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及其相关生活费用,或支付教育及其相关费用很困难的学生.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的产生原因不能单一地归为家庭经济补给不足,而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张小慧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5):129-130
深入调查、正确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后,在国家原有的对贫困大学生的一系列正式资助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借鉴美国对中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资助模式,初步提出了一条非正式的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模式。在充分考虑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下,我们希望探索一种新模式以保证贫困大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不因经济困难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及其相关生活费用,或支付教育及其相关费用很困难的学生。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的产生原因不能单一地归为家庭经济补给不足,而是多方面的。近年随着贫困大学生人数和比重呈增长趋势,大学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学校和社会的新热点。对贫困生的助学就业问题,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目的是善良的,发展是健康的,但是从目前情形来看,扶贫工作的征程是崎岖而艰辛的。在高校毕业生择业难的大背景下,对于具有特殊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的贫困学生来讲择业更显得困准。根据对陕西省部分高校毕业生择业情况的调查显示:贫困生与家庭较优的学生比较,在签约时间上明显滞后,在签约率上明显偏低,在择业岗位上明显偏差。这些情况表明,贫困生已成为大学生择业的弱势群体,应当引起我们就业指导人员的高度重视和警觉。贫困生择业困难成因探析1、国家整体就业形势的压力。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不高,就业形势严峻。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中有相当一部分涌入城市谋生。过去作为用人大户的国有企业,现在为适应市场竞争,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都面临着精简机构...  相似文献   

4.
就业为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但目前,由于社会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劳动力资源需求增长减慢的经济现状决定了目前大学生就业工作仍然是比较棘手的,而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当中的困难群体,他们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对普通学生而言又更加的复杂和急迫,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展开分析,以期为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高校贫困生现象也日益突出。民族地区贫困女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受传统习俗、民族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心理环保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分析民族地区贫困女大学生存在的自卑、交往困难、嫉妒、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环保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研究当前贫困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采用岳冬梅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500名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抽取其中农村贫困大学生问卷137份,结果表明农村贫困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父母教育理念、文化程度、职业五个方面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王莹 《北方经贸》2009,(12):144-145
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心理状态较其他同学差。相对于非贫困生而言,在心理焦虑、偏执、抑郁、自卑,人际敏感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团体训练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增加自我认知,发现自我潜能;可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归属感;可以增强贫困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可以帮助贫困学生调节情绪。  相似文献   

8.
杜旭阳 《消费导刊》2010,(5):130-130
高校贫困大学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高校辅导员应该关注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心理贫困"问题。深入了解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心理特征及表现,剖析他们心理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通过加强心理辅导,扶助自立,开展勤工俭学,完善资助体系,加强关爱与感恩教育等方面来解决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完成这项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各种教育优惠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家境贫寒的孩子圆了大学梦,考上大学的他们都担负着改变家族命运的重任,但根据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就业压力相较于非贫困大学生来说要严重得多,毕业即失业的问题更是屡见不鲜。贫困大学生有出人头地的强烈欲望且具有吃苦耐劳、诚恳简朴等优良品质,具有很大的工作潜力。此外,从小接受着国家经济补助的他们怀着感恩之心,必然对社会、国家、人民做出更多贡献,是我国一批宝贵的人才资源。因此,文章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家、社会、学校及贫困大学生自己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的学生群体,是高校及社会高度关注重视的群体。国家、高校针对这一特殊的群体,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但在资助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这种不良现象的产生导致了真正贫困的大学生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资助,而条件相对富裕的学生却得到了资助,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目的没有实现,这也充分的暴露了许多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及诚信方面的问题,而我们辅导员就是要解决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魏小坤 《市场周刊》2020,(13):0047-0047
近年来,伴随国家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得以快速扩招,而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呈增长趋势,而伴随社会的发展,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家庭的幸福情况,也事关高校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因此高校必须重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就贫困大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有效分析,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2.
贫困大学生在高校学生总数中占有相当比例,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此类学生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思想或心理问题。深入了解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加强对于贫困学生的思想引导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对于如何探索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如果加强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如何解决贫困学生的思想问题,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刘群  粟淼 《商场现代化》2010,(20):178-178
贫困大学生问题是伴随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出现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对贫困大学生群体而言,由于物质上的匮乏,导致他们背负了更多的压力,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继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常此以往,将影响他们自身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从经济和心理两方面入手,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摆脱困扰,树立学习和生活信心。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高校中的贫困大学生群体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加以关注的对象。其原因是由于近些年来由于贫困大学生由于不良心态造成的不良社会事件层出不穷。探究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深化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大学生真正改所谓的“贫困”。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由于贫困原因产生的不良心理,积极处事,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公寓是高校推行"三育人"的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公寓平台下资助人才培养工作是凝练校园资助工作的重要部分。资助是手段,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是目标,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充分体现教育公平性,在大学生公寓平台下促进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6.
焦虑是由心理压力引起的,贫困大学生面对的各种压力要比其他学生大,于是产生焦虑的频率要比其他学生高。贫困大学生面对的压力可以归为三类:亲情压力、社会压力和学校压力。根据焦虑产生的原因可以把焦虑分为三种: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贫困大学生是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减轻和克服焦虑情绪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教育连续扩招几年后,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随着“并轨”制度的实施,学费的提高也给部分贫困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和家庭经济能力的欠缺,贫困大学生不论在思想、心理还是生活上,都面临新的考验和抉择。贫困大学生的消费意识和消费倾向大多是理性、务实、低调、节俭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非理性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倾向,值得人们关注。一、正确区别贫困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西北师范大学的一名同学说起同宿舍的一名贫困生一直摇头感叹,原因是这位拿着贫困…  相似文献   

18.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这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未来,学生接受教育,最终用自己的知识服务社会。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为关注,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个问题的关注热度一直没有减却,反而日渐升温。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在就业指导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和其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不同,这个研究的目的一是为了尽可能地满足他们自身的就业需求,二是让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因而对于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工作研究是很必要也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易雯雯 《商》2014,(1):364-365
需要是人们思想和行为最初的动因和原动力,是对于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实体做出的心理反映,也是为生存与发展对外界所做出的期望性心态倾向。一直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方式而不考虑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接受心理,以致造成最后的诸多偏差。本文试图分析“马斯洛需求理论”为切入点,以期探求贫困大学生的需求心理,以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更自觉地尊重、满足和强化贫困大学生的合理需求,更好的引导、转化和调控不合理的需求,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预期目标并有效解决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足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商》2015,(35)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大学教育过程中特殊的群体。在大数据时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需科学化与精确化,已成为新形势下建设和谐校园一项重要的任务。教育部颁布许多"惠生"政策,"绿色通道"的开设帮助家庭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本论文通过研究大数据时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探讨新模式,寻求新方式进行贫困等级的认定,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更具透明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