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三个方面:股权机构、债权机构以及董事会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关系分析,阐明了治理结构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通过详尽的理论分析,提出了改变企业股权结构、提高经营者控股比例、提高长期贷款比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从而通过完善治理结构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部地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金龙  李创霏 《财贸研究》2007,18(2):109-115
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课题,实证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以我国中部地区上市公司为样本,选择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股权集中度等若干研究变量,对董事会结构与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独立董事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管人员持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任梦 《商》2014,(29):154-154
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深入研究了银行债权监督与管理层激励、董事会治理间的互动效应。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对管理层激励和两职合一有影响,独立董事规模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呈负相关,从独立董事比例与高管持股比例的关系而言,高管持股比例越大,其与股东的刺益就越倾向于一致,则公司对监督的需求量就越小,从而独立董事的比例就可能越低。独立董事规模与高管薪酬呈正相关。从经理层激励机制内部路径图可以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管理层薪酬呈正相关。在实证研究模型上选择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46家辽宁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影响董事会报告透明度因素的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董事会报告透明度呈正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审计意见类型与董事会报告透明度呈负相关关系。上市公司应该通过股票期权等方式提升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激励他们积极治理公司,提高董事会报告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应适度提高持股比例,防止一股独大现象;同时减少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也会有助于提高董事会报告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5.
张茜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155-156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内部核心机制之一,在公司治理当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和监督机构。董事会是否对公司债务成本存在影响,国内学者研究的比较少。首先详细分析了关于董事会特征和债务成本关系的理论观点,然后以广东省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2008年为数据窗口,实证分析了董事会四个特征: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持股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公司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两职合一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董事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广东上市公司董事会制度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6.
兰玉杰  王春凤 《财贸研究》2010,21(6):129-132
以安徽省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董事会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适当的董事会规模、董事薪酬与董事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有积极作用;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领导权结构与董事变更对公司绩效影响不显著;过多的董事会会议不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2013年为研究区间,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公司成长性指标,选择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置、董事学历水平、董事薪酬变量作为反映董事会特征的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公司成长性惯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与公司成长性线性负相关,董事薪酬与公司成长性正相关,而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董事学历水平与成长性没有相关性。为进一步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机制,提高董事会治理效率,我国应控制董事会规模,进一步完善薪酬体系和激励制度,持续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以期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锦生 《财贸研究》2003,(2):100-103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独立董事在降低“一股独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控股股东侵害上市公司利益,提高董事会决策的公正性、科学性,保证公司的专业化运作,以及加强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约束等方面卓有成效。文中作者就我国上市公司中的治理结构的缺陷以及通过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好的几方面的问题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上独立董事的监督与平衡已被西方企业确立为一个良好的法人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在许多欧美国家,走向独立董事制度的趋势正日益显著。在国外的实践证明,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有利于公司的专业化运作;有利于监督与约束,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增加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针对我国目前董事会被公司内部高级管理人员把持的现象,公司董事会中包含越来越多的独立董事正成为一种趋势。本文首先介绍独立董事制度,便于从感性上了解独立董事制度的内涵。接着叙述中国引进独立董事制度面临的环境分析,并将中国企业现存问题加以剖析,由此引发我国企业对改革公司治理结构,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思索。在这当中,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体现以及保障是文章谈论的中心问题。本文的结论是根据我国情况,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已经成为现实,但是独立董事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王常柏 《商场现代化》2006,(30):263-264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正式实施已经5年,但在这个过程中依然出现了不少恶行案件。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弱势地位,因此提出增加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比例的建议。可是,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真的是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良药吗?一、增加独立董事比例观点的提出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独立董事制度开始在美国出现,并于1940年写入《投资公司法》。该法案明确规定,在投资公司的董事会中,至少要有40%的成员独立于投资公司、投资顾问和承销商。其后,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首次提出“公司治理结构”。这时由于许多企业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关键利益相关者的视角下,探讨了企业的所有权结构、董事会结构、高管人员、关键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有专用性学历的高管、以及长期资产负债率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国有股比例、董事会职能委员会的设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长期资产负债率则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立争 《商场现代化》2007,7(21):281-283
独立董事聘任资格包括积极资格和消极资格两个方面,我国法应将不存在与公司管理层存在社交关系以及一定期限内与公司之间不具有一定数额商业交易关系也作为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之一。应区分首届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和公司成立后的独立董事两种不同情况,分别确定聘任程序。我国宜以强行法的形式规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构成比例至少达到董事会成员的多数,并禁止独立董事连任。  相似文献   

13.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重要组成部分,其为企业的权益资本和管理契约提供了治理上的安全措施。在现有理论和实证分析框架基础上,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00家制造业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内部董事比例都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而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独立董事在参与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有很多需要做出独立判断和决策的地方。若独立董事越有专业素养及经验,则在监督与决策上会越有效率且能提升决策质量,对于上市公司的治理及经营绩效也会产生正面的影响。本文从独立董事的实践经验、独立性、薪酬、其在董事会中所占比重、参与董事会次数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与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关系。对于改进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本文运用2009年的沪市A股的截面数据,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会行为特征三个方面来研究董事会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仅一年的董事会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了2007年188家深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其自愿性信息披露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初步检验了不同行业及董事会治理结构的三个因素即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科学、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较高的公司,其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就比较高,而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并没有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上市房地产企业为样本,考察了董事会治理对企业财务质量的改善作用。经过研究发现,短期薪酬激励、设置审计委员会和"两职合一"有利于企业财务质量的改善,而董事会结构、独立董事专业性、董事会持股比例、长期股权激励等因素与企业的财务质量之间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8.
独立董事制度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得到迅速发展和有效运用。中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和建立正是为了制衡董事会 ,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因此 ,借鉴国际经验 ,结合中国国情 ,针对这项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出适合中国公司企业的独立董事制度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陈四清 《商业研究》2005,(14):61-63
我国上市公司在财务治理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财务治理结构,我国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并赋予独立董事诸多的职责,期望他们能发挥评价董事会、监督经理层、协助董事会制定合理的公司战略及确保公司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等功能。但事实上,在我国现有的股权结构下,独立董事对完善我国财务治理的贡献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是企业内部控制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和基本保障,而内部控制是提高公司内部管理水平的主要手段,是营造良好公司制度环境的必然要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会造成内部控制缺乏对经营者的约束力,对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运作监督不到位,风险分析、识别和管理机制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机制应建立共时结构,优化股权结构,确立内部控制中董事会核心地位,完善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董事会的约束及激励机制,从而加快提升我国企业核心凝聚力,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