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水减污是以源头控制方式解决工业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工业结构调整则是实现工业节水减污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我国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工业结构节水与减污水平的测度方法,提出了工业结构取水量和工业结构节水指数两个工业结构节水水平的测度指标以及工业结构废水排放量、工业结构COD排放量、工业结构废水减排指数和工业结构COD减排指数四个工业结构减污水平测度指标,并在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结构节水与减污水平的现状与潜力的基础上阐述了以节水减污为目标取向的工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人口的急剧集聚以及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生活用水量非常大。城市生活节水对于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压力和水环境负荷有着特别的意义。该文探讨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生活节水减污的战略目标、重点城市、重点用水部门以及主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水技术即污废水回用技术,是将生产、生活中排出的污废水经适当处理后回用为生产和生活杂用水的新兴节水技术.由于它的水质标准低于生活饮用水且高于污废水的水质,用途又介于上水、下水管道系统之间,所以被广泛地称之为"中水".开发中水技术就是要使污废水资源化,使之成为"第二水源"以缓解水资源危机和保护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4.
由于水资源的日趋紧缺,中水回用成为节水、治污最有效的途径.本文阐述了中水回用的必要性,并介绍了目前我国中水回用的情况,同时还提出了推广中水回用还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郑雨佳 《城市建设》2010,(4):274-274
由于水资源的日趋紧缺,中水回用成为节水、治污最有效的途径。本文阐述了中水回用的必要性,并介绍了目前我国中水回用的情况,同时还提出了推广中水回用还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保护水资源和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的重要措施.其中,中水曰用是这一重要措施的主要内容.中水回用可节水、节能、减少污染,一水多用,使用污水资源化.兴建中水工程,既可以完善给水体系,又可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水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当前我国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不仅困扰国计民生,并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充分满足用户用水要求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对水资源的节约。下面结合笔者建筑给排水的实际工作,从新型节水器具、超压出水的控制、新型热水循环系统、中水回用、雨水回用和消防水池的设置新方法等几个方面,阐述一下笔者对建筑给排水节水技术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不仅困扰国计民生,并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充分满足用户用水要求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对水资源的节约。下面结合笔者建筑给排水的实际工作。从新型节水器具、超压出水的控制、新型热水循环系统、中水回用、雨水回用和消防水池的设置新方法等几个方面,阐述一下笔者对建筑给排水节水技术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秦皇岛市濒临渤海,是河北省重要的旅游城市,景观绿化用水以及煤矿、水泥厂、农业耗水量与日俱增。而且,水泥厂等工业废水的排放、煤矿的开采也对水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而,解决秦皇岛市用水紧缺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现在中水回用技术日渐成熟,可以采用中水回用技术缓解一部分供水压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环境援助对污染物排放影响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中国的实际减污效果.建立环境援助减污效应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82-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环境援助在中国的减污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我们认为,环境援助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挤出效应以及环境援助自身的直接减污效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从显性的结构效应、挤出效应、援助自身的减污效应三者之和来看,环境援助降低我国CO2和SO2的排放,增加工业废水、粉尘、烟尘和固体废物的排放,上述影响均存在滞后反应;当环境援助的规模效应小于一定临界值或技术效应大于一定临界值时,环境援助影响各工业污染物排放的总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11.
城镇生活污水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主要的水环境负荷之一,通过节水措施削减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是珠江三角洲构建健康社会水循环的重要战略。本文基于生活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在2010年增幅削减一半以及在2020年实现零增长的战略目标,运用广东省环境统计数据和珠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调查数据,探讨了2010年和2020年珠江三角洲生活水环境负荷削减目标的定量方案。研究结论对于科学制定目标导向型的珠江三角洲水环境总体规划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澳门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合作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改革开放后澳门与珠江三角洲形成了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但合作的层次有待提高。高层次合作的前景和方向在于:基础设施的配合与协调;加强技术合作,促进两地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加强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金融业、咨询和信息业的合作;加强澳门与香港及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的经济合作,从而增强珠江三角洲和澳门经济发展的后劲,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a massive collection of data,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detaile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two export-oriented regional economies: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It is shown that both of the deltas have made spectacular progress in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s catching up with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pattern has changed in recent years from a Pearl River Delta-dominated foreign trade environment to a situation in which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ogether dominate China’s foreign trade. The primary difference in the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these two deltas is that foreign trad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lies more on processing trade, while tha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s more government-oriented with special political zones playing a significant role in its foreign trade.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经济发展迅速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应用托达罗人口迁移经济模式分析其人口迁移机制,对广东省人口迁移省际省内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截至2008年,珠三角地区供销社系统内部在再生资源经营方面已全面形成了以行政街、中心镇为单位,形成社区回收、市场集散交易中心和综合利用处理三级网络的再生资源经营模式。为准确客观把握该模式的实施效果,研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玛尔姆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分析法,对60家珠三角地区供销社系统内从事再生资源经营公司2009年和2010年的技术经济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该模式下再生资源经营公司的技术经济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技术经济效率有回落迹象,且不同情况的公司技术经济效率呈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机遇,积极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经济迅速崛起,"广东粮、珠江水、岭南衣、粤家电"一度闻名遐迩。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工业化水平已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面对日益剧烈的国际贸易摩擦和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模式转型问题亦倍受关注。本文聚焦于当前珠三角产业转移和升级的现实压力,运用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总结了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历程,试图提出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经济区域化是目前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考察各类城市参与经济区域化的获益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借鉴Byrnes和Storbeck(2000)的方法,基于城市经济效率的视角,考察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化收益水平,并基于Tobit模型对影响区域化收益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区域化收益存在显著差异,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化收益最高,长三角地区次之,珠三角地区最低。进一步的计量分析发现,专业化分工和技术研发能力有利于区域化收益的实现,而外资的引进、政府的作用和城市空间影响则扩大了区域化收益,多样化分工和对外贸易对区域化收益的影响尚不明确,分地区的计量分析也基本上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加强区域内与区域间分工,是实现区域化收益和提升城市经济效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概念、中轴原理和首选战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和生态投入指数矩阵的结果表明,京津冀属不可持续发展态势。京、津、冀发展指数和可持续指数矩阵对比表明,河北省属于欠可持续发展态势;河北省11个地级市发展指数和可持续指数矩阵对比表明,基本处于欠可持续和不可持续态势。提高河北省及其地级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路径包括B、C、D和S模式,可持续策略包括确立标杆城市标准和实现路线图;在空间上实施环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