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是ATP(三磷酸腺苷),细胞中制造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因此,人们赋予线粒体"动力工厂"的美誉.  相似文献   

2.
数字·科技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10(5):13-13
正19.9亿元"南方特色果蔬的贮运保鲜机制与关键技术"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果蔬采后生物学研究组牵头,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市农科院历时5年完成。科学家在南方特色果蔬采后衰老和品质劣变机制研究方面,揭示了生物大分子氧化在衰老和果实质地劣变中的作用;明确了一氧化氮信号分子在调控果实衰老和劣变中的作用机理;阐明了能量亏损引发果实衰老和褐变的机制;明确了果蔬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品质变化规律和生理应答机制。同时,发明了柑橘酸腐病控制和带叶保鲜、荔枝无硫防褐变防腐综合保鲜  相似文献   

3.
资讯传真     
<正> 全球1999年六大科研热点 1.衰老的研究通过对果蝇和蠕虫中延长生命的基因的研究,已证实个别基因的作用能调控衰老过程。下一步将在遗传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搞清某些酶、激素和细胞结构是如何影响衰老过程的。同时,也期望更多地研究染色体的末端部分——端粒,以搞清端粒区DNA序列的缩短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当然,优先考虑的是人类细胞是如何衰老的。  相似文献   

4.
<正>生物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免疫也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功能,如自身的NK/CIK/DC-CIK细胞在免疫调控网络的支配下,能杀灭、清除细菌、病毒、某些原虫、肿瘤细胞、炎性细胞、变异细胞、衰老、退化等各种异常细胞,并对受损伤的组织进行修复。然免疫调控受内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内环境可使免疫调控处于最佳状态,使免疫细胞正常或超长发挥作用,即使  相似文献   

5.
美国《科学》杂志编辑部近期对全世界的科研工作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预测以下6个方面将成为未来的科研热点。衰老的研究通过对果蝇和蠕虫中延长生命的基因的研究,已证实个别基因的作用能调控衰老过程。下一步将在遗传机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产业》1995,(10):34-34
日德科学家发现动物酶的结构日本和德国科学家在最近一期美国《科学》杂志和《自然》杂志上分别报道说,他们发现了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酶的基本结构。这种生物化学酶在把氧气和食物转变成维持生命所必须的能量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种生化酶名为"细胞色素氧化酶"。在...  相似文献   

7.
徐建兴研究员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呼吸链酶系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发现了细胞色素C抗氧毒性的功能和细胞色素C通过两条呼吸链电子漏旁路下调线粒体中氧自由基水平的分子机制,提出了线粒体自由基代谢的概念和自由基代谢与能量代谢并存的线粒体分子热机原理。与清华大学合作 2005年成功完成猪心呼吸链膜蛋白复合物Ⅱ晶体2.4埃精细结构的解析,研究结果2005年发表于国际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学术刊物之一《细胞》上。  相似文献   

8.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1):116-116
徐建兴研究员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呼吸链酶系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发现了细胞色素c抗氧毒性的功能和细胞色素c通过两条呼吸链电子漏旁路下调线粒体中氧自由基水平的分子机制,提出了线粒体自由基代谢的概念和自由基代谢与能量代谢并存的线粒体分子热机原理.与清华大学合作2005年成功完成猪心呼吸链膜蛋白复合物Ⅱ晶体2.4埃精细结构的解析,研究结果2005年发表于国际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学术刊物之一<细胞>上.  相似文献   

9.
<正>有研究显示,截至2013年世界上已有73个国家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行列。老龄化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的同时,与衰老相关的疾病近年来在人群中快速增长,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压力和负担。其中肺组织是人体中衰老较早的组织器官,它的衰老开始于25岁。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衰老研究所张克雄教授是这方面研究的专家,也是本文的主角。1990年,张克雄从西北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考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在这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曾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细胞与遗传医学系由助教升任至副教授。2005年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具有闭合环形双链mtDNA的双膜版自主性细胞器,参与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核苷酸及脂肪酸代谢等生理生化过程。线粒体失能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线粒体是多种药物或营养素的作用靶点,通过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氧化应激、代谢酶活性等而发挥药理作用。中国台湾在萃取中草药活性成分并建立线粒体活化评价模式方面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本文综述了线粒体失能与疾病发生、中草药萃取物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中国台湾利用中草药活化线粒体正常功能的产业化模式,并展望了海峡两岸合作振兴中医药产业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孙国东 《魅力中国》2010,(26):48-48,50
旅游地的兴衰、生灭与生物的生命历程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其诞生、成长、壮大、鼎盛、衰退和消亡的过程就如同生物的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老和死亡一样,是一个有机的过程。从演化理论来看,旅游地是一个有序、稳定、动态可变的系统,通过遗传、变异、选择和适应等作用机制进行演化发展,追求其特定目标。  相似文献   

