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从来不能互相说服的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学家来说,100个人常常是有着100个以上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可以很好地共存,这往往是其他学科难以看到的盛况。于是,有人说:“两个观点截然相反的人能够分享同一届诺贝尔奖,这种情形只有在经济学中才会出现,如缪尔达尔和哈耶克。”还有人说:“叶利钦有100个保镖,其中有一个想谋杀他,叶利钦不知道他是谁;克林顿有100个经济学家,每次决策前克林顿都听取这些经济学家的意见,但是每次只有一个人讲对了———而且每次都不是同一个经济学家。”基于经济学家总是互相攻击的现实,也有人总结了所谓“经济学家第一定律”:“对于每一位经济学家,都有相应的、观点相反的经济学家存在。”还有人把经济学家的这种互相不能说服的危害推进了一步,指出:“惟一比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业余经济学家;而惟一比业余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职业经济学家。”二、又聪明又“愚蠢”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家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并不知道他所谈论的,但是,他让你觉得这是你的错误。”从这句话,很难判断人们是觉得经济学家聪明还是愚蠢。杜鲁门也曾经被经济学家的含糊其辞折磨过。杜鲁门总统曾恨恨地说:“我希望找到一个只有一只手的经济学家。为什么?因为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2.
气象学家说,2005年是一个暖冬。但中国的经济学家恐怕感觉不到这种温暖。关于经济学家标准的争论越来越激烈,11月初,有媒体做了一项“你相信哪位主流经济学家”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信任率超过10%的国内经济学家仅两人,更有12.5%的人选择“谁都不相信”。 这次“信誉危机”足以使每一位经济学家心底陡升寒意,但中国社会科学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张昕竹认为,这场争论实际反映了经济学家分工即将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3.
我是谁     
臧铯 《浙商》2012,(19):24-24
9月9日,马云在网商大会上说:“假如企业家要去听经济学家,这些企业家一半已经死掉了”。马云的刺耳言论得到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的回应,“如果一个企业家因为听经济学家的话死掉了,那说明他还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4.
<正>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认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有的著名经济学家连在国际上最好的50个经济系里当研究生的资格都不够”。面对如此评价,内地的经济学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看来丁教授所言不虚,只是一直没人戳破这层窗户纸罢了。而中国青年报的专题调查“你相信哪位主流经济学家”,结果显示郎咸平(31.0%),吴敬琏(19.8%),12.5%的人回答“谁都不相信”。  相似文献   

5.
<正>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学者经常发现自己被卷入关于道德的争论。许多人(包括一些其它学科的学者)认为经济学家也应该“讲道德”,不能只鼓吹“赚钱”、“利润最大化”;不少经济学家也在鼓吹经济学要讲道德。但是,本文想要说的是,经济学虽然离不开“道德”、价值体系之类的概念,但它本身不研究道德问题;经济学家作为社会公民的一分子,应该  相似文献   

6.
朱丹 《商界》2005,(10):21-23
在经济学“大显大贵”的今天,经济学家们往往让人高山仰止,让人难识“庐山真面目”,而顾雏军的被拘,郎顾之争告一段落,正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了解经济学家“江湖生态”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两位经济学家走在路上,其中一位发现人行道上有200亿美元,开口对另一位经济学家说:“看,200亿,我们把它捡起来吧。”第二位经济学家回答道:“不可能有200亿,如果真有200亿,早被人捡走了。”  相似文献   

8.
戴媞  李文友 《成功营销》2009,(12):62-63
2009年10月27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埃德蒙德·菲尔普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等20多位国内外知名经济学家汇聚“2009新浪金麒麟论坛”。  相似文献   

9.
王超 《中国海关》2012,(8):58-59
这是经济学家眼中的下一块“金砖”,也是吸引全球投资目光的“增长型经济体”。  相似文献   

10.
刘亭 《浙商》2013,(9):26-26
事件 经济学家许小年最近表示自己“不相信顶层设计”,因为目前顶层需要的是减少障碍。另一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同样认为,不能过分强调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1.
逆风中飞扬,这是32位著名经济学家和14位企业家的共同感觉。对2002年中国经济走势,他们普遍持谨慎的乐观态度。有趣的是,经济学家较多担忧”逆风”,企业家们更多看重“飞扬”。  相似文献   

12.
《商业文化》2005,(7):15-15
顾雏军倒了,“主流”经济学家们“语塞”了,民众的骂声又起了。  相似文献   

13.
态度     
“你们都不醒来/我为什么/为什么要飞呢”——海子《单翅鸟》的一句诗,3月26日是海子的忌日“正确的观点是不需要投票的,否则谈不上尊重科学。”——“主流经济学家”张维迎最近在清华大学一次“寻找改革共识”的研讨会上说。他的这句话是回应“非主流经济学家”杨帆关于“以后的改革要通过人大先立法,要公众讨论、民意测验”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独立董事除了经济学家,就是饱学之士,他们是“济世人才”呢?还是先“济己”再“济世”的人才呢?  相似文献   

15.
钟心 《商界名家》2006,(1):51-53
前些年.在一个有许多国内大牌经济学家的聚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突然冒出一句话来.可谓语惊四座。他说:“在中国,只有两个经济学家.两个都姓张.—个是我,一个就是张培刚先生。”  相似文献   

16.
顾客定义     
德鲁克说:“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的定义,那就是创造顾客。”德鲁克的这个“醒世恒言”,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其发表的时代背景,其时管理学刚刚发轫,管理学的所有秘密都还藏在德鲁克的脑袋里。在一个经济学家定义组织发展理论的时代,尤其是经济学家们定义的  相似文献   

17.
他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是影响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三项重要变革——价格双轨制、国有资产管理制、股权分置改革的主要提出者和推动者;他被称为不是坐而论道的经济学家,他说,“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学院派的条件,是既从书本也从实践中学习的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8.
杨越 《中国市场》1999,(9):12-17
著名经济学家、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珏首先提出了“国退民进”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9.
陶冬 《新财富》2005,(10):46-46
“高油价会压垮世界经济,”经济学家们一次次地警告。国际石油价格从每桶30美元涨到70美元,世界经济似乎并未受到大的影响,经济学家们的警告一次次地被证明是“狼来了”。不过笔者感到,高油价压力下,部分经济体正开始出现裂痕。  相似文献   

20.
“萨伊定律”指出供给可以自动产生需求,资本主义社会不会存在普遍过剩的可能,奠定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论调。阐述了几位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对萨伊定律批判以及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方法。对多住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成因”的分析进行比较,对于目前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宏观调控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