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资源环境约束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经济增长日益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难以维继.在此背景下,文章讨论了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阐述了我国历史上未及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合理性,以及在当前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协调资源环境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本世纪可持续发展问题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济南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着山东省经济的发展,影响济南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因素有环保意识差、认识不到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金投入不足、环境资源的产权不清晰.因此,济南市经济与环境要想协调发展,必须加强生态环境意识教育,提高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认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力度和有效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损耗代价过大,成为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了解经济增长方式演变的基本规律,可以对我国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到重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现阶段我国建立在粗放型增长方式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在资源、环境、经济结构和国际关系等方面给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和困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不懈的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5.
自从我国从深圳建立了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就翻天覆地的变化着,二十多年间,我国的经济情况变化巨大,但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的。过于粗放的经济增长使我国的环境和资源已经承受不住,长此以往,即使不考虑环境资源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会使我国经济呈现增长临界状态。因此,我国必须下定决心加大力度将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彻底改变,以符合发展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带入到经济生产中来,以循环经济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壮大。对于我国来讲,庞大的人口压力和资源压力已经将中国压弯了腰,只有使资源实现循环的利用方式,使每一点资源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才能将我国从人口和资源压力中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6.
杨建功 《经济师》2007,(9):282-283
文章通过对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分析,结合当前山西省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山西经济增长质量和转变山西经济增长方式的若干政策性建议。其中主要包括:稳步实施制度创新、有效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拉动内需、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保持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以及积极提高人力素质等方面。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对促进山西省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爱国 《时代经贸》2010,(10):177-178
低碳经济呼吁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的是转交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资源和环境代价。本文以山东潍坊为例,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对潍坊市单位GDP能耗做了预测,以探测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经济运行质量,并提出降低单位GDP能耗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是资源的最终配置者,是技术创新的发动者、应用者和推广者,是制度环境的构建者和市场环境的塑造者,因此,企业家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推动力量。企业家转型滞后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迟缓的重要原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尽快推动企业家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研究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就很有必要。文章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一个包含能源要素的二级CES生产函数研究了新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问题,在扩展的模型中忽略了技术因素,增加了环境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推动新疆经济增长的要素中,资本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劳动力,能源的贡献最低。同时,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也很高。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很多学者从经济增长依靠的主要因素将经济增长的方式分成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呼吁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本文以山东潍坊为例,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对潍坊市单位GDP能耗做了预测,以探测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经济运行质量,并提出降低单位GDP能耗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资源过度耗费,环境严重破坏等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比较,并试图提出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若干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经济增长质量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经济增长的高资本投入、技术进步的低贡献率,以及经济增长中所付出的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现阶段还存在着经济增长质量提高与数量扩张的非一致性问题。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应采取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并行推进的发展战略,以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4.
加快增长方式转变 推动河北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既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缓解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环境等诸多矛盾,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河北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和原材料工业大省,“十一五”期间,要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必须把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摆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损失和浪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广东是经济大省,同时也是能源消费大省,要保持广东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显得更加重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16.
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然而,随着环境问题愈发严重,以及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脚步的放缓,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本世纪的关键问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要求我国不断完善环境规制机制,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环境忽略型向集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为了探究我国环境规制对经济转型的影响并为今后环境规制政策的设计提供依据,本文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作为反映经济增长方式的指标,使用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和序列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以二氧化硫浓度达标率、废水排放达标率、烟尘排放达标率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作为反映环境规制强度的四个单项指标,用熵值法折算出综合指标.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愈发显著的积极作用.最后本文根据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粗放性、数量扩张型、资源消耗型为其特征的,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其弊端已日渐明显,并已威胁到我国经济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于是,在进一步地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单德朋  王英 《经济导刊》2007,(11):56-58
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甘肃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甘肃经济快速增长是以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越来越贴近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边界.粗放的增长方式维持其可持续性的空间愈来愈小.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相似文献   

19.
一、绿色GDP的提出是人们环保意识提高的表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已经从数量上逐步向质量上转变。在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战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长也从单一的数量追求转变到质量上的追求。那种通过大量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的增长方式显得毫不可取,而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就正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和低产出、高污染,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属于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而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知识经济时代将不再是主要依靠大量的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