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耶斯洛夫斯基是战后"道德焦虑电影"的代表人物,也是极具精神哲理内涵的"作家式导演"。他曾经说过宁可看书而不去电影院。文学是他创作的重要源泉,陀斯妥耶夫斯基、卡夫卡、加缪是他的最爱。哲学家刘小枫称之为"紫色的叙事思想家"。与川端康成的小说相似,他的影片是用一种女性的触角来探索人性、思考人生,执著地盼望着真善美的救恕。基耶斯洛夫斯基与川端康成都是礼赞  相似文献   

2.
周敏  汪洋 《发展》2007,(1):43-43
梦,生成于一个孩童远望山外世界的目光.从此一个精彩的生命在执著的追求中得以演绎,得以升华.这个追梦人就是荣获甘肃省优秀律师称号的甘肃正天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高华阳律师. 无论你是高律师的故友还是新识,他给你的印象必然是一个执著于律师事业而且充满激情的人.他追求着自己热爱的事业、追求着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得到同事、当事人真诚的赞许,这是一种"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果木 《走向世界》2009,(8):84-87
钟擎国被周围画界的朋友誉为"最努力、最肯吃苦的人".钟擎国对艺术可谓执著,接触过他的人都可以感受到,在他身上充溢着一种艺术追求的锲而不舍.  相似文献   

4.
在乾县只要提起刘丛洲,知情群众都能讲出他很多故事.有人说:"他是个英雄,舍己救人的事一般人做不到!"也有人说:"他是一难得的好人,一个真共产党员!"还有人说:"他这人怪,辛辛苦苦赚的钱帮了别人,为救别人连自己命都不顾,不知图了个啥!"  相似文献   

5.
<正>有人说,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得,只有做过的才会真正懂得。虽然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却以坚定的信念、执著的信仰,擎起了"追梦"的绿色环保创新旗帜;他的事业虽然也会带来各方不同的看法,但他坦然面对,只要对社会有利,他从来就无所畏惧;他也没有更多铮铮的誓言,但他却以自己  相似文献   

6.
签约世界著名的"德意志留声机公司"(下称DG公司)6年来,钢琴家郎朗已先后推出了6张CD和2张DVD专辑,而选择什么时机将这多张唱片中的精华结集献给国内乐迷,也让公司和他本人煞费一番苦心.随着2008北京奥运这个在每个华人心中有着非凡意义的喜庆时刻的来临,郎朗作为当前在海外最具人气的华人明星之一,他终于决定推出这套颇能代表自己演奏成就的精选集<最爱与珍藏>,这也是他为祖国举办奥运会所献上的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7.
《今日重庆》2011,(9):47
有一种信念叫执著,有一种执著叫痴迷。一个人,用了三十年时间痴迷在他的鱼场,潜心钻研、不耻下问,他以科学为武器,以牺牲作代价,开拓创新、规模发展,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民科学家,成了当代三峡库区的"新渔翁"。  相似文献   

8.
在柴达木西部一座荒山上,有"一个太阳、一个人、一本书、一首歌"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钻工,隆冬时节一个人守着钻井队的事情.他个子不高,钻工兄弟都叫他尕娃.那年是尕娃要求留守的,因为他几次回家乡都没找到对象,说还是把机会让给兄弟们吧.  相似文献   

9.
窦子 《走向世界》2008,(22):50-51
从表面上看,这是个温文尔雅的人. 然而,事实上,他以不拘一格见闻. 1985年,他以颠覆原有思维惯性的<童话短路>一炮而红,在当时台湾文化界很受关注. "我认为画漫画就是搞恶作剧.好玩的东西读者才会喜欢."他说,自己永远不会向"成熟"和"深度"转型.  相似文献   

10.
言明 《东北之窗》2011,(11):72-73
最近听人说老牛终于把融资的事儿攻下来了,可以实现他的翻译王国梦了,听到这个消息很是为这位老兄高兴。在我的印象中,他有一种一条道跑到黑的"牛"劲儿,我想正是这份执著成就了他。  相似文献   

