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散人 《英才》2003,(6):44-47
中国企业家协会在1987年曾经评选出20位全国名企业家。时过境迁,今天仍春风得意屈指数来竟不过两三位而已,大多数都成了过往烟云。仅就此而论,足见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的“伤亡”率之高。究其原因,是经营不善?是环境恶劣?抑或是自身素质使然?有人说,企业家的胸怀有多大,企业就能做多大。实际上,一企业家的视野有多远,也决定也他领导的企业能走多远。而企业家的视野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身世、早年工作及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对于以创业型为主的中国企业家队伍来说更是如此。因此,面对尽管“伤亡”率极高但仍日渐壮大的中国企业家群落,如果抛开他们个体成长的背景去分析他们的生存形态与未来走向,都有可能陷入空洞化的推断,也不能复原中国企业家队伍从个人素质到经营风格的多样性,因为仅仅20余年的历程,不可能彻底抹去发轫于工、农、商、学、兵的中国企业家的出身“底色”。  相似文献   

2.
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而必须要靠组织的力量,团队的力量,高效而有执行力的团队组织成了未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筹码,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做好团队建设,从而打造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一流的企业团队呢?以下是笔者的六条建议。  相似文献   

3.
读者之声     
《中外管理》2006,(12):10-10
企业需要“杜拉克五问” “杜拉克经典五问”,看起来简单,但回答起来却不容易。回答此五问也是深刻地思考自己、企业、人生的过程。特别是企业家,思考此五问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每个企业家都来回答”杜拉克经典五问”,就能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的人生方向是什么?企业的方向是什么?就能不犯或少犯错误。  相似文献   

4.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都意识到了新媒体的力量,随着新媒体招聘的不断升温,甚至已经有人预见它们将代替传统招聘网站。新媒体招聘的魅力何在?他们真能成为中国企业的招聘利器吗?假以时日,市场会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5.
《金山企业管理》2006,(2):37-37
塑造企业文化至少应该考虑如下影响因素:1.行业特征。企业主要属于哪个行业,那么该行业特征应反映在企业文化中。对制造业,强调“个人向上的资质”,即以个人为本,自我实现;对一般服务业,强调“对顾客的服务”;对传媒业、金融业,强调“对社会的服务”。2.企业家特质。企业家对企业决定性作用无可否定,因此企业家特质、个人魅力、工作风格和经营哲学均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3.国内国际企业文化新潮。国内、国外知名企业均具有自己的文化模式,并形成一些流行概念。调查表明,使用较多的概念有和谐、诚实、努力、敬业、信用、服务、责任…  相似文献   

6.
企业员工凝聚力是企业中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是企业的向心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理论界和企业界都越来越重视企业员工凝聚力这一问题。本文主要是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企业员工凝聚力越强越能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管理层重视企业员工凝聚力的建设和凝聚力问题。加入WTO后,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接轨,但中国企业发展基础差,存在着很多的障碍和问题,所以要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建议,才能更好地建设企业员工凝聚力,促进企业发展。本文研究企业员工凝聚力这一问题,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探讨如何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探讨增强它的方法和途径,达到对企业发展有所帮助的目的,能给企业家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科技与企业》2006,(4):22-29
歌德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鸟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歌喉”,同样道理。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今天,当经济发展渐渐成为社会主流时,企业家无可厚非地被看作时代的英雄.而作为财富的创造主体。他们所引领的企业同样备受瞩目。甚至有关二者间关系的讨论也成为关注的焦点:比如有人说.没有张瑞敏就没有海尔;但也有人说.张瑞敏只有在海尔才能成为张瑞敏。企业与企业家。二者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辨证关系?是企业成就了企业家?还是企业家成就了企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一个企业发展中有几个等级?我们今天是站在哪个等级上?有人看资产,有人看销售,有人看盈利,虽然这些很重要,可如果这些就可以代表企业,为什么原来好好的企业突然不好了?其实资产、销售、盈利这些常用的尺度,都是结果性的、外表性的,很多时候也是暂时性或者说是机遇性的衡量。就像一个人,相貌堂堂,面色红润,声音洪亮,但他是一个健康的人,长寿的人,可以抵御恶劣环境的人吗?不一定。企业的等级也是一样,在表象的数字以外企业内含的素质可能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一个企业老总如果具备个人魅力,在某种程度上,他就更易发挥使企业凝聚的核心作用,因为魅力可以帮助企业老总向员工传递他的价值观和理念,使其获得员工的深切认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当然,企业老总的个人魅力并不是什么神经力量,它只是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员工从老总身上感受到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消除了员工的焦虑,实现了员工的期待,引导企业走上成功之路,为员工开辟了能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广阔天地,但企业成长以后,必然只能依靠其核心竞争力来发展,不应再单纯依赖企业老总的个人魅力了。  相似文献   

