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欧洲福利国家改革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光 《北方经济》2006,(15):77-78
一、福利国家的概念及模式特征 (一)福利国家概念的界定 福利国家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福利国家是以"福利"进行界定的一种国家形态,即以统一的、大规模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为基本特征,以追求社会团结和公正为目标的一种国家形态.从狭义上讲,福利国家即指由这些国家所实施的具体社会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2.
从补缺型社会福利转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中等收入水平的必然要求.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中的“普惠”是指要建立起全体国民均能享受的普享式社会福利;“适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社会福利的标准要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线;二是福利项目和福利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人的需要层次,随着经济和民主进程的发展逐步涵盖城乡社会生活的各主要方面.关于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的实现途径和路径,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我国福利支出规模的标准化测度模型,并设计了“三三三”福利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并没有构建系统的福利思想体系,但形成了一系列有关福利的观点和论述.他有关社会福利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福利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社会福利是实质公平的、社会福利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理想、社会福利是具体的和现实的等.从马克思社会福利观看,我国教育政策存在着公平理念体现得不够深刻、对人的精神发展需求不够关注、教育经费投入不够等局限.马克思的社会福利观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有重要启示,有必要以此进行合理调整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其福利制度是社会福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残疾人福利制度的健全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起着重要作用.日本作为东亚福利国家的典型代表,其残疾人福利的发展居于东亚乃至世界的前列.鉴于日本与中国的地缘关系和历史渊源,以及日本残疾人福利制度法制化程度高、结构体系完整、内容完备和政社形成合力的特点,借鉴日本的制度设计对中国残疾人福利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中国应做到加强残疾人福利立法、积极推动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的发展以及促进残疾人人力资源开发,以推动我国残疾人福利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历经了上千年历史的洗涤,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古代先贤给出的社会福利思想中,可以看到我国社会福利的思考历程和福利蓝图。伴随着历史的延续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在进行着自我的完善和进步。而在长期的福利思想的发展中,传统社会福利思想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孟子的性善论、民本思想、养老福利思想和社会救助思想五个方面来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在社会福利构想上的广泛性和深度化,其倡导的民本思想、孝文化、邻里互助模式等仍然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福利病"是西方福利国家福利达到高水平后普遍产生的溢出效应。国内对福利病存在三种观点:福利恐惧症、福利神化论和社会福利可替代论。而这些观点是建立在对"福利-福利病"内在逻辑关系片面认识的基础上的。根据"福利-福利病"转化的四种路径,对我国福利发展趋势和"福利病"风险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当前我国,既不能神化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也不能轻视或否定传统"福利病"的发展路径;在制度设计时,应理性设计,在不断增进全体人民福利的同时,也应尽量降低"福利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高秀芹 《中国经贸》2013,(14):63-63
福利机构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严重影响着社会养老机构的发展。为了使养老服务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必须要提高人才意识,员工素质提高了,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也就有了提升。为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输入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促进福利机构服务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了日益关注的话题。本文就如何推进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建设、提升社会福利发展水平进行以下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1999年,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迅速,在全国广大城乡初步形成了以国家、集体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区福利服务机构为依托,以社会办的各种社会福利机构为新的增长点,以家庭自我保障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福利保障网络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福利制度发展过程中,有关福利的许多政策问题都与福利制度的模式有关.福利制度模式可以反映出福利资源的配置和公民福利消费权益状况,表明国家、市场、企业与家庭在福利提供方面的职责划分,而这些问题最终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0.
改革点评     
社会福利五年之后取消 新型福利网络即将建立 今后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目标是: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以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这是国家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近日在广州透露的。 多吉才让明确表示,这次国家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是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包办社会福利制度的一次突破,是适应“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发展需要。 据悉,国家规定:在城市,要在县级市和大中城市的区一级各建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福利服务中心,街道一级各建容纳30名以上老人的养老院;在农村,要在90%以上的乡镇建  相似文献   

11.
宋祥秀 《改革与开放》2011,(16):141-143
福利国家制度是20世纪民主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对保障其公民生活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转变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20世纪90年代,在福利国家危机重重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第三条道路"思潮应运而生。英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是这一思潮的倡导者。他分析了福利国家存在的问题,区分了外部风险和人为风险,并指出福利国家改革的方向,即倡导积极福利,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  相似文献   

12.
深圳公共文化包括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它具有文化性、公益性、社会性、地域性。目前准确把握公共文化的基本特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卓有成效地开展深圳公共文化建设,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欧福利国家是建立在工业化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迅猛发展的全球化对西欧工业化生产方式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两次石油危机使西欧工业化生产方式难以为继,国际贸易收支失衡和资本外流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和财政赤字不堪重负,最终形成了福利病,迫使西欧生产方式向后工业化过渡。在80年代,西欧还试图在既有福利体制内通过刺激就业、削减福利开支等手段来治理福利病,但成效有限。90年代之后的西欧国家的福利改革措施主要是针对适应后工业化生产方式的调整,这是治理福利病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开放利益与国民福利水平互动:以转型为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国际环境的双重约束下,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型。转型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增进开放利益和国民福利水平。把握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带来的重要机遇,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通过优化贸易结构、提升外资利用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实施走出去战略等,继续提升开放型经济的层次和水平,是实现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whether or not the globalization of Japanese companies is a problem for the Japanese economy. To examine this, using the theoretical model, the paper examines whether the globalization of home-located tradable goods firms provides a benefit to the home coun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lfare. Specifically, since globalization is thought to have begun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in production costs of the home and the foreign country, we examine how an increase of productivity in the foreign non-tradable goods sector, which is the principal factor in the difference in production cost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ffects the welfare of the home country. We show that such an increase of productivity not only induces enterprise relocation, but also improves the welfare of the home country. In particular, the latter is demonstrated by an increase in the real flow of dividends that results from holding equities in tradable goods firms located abroad, i.e., the improvement in the income account. Hence, since the prediction of the model indicates that the globalization of firms is not a problem,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globalization of Japanese firms is not a problem for the Japanese economy.  相似文献   

16.
普惠型社会福利来自于对社会福利模式的最初划分。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到"普惠型"转变的过程中,在学界和各级政府层面,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政策实践,我们都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普惠型社会福利从提出、引入到本土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人均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构建怎样的社会福利发展模式并有效地付诸实践成为我国社会福利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建立覆盖城乡和全民共享的社会福利体系的背景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在中国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黄金非货币化为美国向世界提供大量美元敞开了大门,美国持续的经常项目逆差,导致了全球流动性迅速膨胀。全球流动性膨胀推动了虚拟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而全球化的虚拟经济爆炸又进一步推动了全球性的流动性膨胀。世界进入空前的经济繁荣时期,也会很快进入空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非国有经济和非单位制度迅速和持续发展,因而单位制度的存在收到了挑战,相应的单位福利和依附也正在随着单位制的松动而减弱,本文正是从此角度展开论述的。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自相矛盾的进程,"断裂的全球化"是区域化的成因。以"断裂的全球化"思维模式对南亚区域合作进行的分析发现,南亚合作对实现经济和福利的跨越式增长存在很大机会,而建立冲突解决机制、实行公平贸易、开展能源合作、整合劳动力市场等措施有助于南亚推动迈向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