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发展观局限性日益明显。我国政府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发展观的先进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公共财政,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公共财政有责任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质的飞跃。而发展循环经济,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事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全面贯彻,事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如期实现。作为政府实现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政策手段和体制条件,财政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确保党政工作目标的实现,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在财政工作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力推进全面小康进程的需要。财政工作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自觉履行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本文就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振兴矿作出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赵春燕 《活力》2009,(11):39-39
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拿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事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全面贯彻,事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如期实现。作为政府实现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政策手段和体制条件,财政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确保党政工作日标的实现.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的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振平 《中国审计》2004,(11):28-29
一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十多年的市场经济建设,在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的基础上,党和政府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树立科学发展观,用这样一个观点来审视我们的审计事业,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如何学习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秀山 《民营科技》2011,(1):123-123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现就其如何学习科学发展观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于岭南学院发展现状,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教育要以育人为本,要以学生为主体,并从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引领师德、学校专业发展为重,达到全体师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对我国当前各项事业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中职教育课程设置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定位,联系实际,统筹兼顾,协调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发展观下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平  葛敏 《价值工程》2010,29(34):260-26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高等院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战略思想。高等院校围绕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促进两者和谐发展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的必要性,剖析高校教学与科研发展不和谐因素,提出应教学、科研的发展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等促进高校科研与教学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玉红 《价值工程》2011,30(22):78-78
本文阐述了"云浮国际石材产业园"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统领工程咨询工作,以适应长远经济发展为核心,推动工程咨询行业发展,提出了促进建设项目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经验,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十七大提出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各个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流通业取得巨大发展,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文中将科学发展观演绎到流通领域,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对流通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维喆 《价值工程》2012,31(18):147-148
随着西部经济发展,西部地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探讨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矛盾,而应该是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现阶段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贯彻实施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期实现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红 《价值工程》2010,29(8):178-179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正确地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协调好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而环境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一个基本工作内容,其根本出发点在于协调人类高效率、无止境的生产活动与自然资源有限的矛盾,两者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共同点,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下,开展环境审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锐锋  朱虹  崔秉华 《价值工程》2010,29(33):282-282
炼焦煤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它是支持钢铁行业、煤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科学配煤、扩大辅助煤种的使用量不仅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需要,也是节约优质资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陈妍  关艳文 《价值工程》2011,30(16):322-322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的治水理念。我们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新时期的水利建设,紧密联系实际,深入研究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实施途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通道,说明发展中国家可以走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1)在合理评估资源环境经济价值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产权界定;(2)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3)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修正度量经济增长的指标—GDP。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的发展规划要协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资源的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通过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旅游业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为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着眼于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的新环境,我们要转变视角,致力于探索推动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了更好地保护矿工的合法权益,保障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企业需要引进一些创新性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论文主要基于关心矿工生命安全和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的角度,对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提出一些思考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