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可见《归去来兮辞》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陶渊明以诤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经久以来,人们谈论《归去来兮辞》,  相似文献   

2.
“连续性”是环境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连续性”一词源于杜威美学,杜威以“经验”为核心概念,批判了传统的二元论哲学美学,试图建立一元论的哲学关学体系。在《艺术即经验》中,杜威从人与动物、有机体与自然的连续性出发,提出要恢复艺术与非艺术、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的连续性。伯林特继承并发展了杜威的“连续性”理论,对环境一词进行了全新阐释。他进一步批判了杜威所反对的审美无利害及相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自然鉴赏的参与模式,并将这种自然鉴赏模式应用到对艺术、日常生活景观的审美探讨中,发展出一种全面的参与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自然式古典园林和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两枝奇葩。本文介绍了这两种园林艺术形式的特点,分析了在不同的美学思想、绘画及建筑艺术影响下,两者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不同风格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当我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念大学本科的时候,曾经一度对美学哲学十分着迷,从图书馆里借了不少的美学著作来看。但是,读完许多美学哲学的著作后,反而感到纳闷了——美学哲学家们面临的基本问题是:美是什么?——也就是说“美”的含义是什么!这些著作罗列出了许多不同的对于“美”的认定,譬如占希腊人认为美是对称,如对称的几何图形就是美,长着匀称端庄的五官和合乎比例四肢的人就是“美人”。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态学早已超出生物学甚至自然科学的范畴,是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系统科学,是人类塑造环境、模拟自然的一门工程学和美学,是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一种观念、方法、艺术,它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环境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个前提下,循环经济建设必须力戒以下生态误区。  相似文献   

6.
龚珍 《技术经济》2020,(12):141
古典园林存在着2种主要的观景模式,其一是谢灵运为代表的“登高静观”,审美主体在登临高平位置后自上往下俯瞰,获得的是以片区单元形式来呈现的低分辨率图片式全景视野,偏重于自然景观的雄壮气势;另一类是陶渊明为代表的“低地行观”,因主体的移动而获得流动的视野和动态的景观,主体因更贴近于景物本身而能捕捉到景物高分辨率的细节,取得的是各个面向的身体美学与小尺度的优美景致。谢灵运与陶渊明式观景模式一前一后影响了古典园林中的观景及景观呈现。此二者主次关系的变换发生在中唐时期,柳宗元的“旷奥两宜”标志着贵族时代审美影响力的减弱,促成了园林结构内部景观要素的重组,并拉启了古典园林世俗化的“江南时代”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的生命境界和文化精神显示了与儒、道传统的深厚关系,但又超越传统,并重构为一种儒道互补的文化精神。因而体现了他的个人风采,从而使东方文化的一种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在陶渊明的文化精神中得到了最质朴最完美的表现,成为众多文人仰慕与效法的对象,成为一种理想的人格模式,为文人士大夫建构了一座精神家园,进而衍化为陶渊明情节。  相似文献   

8.
复返得自然     
前些日子,我读到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一不留神,竟念成了复返得自然。细细琢磨,却又觉得未尝不可。复得返自然,人们熬过了又一个漫长的冬季,终于可以认领一个更加明媚、生动和清新的春天;复返得自然,重新与远方、与自然接壤,囿于大街小巷、房屋院落里的人,迎回了地平线外放养的另一个自己。我们的梦境多了些自然的轮廓与剪影,生命轨迹也更加贴近秋收冬藏、春生夏长的规律。走在初春时节,落在身上的阳光与微风悄然浸润、滋养着性灵。  相似文献   