12.
浩瀚的宇宙间充满能量,包括星系与星系之间、行星与非行星之间、地球与所有星球之间、地球上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甚至人与环境、人体各个细胞、器官与组织之间,都存在着个别的能量信息,而且彼此影响,形成一个巨大的"能量信息场".所以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而科学巨擘爱因斯坦进一步提出能量公式E=HC2,成为后人探讨能量、研究宇宙信息的圭臬.  相似文献   

13.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逐渐成熟,生命科学技术朝着更微观的方向发展,以前一直被认为只能通过母代传递给子代的具有一定随机性的基因特性,不再是那么的神圣而遥不可及了.如今,科学家可以用基因技术,将某个基因片段切开,植入到任意的生命细胞中.随着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许多相关的伦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如,人类是否有权利任意改变他人的基因制造生命体等.该论文阐述了这一技术突破可能带来的遗传危机、生存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产业》2010,(12):82-82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重大心脏疾病基础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杨宝峰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于近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临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心房颤动发生的新机理及微小核苷酸-328调控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天下事     
《发展》2011,(1):156
美加州湖底发现新微生物能靠吃"砒霜"为生据外媒报道,科学家在美国加州一个湖底发现了一种新微生物,能够依靠剧毒物质砷(俗称砒霜)生活,这个新发现重新定义了新的生命形式,也为寻找外星生物带来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16.
DNA甲基化通常发生在DNA骨架上C和G相邻的位点(称为CpG位点),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在胞嘧啶残基上添加一个甲基。DNA甲基化通常是一种可导致基因沉默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高甲基化导致基因沉默,低甲基化引起基因转录活动,并由一组酶所催化,这组酶被称为DNA甲基转移酶(DNMT)。DNA甲基化机制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并且有证据提示DNA甲基化发生在细胞恶变之前,因此检测DNA启动子区是否发生了高甲基化有助于突变细胞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7.
1982年,在从事基层公安工作中发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三种差别:健康与疾病、寿长与命短、聪明与愚笨。从1982年到1992年的探索中,发现这三种差别来自遗传。原因是同父同母的哥弟和姐妹之间同样存在着三种差别。从1992年到2002年,通过数学建模形成了一种生命素质的数学——"众涵数";从2002年至今,以众涵数为数学工具,在生命基础领域中确立了"数学遗传学"。数学遗传学包含:遗传病源、遗传智能、遗传性别、遗传综合四个方面。揭示并获得生命基础领域中12项突破,为人类优质遗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与美国加州大学通过7年合作研究,发现人体的线粒体DNAT3394C遗传变异通过降低线粒体复合物I活性和细胞呼吸能够促进世居高原藏族人群适应高原缺氧环境的能力,这项研究有望从线粒体DNA角度阐明人类高原适应性遗传机制。世居高原藏族居民由于在高原地区已生存2万多年,已适应高原环境,其患高原肺水肿等高原适应不全发病率远低于移居汉族居民。以往探索高原适应性遗传  相似文献   

19.
正核酸作为生物自然选择的遗传物质,具有优越的微型化信息储存能力。随着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核酸分子具备越来越多的重要生物学功能,比如控制蛋白质表达、调控细胞功能等。核酸分子计算技术则可以把核酸分子的这些功能整合起来,结合细胞内外环境,实现细胞更为精细、智能和复杂的功能。把核酸分子技术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上海交通大学医  相似文献   

20.
环球科技     
《中国高新区》2013,(6):16-16
我国科学家发现逆转艾滋病病毒易感性机制 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科研人员发现能够逆转艾滋病病毒-1型(HIV-1)易感性的主要靶细胞的分子机制。据悉,CD4+T细胞是HIV-1的主要靶细胞,在自然感染过程和通常的体外实验中,该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是HIV-1得以大量复制的先决条件。研究人员采用生物芯片技术,对CD4+T细胞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从中发现了产生逆转效应的信使核糖核酸(mKNA)表达谱特征。137个核心基因在共表达网络中能够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内与细胞骨架、细胞周期和蛋白酶体等功能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最终导致逆转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