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角色     
《英才》2003,(12):11-11
“天含糊,地也含糊,说什么致知格物?不见乎君子擒小人,犹似赤手搏豺虎,小人陷君子,易如狂风卷浮土。”中国人的“含糊”中,获利者和受害者在蒲留仙的长短句中显而易见。自从三年前我们开始组织“十位聚人气企业家”、“十位具价值经理人”的推选活动,关于“谁可称企业家”、“谁算是经理人”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人们一般不愿意被称为“经理人”,  相似文献   

2.
秋风 《中国企业家》2013,(14):126-127
企业家所做的工作纷繁复杂,但归根到一点,就是合群,而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君子的社会功能科斯今年已一百多岁。3年前,天则经济研究所举办过一个隆重的活动,纪念科斯百岁荣诞,大牌经济学家云集。最近,天则所将要庆祝20周年所庆,科斯也发来贺信。要说国外经济学家对国内主流经济学影响最大的,正是科斯。晚年科斯最为关心的研究议题也是中国的经济现象,在其中国助手协助下,他刚出版了一本著作:《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以制度经济学解释中国过去30多年的变化。百岁而仍思考、写作,这种好学不倦  相似文献   

3.
人之患     
[念楼译]孟子说: "一个人如果老是想教训人,当别人的导师,他一定是有毛病了." [念楼曰]其实孟子并不反对当老师.他说"君子有三乐",第一乐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他还严厉地批评过陈相兄弟"师死而遂倍(背)之",以为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可见他原是重视教育,提倡尊师的.这也是儒家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应如何定义?我认为,企业家应该是一种制度,一种团队制度。对此,可以作出如下论证。一、作为个人而不是作为团队制度的企业家在现实中已屡遭失败的命运在改革开放20多年中,我国曾推出过一批又一批所谓的企业家,但真正能以企业家称号善终的人几乎没有。对于这种现象,社会流行的观点往往是归咎于国有企业的体制或企业家个人的品质等原因。近年来,随着一批批民营企业家的相继失败,特别是像顾雏军这样一些高学历企业家的夭折,人们则不得不为之深思:我国企业家如此来去匆匆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基于企业家屡遭失败命运的这样一个事实,笔…  相似文献   

5.
<正>《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门人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儒家管理思想在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儒学作为中国统治者的管理工,具其精华足以用来治理好一个企业。一、制度规范是团队管理的前提"不知礼,无以立也。"所有组织都有自己的规范,团队也不例外,如果团队没有共同行为准则,团队成员就不知道在一定条件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如果团队没有统一的制度管理规范,团队成员也不知道哪些有益行为会受到鼓励,哪些不利行为应该规避。其实所谓"礼"就是对不知道如何做的事情提出做事  相似文献   

6.
对企业家群体的去污名化,让企业家群体对大声说话没有顾虑,是民营经济强信心的重要按钮企业家群体中曾流行一个困惑:自己是否还应该说话?应该怎样说话?如你所知,此处的“说话”,特指公开发言或接受媒体采访等。困惑背后的潜台词,是担心过于高调,无端引来是非。不能指责他们谨小慎微,之前也确有大量案例。他们的一些表达在碎片化传播后,遭到断章取义,陷入舆论危机,也发生过“人在家中坐,污水天上来”的故事。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家说:企业家是企业最稀有、最昂贵的基本资源,他们的最大作用在于使资源转化为生产力。这多少有些抽象。其实,企业家更像是统领兵马、驰骋沙场的将军。兵家作战不能没有士卒,经济战争中企业家也不可能孤军奋战。那么,企业家应该怎样统领部下呢?敏于观察集团的气氛。常常有这些情  相似文献   

8.
<正> 你在追求财富方面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把这个问题交给普通人,得到的回答肯定是千姿百态乃至千奇百怪。交给企业家,得到的回答又会如何呢?一般人的猜想可能是"多多益善",因为企业的主要目标就是创造利润,作为创利机器的发动机的企业家,对财富的追求不应该小胃口。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把这个问题交给3192位企业家,得到的答案相当集中:40%的人选择"能让此生没有后顾之忧",高居榜首;28.1%的人选择"能在平均水平以上就可以";22.2%的人选择"能过富裕的生活"。而选择想进入"中国500富豪榜"的只有3.5%。看来,中国的企业家们对财富较少有不切实际的极端追求。  相似文献   

9.
这个题目有点吓人,因为我们征集到了一些目前活跃的企业家为自己设想的墓志铭。一个可以被称作企业家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一架完美的赚钱机器还是一个承担经营企业之外更大社会责任的人?一度流行的观点是,能够做好一个企业的人就是一个企业家,因为他解决了员工的就业、创造了税收。就我们的采访来看,企业家们对自己所处这个阶层的要求已经有所提升,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自觉地把成为”企业公民”作为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麦当劳画了个成功的圆,"品质,服务和卫生",是圆中等长的三条直径。还有一条等长的直径,那就是"利益"。假如"利益"把这个圆拉长了,变成了椭圆,"品质、服务和卫生"的直径必然会缩短;成功的面积也必然要丧失。"利益"若成为最最长的线段,其它的便趋于消亡;成功的面积就会变成失败的线段。这个哲理,企业家应该搞明白。为什么参观迪斯尼乐园的人没有"夹塞儿"的?为什么世界杯决赛场面那么火爆,维持秩序的警察们站直了背对球场?这里也有人的素质问题,人也得是在公众利益的圆中等长的一条直径。  相似文献   

