收入不平衡。劳动力转移规模和转移速度共同通过收入差距的缩小对农村储蓄率存在间接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乡村公路建设,从理论上说明了乡村公路建设、农业劳动生产率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我国2002—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乡村公路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内部机制。研究发现,乡村三级、四级公路建设显著缩小了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同时乡村二级公路建设对附近地区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即促进了周边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机制分析发现,乡村公路建设通过提高技术效率来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实现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此外,乡村公路建设对不同地区影响具有异质性,其显著降低了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但在西部地区却产生了虹吸效应,从而扩大了当地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以消费不平等作为反映经济不平等的重要指标,本文系统研究了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的成因。采用中国跨省区城镇家庭调查数据,基于再中心化影响函数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家庭的收入与净资产的不平等是导致其消费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此外,户主的性别、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宗教信仰以及家庭人口结构等因素也对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有着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城乡收入差距是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表现,城乡收入差距越小,说明城乡一体化进程越快,反之,越慢。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统计显示,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比值都小于1.6,只有三个国家的城乡收入比超过了2,其中就包括我国。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刻不容缓,文章分析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和特征,利用1996-2011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国有经济占比、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农业支出的比例以及城镇化水平等。文章结合实证结果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