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成文  王富生 《金融纵横》2004,(7):17-19,44
为加快与国际银行业通行做法的接轨,银监会要求从今年起在商业银行中全面推行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法。亦称贷款风险分类法。从目前推行风险分类法的情况看.虽然商业银行基本能按照上级行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但在推行风险分类法的认识上仍有偏差.主要认为目前实行风险分类法缺乏充分的内外部环境,企业财务信息不对称,信贷人员的素质不适应等。本文力求通过对两种贷款分类方法的分析与思考。揭示推行风险分类法的现实作用,促进商业银行按风险分类标准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贷款形态。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我国银行业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2年起对我国各类银行全面实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即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之地区间、行际间和认识上的差异,商业银行在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中难以全面、准确、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及盈亏状况,因此,弱化信息不对称是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一、信息不对称对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影响及其成因根据信息学原理,信息不对称往往会给市场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由此危及信贷资产的安全。为了…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法,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与国际经营管理标准的进一步接轨。本文分析了建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以提高贷款监控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季恒  史伟 《济南金融》2002,(10):47-48
目前,各商业银行都建立了以客户信用评级和贷款五级分类为核心的授信管理和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商业银行内部稽审部门来说,在新贷款分类管理办法下,如何开展信贷业务稽核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法下信贷稽审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5.
张淑娟 《财政监督》2002,(12):46-46
一、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定义五级分类法是以风险为基础,其任务首先是暴露风险、量化风险,揭示贷款的真实价值。人民银行规定:根据贷款及时、足额回收的可能性,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不同类别,即"五级分类"。前两类为优良贷款,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二、目前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从1998年试点到现在全面推行五级分类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基础管理比较薄弱,贷款的档案资料不全甚至遗失,给分类工作带来了困难。五级分类建立在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分析基础上,对客户信息量的要求不仅是丰富、完善、翔实,而且要求要活、要新,更要动态监测、分析由表及里,由往而今、去伪存真。如果做不到这些,即使信贷员素质再高也不能准确判断五级分类的结果。五级分类由  相似文献   

6.
贷款管理的五级分类法引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管理过程之后,对加强贷款管理、防止贷款风险、提高贷款效益,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银行信贷管理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五级分类法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重新认识、重新思考、重新探讨,本文就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查与思考,以期改进贷款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消弥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7.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对贷款质量实施五级分类,并在广东省进行试点.今年1月1日,人民银行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下称"贷款五级分类法").这是适应我国银行业加强信贷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建立国家现代银行制度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贷款五级分类较之于传统的"一逾二呆"分类法更能及时、准确、全面、客观、科学地反映金融机构的贷款质量.但笔者在最近围绕贷款五级分类法在本辖区几年来试行的情况调研中,亦发现了一些急需完善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付强 《金融与经济》2002,(10):62-63
2001年12月,人民银行总行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决定从2002年1月1日起,在我国各类银行全面施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为了解这项政策的落实情况,近期我们组织人员对辖内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四行)五级贷款分类的执行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9.
毛金明 《金融与市场》2002,(12):7-10,17
一、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法 根据天津分行所辖部分地区国有商业银行1998年以来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的情况,通过对银行客户信息真实性、分类标准合理性、信贷人员适应性、操作办法可行性等进行分析研究,以及对分类结果进行判断,笔者认为,由于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致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推行困难.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形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诸多因素中,商业银行与贷款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最重要的深层次原因。本文运用社会网络理论,为克服银行、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起社会情报网络,社会情报网络使银行和企业间的信息最大限度的实现对称化。商业银行可以运用情报网络分析工具来获取贷款企业真实信息资源,为贷款决策提供参考,提高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不对称是限制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以借款企业及其业主的相关"软信息"为贷款决策依据的关系型贷款和贷款者之间负有连带责任的团体贷款,可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对贷款风险的影响。为此,商业银行需要在信息收集方法、营销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架构、激励约束机制等多方面做出变革。  相似文献   

12.
实行科学合理的贷款分类方法,及时准确地反映商业银行的资产状况,是国际公认的对银行业审慎监管的法。随着我国金融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将有更多的商业银行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和标准,对贷款质量进行五级分和披露。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商业银行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效果不太明显。文章对其成因进行了分,并就如何完善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南方金融》2002,(9):38-40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在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试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2001年,考虑到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条件基本具备,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决定自2002年1月1日起在除农业发展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外的银行机构正式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国外金融实践和国内的商业银行试运行证明,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比"一逾两呆"分类法更科学、合理.但是,在贷款风险分类的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急需改进,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最优化模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金融市场逐步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国家也逐渐放开对企业贷款利率上限的管制,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信贷市场需求确定合理的贷款价格,使贷款利率能充分补偿银行所承担的信用风险以确保安全性和赢利性。本文首先阐述目前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由于我国信贷市场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一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决策水平;再结合委托-代理框架,套用最优控制理论,给出一个信息不对称时的合理的贷款定价模型;最后针对如何有效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运作和管理水平给出一些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自1998年开始推广实施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以来,已历经四年,但从这几年的实践情况看,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很不理想,特别是国有商行更多关注于期限为主的"一逾两呆"分类法,贷款五级分类大多流于形式,分类结果很不准确。随着中国成功加入"WTO",在贷款风险的分类上如何迅速与国际惯例接轨,真实、动态、全面地反映资产现状,积极、主动地防范信贷风险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保险贷款是在保险公司承保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向借款人提供的贷款。若借款人失去清偿能力,银行根据贷款五级分类法确认为损失类后,由保险公司承担贷款的全部或部分本金和利息。这种贷款方式是适应银行资产风险管理的要求,在保险业务和商业银行贷款业务领域内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7.
贷款损失准备两种主要会计方法的运行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损失准备两种会计方法而言,贷款五级分类法在计提范围及对抵押物扣除处理方面行际之间存在差异,部分机构存在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纵利润的可能,仅从贷款损失准备比例看,大多也未充分体现周期特征。与此同时,五级分类法下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也并不牢固。而相对于贷款五级分类法而言,贷款损失准备采取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技术虽然减少了数值的主观性,但其预计期间、折现率选取与使用等仍存在着不确定因素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银监会对国有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偏离度现场检查结果表明,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偏离度仍然较高,反弹的压力仍然很大。我们认为,造成五级分类结果不准确、不良贷款偏离度仍然较高的原因除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有待提高以外,银行自身机制也是造成贷款五级分类不真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就像我们常说的“买的不如卖的精”,即卖者比买者掌握更多的商品信息。在商业银行业务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也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在银行贷款业务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同样在银行信息科技工作中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月1日各家商业银行全面实施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其分类标准与原执行的仅仅按贷款期限划分贷款形态相比,要求的知识含量要高很多。五级分类法更能动态、客观全面地反映信贷资产的质量,特别是五级分类后三项贷款分类与“一逾两呆”口径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