11.
人们普遍认为,成功的企业家与大多数人相比,更有信心、更为执著。但是,企业家并不是"神"或者"英雄",他们也是普通人,拥有和大众一样的智慧和情感。一位企业家内心中最难忘的回忆是哪一段?最珍贵的物品是什么?也许在外人看来仅仅是一件小事、一件不起眼的东西,但这些却造就了企业家最独特的"品质"。很多人都希望成为像这些成功企业家一样的人,除了在商海中呼风唤雨、群领诸侯外,了解他们内心的珍贵回忆更加重要,因为通过这些回忆,我们可以近距离触摸到这些企业家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正> 行贿胡长清的一位也算知名的企业家在受审时,法官问他为什么要向胡行贿,他说一是办事方便,二是寻求保护。这句话耐人寻味:企业家办企业是以经济规律、法律法规为准则,给他提供保护的也应该是法律法规和以法律法规为指导的国家政策。这种准则是明明白白的,为什么非要见不得人地去行贿、去寻求这种不正当的人为保护呢?其实,就目前的情形来看,这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它揭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企业家成长的环境问题。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因素包括个人因素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应该只关心自己的企业吗?企业家在公共社会生活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家事?国事?"十年前我更关心全世界,结果我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五年前我很关心中国的命运,我也过得很艰难;三年前开始,我只关心公司,我的日子开始好起来。现在我只关心自己,越来越好。所以我说,关心好自己,每个人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这个世界就会好起来。"  相似文献   

14.
人们开始以企业家来称呼厂长经理,厂长经理们也乐于以企业家自诩。其实,企业家与厂长经理并不是一码事。企业家应当是厂长经理,而厂长经理却不一定就是企业家。就像一个宣传工作者不能简单地被称为理论家、一个演员不能轻易地被叫做艺术家一样。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家职能的人格化,他们应当具备特殊的素质,表现特殊的行为,发挥特殊的效能。企业家是战略家、审时、度势、谋划是其天禀;企业家是探险家,敢想、敢干、敢创是其使命;企业家是改革家,破旧、立新、标异是其本能。 过去有人讲,中国不缺厂长经理、缺的是企业  相似文献   

15.
混搭培训班     
《中国企业家》2012年第20期特别策划《大师择日再死?》相对MBA的门槛,企业家培训班显得亲民多了,只要交了钱就能上。其实不管是MBA还是企业家培训,其醉翁之意不在酒,最终目的恐怕是结交更多的朋友。经商人脉很重要,特别在中国。因此,拓展生意圈子应该是企业家培训班遍地开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为人处事,古人既强调争,也强调不争.孔子在《卫灵公》中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意思是君子矜持、自重而与人无争,合群而不结党;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则记录著名外交家晏子的话说:"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淮南子.道应》中也说:"争者,人之所本也.",这里又都强调争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我们大多数的企业家们,在最基本的着装标准礼仪上,还是有所欠缺的。其实相对而言,男士服装的变化总是很细微的,CEO们的着装更应该侧重在彰显品质与尊贵上。"  相似文献   

18.
开心一笑     
企业家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告诉他的孩子说:一个成功的人要具备诚信与智慧两个必要条件。子:什么是诚信呢?父:诚信就是明知明天要破产,今天也要把货送到客户的手上。子:那什么是智慧呢?父:不要做出这种傻事!  相似文献   

19.
你在追求财富方面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把这个问题交给普通人,得到的回答肯定是千姿百态乃至千奇百怪。交给企业家,得到的回答又会如何呢?一般人的猜想可能是“多多益善”,因为企业的主要目标就是创造利润,作为创利机器的发动机的企业家,对财富的追求不应该小胃口。  相似文献   

20.
低价与低质互为因果?俗话说:“便宜没好货。”买房子应该也是这个道理,只是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把低价等同于低质。认为低价必然导致低质的人有一个立足点就是:开发商压低的价格压缩的是用于品质营造方面的成本。其实不尽然。我们从房价成本来分析:房地产开发成本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部分:1.土地成本;2.前期费用;3.建设成本;4.配套费用;5.财务成本;6.管理费用;7.营销费用。可以看到,房价成本其实包含了前期策划、规划、设计、施工、销售等开发全过程环节所发生的费用,开发商的成本控制并不一定导致建设成本降低从而影响品质。此外,房价构成中除了成本,开发商利润也占了相当比重。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开发商的拿地成本是固定的,前期费用与管理费用等基本不会有太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