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浙江省上市公司董事会组成与公司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浙江省上市公司的数据,应用SPSS统计软件,选择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作为被解释变量,选择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是否分离和控股股东担任董事比例四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对浙江省上市公司董事会组成与公司绩效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控股股东成员担任的董事比例与浙江省上市公司业绩正相关,而且,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是现代公司治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张茜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155-156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内部核心机制之一,在公司治理当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和监督机构。董事会是否对公司债务成本存在影响,国内学者研究的比较少。首先详细分析了关于董事会特征和债务成本关系的理论观点,然后以广东省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2008年为数据窗口,实证分析了董事会四个特征: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持股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公司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两职合一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董事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广东上市公司董事会制度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3.
以46家辽宁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影响董事会报告透明度因素的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董事会报告透明度呈正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审计意见类型与董事会报告透明度呈负相关关系。上市公司应该通过股票期权等方式提升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激励他们积极治理公司,提高董事会报告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应适度提高持股比例,防止一股独大现象;同时减少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也会有助于提高董事会报告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4.
江晏时  周莉 《现代商业》2014,(24):267-268
本文选定656家2011-2013年持续经营的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高管激励这三大方面探讨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风险性的影响。实证结论显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其中,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高管薪酬与财务风险均负相关,而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高管持股比例与财务风险不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实证检验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程度和董事会会议次数等一系列董事会特征因素如何影响会计稳健性.具体而言:(1)董事会规模与会计稳健性显著负相关;(2)独立董事比例与会计稳健性显著正相关;(3)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程度和董事会会议次数对会计稳健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7-2014年发生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处置非流动资产的盈余管理动机以及公司董事会特征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为了实现扭亏的目标,存在利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董事会治理机制中,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会开会次数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显著负相关;相对于民营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动机更强,其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和独立董事比例抑制盈余管理的功能优于民营上市公司,而民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开会次数的监督功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8~2015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检验了公司绩效与董事会特征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的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与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了2010年~2014年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的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体现董事会各特征因素与公司绩效指标之一的每股收益之间关系的计量模型,着重分析董事会的构成特征、激励特征和结构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利用Stata软件对各特征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对各特征因素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董事会的重要构成特征——两职合一的情况和董事会的重要激励特征——董事薪酬对公司绩效有正向的影响,但董事会的重要结构特征——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由于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最后,根据之前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提出在上证A股公司中实行两职合一、保证董事薪酬等建议,为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董事会治理以及公司治理,并最终提高公司绩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2004年至2006年间的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侧重于公司治理角度对技术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企业规模、国有股比例、流通股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兼职情况、独立董事人数、高管薪酬、企业所处地理位置对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董事会规模、企业成立时间长短对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6家在沪、深两市上市的河南省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董事会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从董事会结构、董事会行为、董事会激励三个方面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但不显著;独立董事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是否分离并不影响公司绩效;年度董事会会议次数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的影响;董事会成员的股份与薪酬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董事长的更换明显受到更换前一年度的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及治理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民营上市公司常用的治理机制及治理效应的分析,我们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的各种治理机制无论对净资产收益率还是财务综合绩效,都没有太大的解释力,但对托宾Q值却具有极强的解释能力。即使是就托宾Q值而言,股东会议、独立董事规模、两职设置、高管人员薪酬等内部治理机制也没有发挥显著的作用,内部治理机制中的第一大股东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兰玉杰  王春凤 《财贸研究》2010,21(6):129-132
以安徽省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董事会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适当的董事会规模、董事薪酬与董事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有积极作用;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领导权结构与董事变更对公司绩效影响不显著;过多的董事会会议不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部地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金龙  李创霏 《财贸研究》2007,18(2):109-115
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课题,实证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以我国中部地区上市公司为样本,选择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股权集中度等若干研究变量,对董事会结构与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独立董事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管人员持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高管薪酬和董事会治理对分类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货币薪酬会诱使高管向上转移利得,股权激励和缺乏区分度的薪酬制度会诱使高管同时向下转移费用和向上转移利得;而勤勉、独立和两职分离的董事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并抑制这两种不同方式的分类转移;但董事会对分类转移的抑制程度小于高管薪酬对分类转移的诱发程度。进一步地,良好的市场、法制和媒体监督环境能够有效缓解高管薪酬对分类转移的诱发作用,而董事会能够有效弥补法制建设和媒体监督不足导致的分类转移治理缺陷,并在较高质量的审计环境下对分类转移发挥更强的抑制作用。本文首次结合制度背景和媒体监督研究了公司核心治理机制对不同分类转移方式的影响和原因,并创新性地对向上转移利得的程度进行了衡量,为监管部门及公司治理机制、会计准则的制定者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董事会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独立董事制度为公司的权益资本和管理雇佣契约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治理措施。但分析表明,那种认为董事会独立性越强,公司治理效率越好的想法是不恰当的。信息获取能力的约束以及非执行董事和执行董事之间的博弈水平使得董事会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6.
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the collateral requirements for firms' bank loans in China. We find that firms with lower excess control rights and other large shareholders face lower collateral requirements, which is more pronounced in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than in SOEs. Regarding board characteristics, we find that smaller board size, more independent directors, separation of the positions of CEO and chairman, and larger supervisory board size can reduce a firm's use of collateral; the effect of all the preceding characteristics is more pronounced in SOEs. Overall, ou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in China,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s are able to affect bank‐lending decisions in respect of collateral requirements and that the influence depends on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type and associated agency probl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