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田野 《山东纺织经济》2022,(3):26-30,44
文章通过对2007-2019年全部上市A股的实证分析,从供应链的角度研究了政府大客户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大客户与企业风险承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政府大客户显著提高了企业风险承担的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或者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中,政府大客户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文章对提高供应链整合和上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计量企业社会绩效,实证分析了企业社会绩效与品牌金融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企业社会绩效与品牌金融价值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企业规模不仅影响企业社会绩效,也影响品牌金融价值;企业社会绩效与企业性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承担更多地企业社会责任,而对于品牌金融价值,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均不受企业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发展提供关键动力,而对于数字化转型与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尚未得到全面的结论。为此,本文以我国2007~2021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在控制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加强财务柔性来促进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对外开放程度高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水平的积极影响更显著。本文探究了数字化转型与风险承担水平的关系与作用机制,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研究,从企业和政府角度提出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企业从事影子银行活动的分析框架,以此为基础,利用2006—2020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风险承担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开展影子银行业务会显著提高其风险承担水平,这一结论在利用“资管新规”政策构建工具变量回归等一系列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相较于信用链条类影子银行,信用中介类影子银行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更强。机制检验表明,信用中介类影子银行和信用链条类影子银行分别通过会计账户关联机制和金融风险传染机制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央银行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削弱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风险承担效应,且价格型货币政策更有利于缓解信用中介类影子银行的风险承担效应,数量型货币政策则有利于缓解信用链条类影子银行的风险承担效应。本文为中央银行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应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带来的风险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不同资本结构和所有权安排对投资收益和投资效率的影响,并就我国企业过度投资现象进行了测算和说明。实证结果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水平显著影响着公司投资效率和投资收益,但在影响方式上却因所有权安排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财务杠杆水平的提高对地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投资收益影响不大,但显著降低了这两类企业的投资效率;中央国有企业财务杠杆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投资收益,但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并不敏感。研究还发现,低杠杆水平的非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几乎不存在过度投资情况,高杠杆组该类企业过度投资却很严重;而对于中央国有企业来说,无论财务杠杆水平如何,投资效率均十分低下,过度投资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6.
风险承担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社会网络视角,本文运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22年的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董事网络位置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董事网络中心度显著提升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结构洞对企业风险承担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知识溢出在董事网络中心度以及结构洞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中均发挥遮掩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正向调节董事网络位置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基于研究结论,企业应该合理构建董事网络关系;优化董事网络结构,适度获取外部知识,提升决策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背景下,部分企业凭借免疫力摆脱困境,绩效实现逆势增长。本文基于2018~2021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从财务、制度以及文化3个维度构建了微观层面的企业免疫力指标,实证检验疫情冲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免疫力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疫情冲击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随着企业免疫力水平的提高,疫情冲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所缓解,且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强。进一步检验发现,这种缓解作用在传统行业以及市场化程度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实施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方法,考察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加速折旧政策对企业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经过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政策效应受企业规模、股权性质、企业所处生命周期以及企业所在地的异质性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加速折旧政策通过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中介效应作用于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2000年~2006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从我国市场化进程与公司最终控制人性质的制度背景出发,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基础上,考察了公司持有现金的对冲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所在地区市场化进程较低的公司与非国有公司存在融资约束.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司持有现金具有一定的对冲效应,而且这种对冲效应在融资约束公司中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 2011~2015 年参与国际 CDP 项目的中国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投资效率视角探析碳信息披露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并就产权性质、管理层权力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碳信息披露能够显著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同时,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碳信息披露更能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管理层权力越大,越会削弱碳信息披露对投资效率的改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碳信息披露通过缓解投资不足和抑制过度投资的共同作用来提高企业投资效率,且这种作用在国有企业及管理层权力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1.发挥联合优势,举办了一些有影响的大型活动,增强了行业凝聚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13.
14.
This paper extends previous analysis of weaknesses of the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paradigm and of the price-cost margin as a measure of performance. Sufficient conditions are established under which monotonic linkages may not exist between virtually any two of social welfare, its individual components, structure, conduct, or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5.
1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veness, quality, growth, profitability, and market value at the firm level. Building on concepts from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a firm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novation and quality literature, we propose the innovativeness–quality–performance model, which describes how a firm's capability to balance innovativeness with quality drives growth and profitability, and in turn drives superior market value. Result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indicate that (1) innovativeness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and growth, (2) qualit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veness and profitability, (3) both innovativeness and quality have mediation effects on market value, and (4) both growth and profitability have mediation effects on market value.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and practices are discussed.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The managerial cognition perspective argues that managers operating in complex, dynamic environments develop knowledge structures that help them focus their attention, interpretation, and actions. We explore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top managers' strategic knowledge structures by measuring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attention they give in annual reports to strategic issues and themes that Miles and Snow used to describe their main strategic types. Twenty-one themes that form seven main factors describing managers' strategic cognition are identified, and these demonstrate reasonable fit with the Miles and Snow model. We show that expert raters can recognize these factors when they read annual reports that contain them. Cluster analysis is then used to identify groups of firms that share similar profiles on these strategic dimensions which are interpreted as examples of cognitive strategic groups. These groups show alignment with Miles and Snow's strategic types, are relatively stable over time, and differ in financial performance. The sample comprises 1,038 listed Australian firms between the years 1992 and 2003.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