11.
高晓松真是一朵奇葩。读大学时愣是把校园民谣弄成莘莘学子的最爱,毕业后又玩音乐又搞电影还周旋于广告与网络,公平地说确也弄出些成就,但有成就的人多如牛毛他也就显得一般般了。让这位音乐才子在全国出名是那一年他为自己电影开庆祝会,喝得晕晕乎乎出门开车一家伙把人给撞了。正碰上新交规“酒驾入刑”岂不逮个正着?风风光光做了回全国人民的反面教材。倘若就凭这把他称为奇葩显然并不合适,两年前他干出一件事儿才显出这小子真是奇才。那天他与优酷网某头目聊天时突然想出个好主意,干脆,由他一人办一脱口秀节目专说天下奇闻轶事,每周固定时间将视频放到网上,取一名儿就叫《晓说》,既表示高晓松在说又寓意大清早在说。  相似文献   

12.
影片《最爱》在极限化"命定苦难"中,通过边地山村世界疾病镜像的展现,寓说了疾病的多元隐喻意义。《最爱》存有叙事的复调结构,一则为死亡阴影下"最爱"的悲情恋歌;一则为"最爱"背后"最恨"的社会病理学分析。边地世界之"边"与"最爱"之"爱",使得"山中之病"与"山中之爱"有着象征的沉重与寓意的丰厚。  相似文献   

13.
圆梦在北京     
克劳迪奥(Claudio),也有人叫他"老克",是个意大利人.克劳迪奥的事,说简单点儿,就是一个失去土地,又热爱土地的意大利人,在中国实现梦想,建意大利农场的故事.令人惊奇的是,他并没有"水土不服",果树种得好,赚钱,比中国农民赚得多多了.他是怎么做的?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他都为别人写考察材料,今天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为我们的同事--一名组工干部,确切地说,是一名管"官"的人,写一份考察材料.他有以下五个"缺点":  相似文献   

15.
《上海经济》2012,(5):74
比德.史尤瓦尔来自瑞典的马尔默,在中国已居住20多年。他说:"我不觉得自己像瑞典人或欧洲人,我很中国。"没有几个外国人能像他那样说完美的中文。在德国的一次研讨会上,史尤瓦尔第一次见到中国学生,他被后者  相似文献   

16.
去年中秋,我回三原家乡小住,在街坊邻居和方圆村落亲朋那里,多次听到人说"小医生".小医生是谁,为什么这么多人念叨,又因何称小医生?是因年龄、姓氏?没有人说得清楚.但大家都习惯这么叫,说他认得病、心眼好. 我向堂弟奎打问小医生,他一连说了三个"好".他说小医生是乡间的神医,能看许多疑难杂症.见我些许存疑,他说,你认识徐学义吧,他就是小医生从鬼门关拉回来的.那年,徐学义肺心病发作,被送到县城的大医院治疗,住院五六天,几次下病危,儿女们把扁担火纸都准备了.为了尽人事,儿女们请小医生去看.谁知,经小医生治疗20多天,徐学义居然一天天好了起来,至今还健在哩!  相似文献   

17.
正高晓松真是一朵奇葩。读大学时愣是把校园民谣弄成莘莘学子的最爱,毕业后又玩音乐又搞电影还周旋于广告与网络,公平地说确也弄出些成就,但有成就的人多如牛毛他也就显得一般般了。让这位音乐才子在全国出名是那一年他为自己电影开庆祝会,喝得晕晕乎乎出门开车一家伙把人给撞  相似文献   

18.
记不清已经有多少次采访经历了,但有的采访经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前对新发展公司的刘小龙总经理的采访就注定是难以忘怀的一次。年富力强、高大俊朗的刘总全神贯注、声音洪亮、侃侃而谈,而且不时让助手打出投影,仿佛听他介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屋人。这样的场景,让我震惊、让我感动。从他的全身心投入中,我感受到他的激情,他的执著,他的追求完美。他谈了产业,谈了规划,谈了公司改革;有对现状的分析、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曾用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说:我国的实业界有四个人不能忘--张之洞、张骞、范旭东、卢作孚.其中卢作孚这个名字对年轻的一代来说或许有些陌生,殊不知一代船王卢作孚和他所缔造的民生公司曾何等显要.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书法史上,就影响力而言,绝对无人能与王羲之比肩.这位被后世尊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几千年来一直都是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心慕手追的对象.正是"最爱"他的唐太宗以"一字千金"遍搜天下之后又以其作品陪葬,使得后世再无得见"大王"真迹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