10.
档案管理是一项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工作之一。民营企业创业之初,很少有人注意到档案工作,然而,当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文件、合同、图纸、往来信件、客户资料等需要很专业的人来管理。该怎样分类、怎样保存?特别是遇到紧急情况,如打官司,应对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争端,一些重要的原件找不到是最棘手的事,希望此文笔引起民营企业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有些人认为,我国没有真正的企业文化,没有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所以我国的土壤不能滋生经纪人、创业家、企业家。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太过偏激,极易产生误导。事实上,我国传统思想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管理文化,特别是以伦理为本位,强调社会需求和集体利益,遏制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的文化内涵,在我国管理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家应该向企业家学习,让干企业挣到钱的人给你讲怎么做企业,怎么赚钱。”敢说、直言的慧聪集团董事局主席郭凡生在今年的“中国商界领袖经济论坛”上疾呼,“企业要想挣钱,应该先学会分钱。”“企业家都一门心思想着怎样实现公司的快速扩张,及利益最大化,打探着所有能看到的各种赚钱的门路。这样的企业能做好么?”在郭凡生看来,这些老板是在“不务正业”,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明》2005,(12):42-43
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企业凝聚力是说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问题。当一个企业的文化价值观被企业员工认同以后,认识一致、目标一致、达成共识,它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企业的员工团结起来,在共同认识的基础上使企业有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凝聚力的最佳表现是企业每一个决策、经营行为能在一个神经中枢的统一指挥下,做到能聚能分,收放自如。我们大多数的企业家似乎都特别希望自己员工有极强的凝聚力,这没有错,但有一个对凝聚力的理解问题。团队的力量很重要,但不要只能聚不能分。就像一张很好的渔网,有很坚韧的丝线互相连着,需要聚的时候,一触即收,鱼跑不掉,需要分的时候,张开大网,富有弹性,大鱼小鱼尽收网底, 网眼与网眼之间的距离也很合适。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的是随时随地都能方便地聚起强大力量开合自如,而不是要事事捆在一起,时时挤在一起,失去弹性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袁岳 《中外管理》2007,(4):52-52
你愿意成为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职业人吗?你愿意建设一个职业化组织吗? 可以肯定地说,有职业的人并不都是职业人。无论是员工还是企业家,因为做人做事不够职业,致使企业运营效率低下,个人职业发展面临诸多的困扰。以我的观察和体悟,我觉得做好一个有竞争力的职业人需要具备八个态度,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问:许多企业家为自己的企业或产品取名绞尽脑汁,访遍大江南北的高人,起名很重要吗? ■武:取名很重要,人的名字对人的一生很重要,人的生命价值分两部分──肉体皮毛和精神生命,人去名在的伟人肉体虽消亡名字却永存,例如秦始皇,现今谁还能记得秦始皇的音容?但每个人都知道秦始皇的名字,名字体现了人的价值追求的符号,企业的名字也是如此,表达了企业家的精神追求和美好愿望,虽然企业的名字对企业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却有锦上添花的功效。 问:企业取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武:中国人使用名字的表达方式是汉字,汉字名字讲…  相似文献   

16.
企业家都有哪些职能? 尽管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纷繁多样,但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是.企业家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创新,更恰当地说,应该是“推动创新的实践”。事实上.时下当你问一些企业家,他们所领导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时,其中的不少人都会给出同样的回答:创新。  相似文献   

17.
第十二届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调查系统4月9日发布了名为“企业文化:认识、现状和问题”的调查报告,报告通过对2881位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尤其表现在对内增强企业凝聚力、对外提升企业形象两个方面;企业家个人观念、企业传统和制度环境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企业文化建设应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员工参与,发挥组织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吴刚 《企业活力》1997,(9):21-22
内企业家和劳动者:两个不可忽视的创新主体□吴刚企业创新,特别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推进和承载主体是谁?对于这一问题,许多经济学家都有不同的看法。过去,经济学界往往持创新主体“一元论”的观点,即只讲企业家主体。从现实来看,创新活动是企业家、“内企业家”和劳动...  相似文献   

19.
许建志 《新前程》2007,(9):13-13
为什么有人能快速的成长,而有些人却止步不前?多留意一下身边的数字吧!《QBQ问题背后的问题》是本有名的书,让我们知道了只有深入了解问题背后的问题,才是改善组织与个人最有效的方式;同样,在很多企业纷纷强调数字的大环境下,我个人倒觉得也许也该出本“数字背后的数字”。尤其是我在这几年中学到很多分析业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东方企业家》2007,(8):I0003-I0003
过去在我的脑海中,明星跟我们这些从事企业管理的人距离很远,完全不可能沾上边。以往我们熟悉的明星几乎都是娱乐明星、政治明星。企业家们,即便是张瑞敏、柳传志,也只能称之为“知名企业家”,与大众还是保持了相当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