9.
世界遗产标准vii是UNESCO用以评价遗产地审美 价值的重要准则,由标准iii演化而来,从文化与自然美的混 合评价转向了仅对自然美学特征评价。选取以标准vii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的145处项目(1978—2017年),通过扎根理论 及分析,总结其运用特征、演化趋势和动因考辨。研究发现: 1)地区层面,不同地区运用标准vii所关注的审美价值具有差 异,如非洲关注色彩美学,欧洲和北美强调风景特质组合,亚 太地区重视强烈的自然文化关联、动态变化和组合关系,南美 和加勒比地区注重审美体验;2)词频运用层面,标准vii在各 地区的词频运用差异显著,各地区使用词频最高的为关于美的 “形容词”,除欧洲之外,其余地区代表“之最”特点的词频 次之;3)评价要点层面,欧洲和北美的风景特质评价具有很 强的特点与范式。最后解析了标准vii运用趋势与18世纪以来 的美学思想演变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标准vii的全球普世价值 与地区价值认知以及标准vii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世界遗产标准vii是UNESCO用以评价遗产地审美 价值的重要准则,由标准iii演化而来,从文化与自然美的混 合评价转向了仅对自然美学特征评价。选取以标准vii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的145处项目(1978—2017年),通过扎根理论 及分析,总结其运用特征、演化趋势和动因考辨。研究发现: 1)地区层面,不同地区运用标准vii所关注的审美价值具有差 异,如非洲关注色彩美学,欧洲和北美强调风景特质组合,亚 太地区重视强烈的自然文化关联、动态变化和组合关系,南美 和加勒比地区注重审美体验;2)词频运用层面,标准vii在各 地区的词频运用差异显著,各地区使用词频最高的为关于美的 “形容词”,除欧洲之外,其余地区代表“之最”特点的词频 次之;3)评价要点层面,欧洲和北美的风景特质评价具有很 强的特点与范式。最后解析了标准vii运用趋势与18世纪以来 的美学思想演变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标准vii的全球普世价值 与地区价值认知以及标准vii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通过分析陶渊明的人格理想,明确了他的人格定位。并努力探求其人格魅力体现之种种及其背后的精神向度,从而揭示陶渊明诗歌取得高超艺术成就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江西无表情     
重华 《商周刊》2013,(9):76-77
江西省就像一个面无表情的人,平淡无奇:论地理位置,身处内陆;论经济发展,中等水平;论地域文化,特色亦非鲜明。江西人也是如此,论吃苦耐劳,拼不过北方人;论经商头脑,拼不过江西周围的浙江人、福建人;论娱乐精神,在与之相邻的湖南卫视横扫全国之时,江西却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节目。是的,江西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在东部、西部的快速发展中,江西的身影日渐落寞,存在感越发不明显。江西历史上出过的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恐怕就是陶渊明,而江西人也似乎深受陶渊明“归隐”哲学的影响,保守、中庸,在那片青山绿水中自得其乐。  相似文献   

13.
齐霖  艳子 《新经济》2014,(12):90-91
晋太元中武陵人,忽逢桃花林,复前行,终遇桃花源。 在陶渊明的笔下,桃花源无疑是一处风景秀美的秘境之地,但世间秘境又何止桃花源一处。  相似文献   

14.
九江陶渊明文化分布广泛、知名度高、影响深远,在九江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对陶渊明文化旅游进行开发,有利于提高九江文化旅游的品位,有利于保护、传承和弘扬陶渊明文化,有利于提高陶渊明文化的学术价值和旅游价值,具有极大的教育作用和借鉴意义。文章梳理了九江的四个片区陶渊明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发掘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对陶渊明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实现途径、产品开发三个方面作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活动特性的重要体现。人精神的,内核是它对人类生存意义、生存价值、生存环境及人类命运和前途的终极关怀。新闻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精神,人精神亦是新闻活动不可或缺的属性、其本身需要人精神的回归、美学作为一种“人学”直接涉及人类本身的建设,关系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它和新闻活动中的人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季水河先生的《新闻美学》将新闻传播活动纳入审美实践活动的总体 和美学视野中加以考察,实际上已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新闻活动中人精神回归的重要性及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是当代新闻工作在新闻活动中体现人精神的一部很好的教材。  相似文献   

16.
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与西方传统的思辨美学截然不同,审美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同时也是人生价值取向,因而,艺术、审美、人生在他们的美学中是紧密相连的。这既是叔本华、尼采与传统美学的明显区别,也是他们两人最大的共同之处。但是,我们也看到,面对多灾多难的世界和矛盾复杂的人生,叔本华和尼采又常常发出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研究角度使然,民间美术及工艺美术的研究多将着眼点放在了艺术学和美学上,而缺少从特定区域和环境的发展角度去深刻揭示工艺文化物觉的过程和自觉地趋向自然生态的动力机制。然而"人类不仅是生物意义上的人,是自然的产物,同时也是文化的产物;文化不仅是人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文人与政治有着深广的联系。司马迁、李白、陶渊明、阮籍、嵇康等人的政治境域。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创作的背后机缘。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的诗,人人都称它平淡,辛弃疾的词,人人都许它豪放。两者好似风马牛不相及,不能相提并论。其实,这些都是世俗之见,并非真正识得陶渊明与辛弃疾也。实际上,陶渊明、辛弃疾的诗和词有共性,也有个性。首先,辛弃疾的词与陶渊明的诗中都有一种排忧适性意识。其次,辛弃疾慧眼识得陶渊明,他大力论陶,学陶。最后,陶诗对辛词有着很深刻的影响,但是,辛弃疾学陶而不似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的舞蹈美学思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宗白华和王元麟为代表的中国舞蹈美学注重意境和舞蹈动作的研究,以苏珊·朗格为代表的西方舞蹈美学观念注重“力的幻象”与“张力结构”。经过对中西方舞蹈美学的对比我们发现,中西方的美学家们对于舞蹈的研究着眼点不同,超越度不同,于是构成了中西舞蹈美学观念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