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谈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会计手段或者非会计手段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准,但滥用盈余管理则有损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新会计准则在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规范方面进行了一系列修订,减少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限制与压缩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但也应该看到,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也留有一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刘应文 《财政监督》2002,(10):29-30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我国会计实务界和理论界面临的严重问题,这既关系到我国会计界的声誉和形象,又影响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完善。一般来说,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两类:一是会计造假,即违反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其他会计法规,操纵会计数据,如虚构、制造经济交易,对真实经济业务进行歪曲处理等;二是盈余管理,即利用会计的灵活性使会计系统提供的信息脱离经济事实,如运用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管理会计数据。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会计造假均改变了会计信息,违反了中立性原则,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在实务中,会计造假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很容易判断、识别,而盈余管理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则难以识别。本文试对二者进行辨析,指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英 《财政监督》2004,(8):34-35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和交易规划等方式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预行为。从理论上讲,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造假,前者是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的行为,后者则是一种蓄意的欺诈行为。但是,无论是美国的安然、世通、施乐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准,但滥用盈余管理则有损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企业滥用盈余管理行为,新《企业会计准则》理念先进、体系完整,并充分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能有效遏制企业滥用盈余管理的行为。但也必须看到,新会计准则也  相似文献   

5.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及其会计机构和人员利用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的漏洞或未涉及的领域以及会计原则特别是计量原则的可选择性,有目的地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以在证券市场、银行信贷、税收缴纳、报酬激励等方面达到预谋的利己效果的会计行为。目前我国会计界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有很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6.
盈余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之下,我们更能发现企业盈余管理问题带来的众多不利因素以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上市公司管理者因为绩效考核和薪酬问题,有极大的动机利用会计手段虚增企业盈余,这已经成为执业界公认的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之一。盈余管理问题通过财务报告数据的作用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和相关利益者的切身利益,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并进一步提出解决对策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盈余质量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它反映了盈余信息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制定决策时信息需求的能力。报告盈余的质量是由企业财务业绩本身和生成盈余数字的会计信息系统共同决定的。人们对盈余持续性、异常应计、损失确认及时性(TLR)、盈余平滑、盈余达标、盈余反应系数(ERC)、会计与审计提升公告(AAERs)、财务重述、内部控制缺陷等反映盈余质量的代理变量进行了大量经验研究。这些研究往往只注重会计准则的执行方面,尤其是盈余管理问题。而企业经营活动特征、会计实务的背景和环境、不同使用者的偏好等因素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光俊 《中国外资》2010,(8):150-151
近年来,有关实证会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本文将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着重探讨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的可操作空间,以及提出相应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盈余管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财务热点,西方对它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则研究的相对较晚,现在还处于探索期。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涵义入手,结合新颁布的会计准则,通过对中国传统汽车企业生命周期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盈余管理的探析,以之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辨别企业的真实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关实证会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本文将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着重探讨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的可操作空间,以及提出相应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接连发生了一系列财务欺诈案件,例如会计师事务所虚假评估企业资产,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损害股东利益等等.这些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的财务造假案件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2.
于跃 《新理财》2012,(12):63-63
马靖昊:企业内部会计文化的缺失也助长了财务造假的风气目前盈余管理已成为众多上市公司为实现利益最大化所惯用的操作手法。虽然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众多上市公司而言,盈余管理质变后所带来的后果同样不可小觑。"如果操作不当,质变后的盈余管理就是财务造假。"畅捷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会计专家、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客座导师马靖昊在接受《新理财》专访时表示。操纵利润是企业盈余管理的普遍现象。在马靖昊看来,企业利润可以分为五种。  相似文献   

13.
徐景玲 《中国外资》2009,(18):97-97
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感受到虚假会计信息对我们所造成的伤害,既有国内的银广夏造假事件,又有美国世通公司造假案:既有公司自己造假,也有会计事务所协助造假。虚假会计信息不仅对企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更危险的是他对整个地区、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都会留下永久的疤痕。  相似文献   

14.
冯军 《会计师》2012,(8):17-18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和制度所允许范围内,通过合法的会计方法和非会计方法影响财务报告中有关会计数据,利用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等手段对会计盈利进行调节,以达到各种管理当局的目的行为。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过度盈余管理行为,使其披露的会计信息缺乏充分性和全面性、甚至缺乏客观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导致了会计信息被扭曲,并且会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的利益。本文对盈余管理进行了概述,提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盈余管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试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红军 《上海会计》2000,(12):49-51
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为实现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等目的 ,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 ,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盈余管理只能在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范围内进行 ,不能超越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一旦超越 ,则称之为利润操纵。一、盈余管理动机考察企业契约理论的创始人科斯认为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 ,如投资者为激励内部管理人努力工作与经营者签定的奖金计划 ,企业与外部债权人签定的债务契约等。契约的双方是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和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监管部门 ,前者提供会计信息 ,而后者是外部信息的使用者。相对于外部信息使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接连发生了一系列财务欺诈案件,例如会计师事务所虚假评估企业资产,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损害股东利益等等。这些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的财务造假案件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普遍关注。会计从业人员,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道德水准遭到了严峻  相似文献   

17.
黄莉 《时代金融》2013,(12):27+31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基础和会计部门发挥职能的必要形式是会计政策。在遵循一切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选择得当的会计政策,可以直接决定公司的领导者是否能准确地依据财务信息以及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但是就目前的论证成果来说,上市公司在会计准则的选择上存在许多问题,所选会计政策往往不够规范,企业中更是存在许多利用选择得不适当的会计政策进行利润操作和盈余管理操作的现象。所以必须强化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规范,必要时通过人为设计,防止会计政策被人过度滥用,给公司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对盈余质量的定义进行了界定,之后将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会计准则、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和公司治理结构,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对盈余质量的定义进行了界定,之后将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会计准则、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和公司治理结构,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谋求经理人员的自身效用最大化或公司市场价值短期内的最大化。根据国外有关资料,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有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监管动机、税收动机等。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经理人员会基于多种动机操纵盈余,影响业绩评价和管理报酬,误导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决策。笔者拟从公司治理、会计准则、独立审计和监管规范四个方面对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