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月16日上午9点30分,中国永乐(0503.HK)在香港资本市场停止了买卖,其股价定格在2.19港元,市值为51.6亿港元,预计将于2007年1月底前退市。不难想象陈晓当时的心情。一周后,11月22日,国美永乐合并而成的新国美电器集团正式成立。在气氛隆重热烈的国美永乐合并庆典上,陈晓第一次正式以新国美集团总裁的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此时的他身着国美统一的黑色西装,看上去与其他的国美人并无二致。从老板到经理人,陈晓遭遇了一次痛苦的转型。和陈晓一样,随着新国美的正式成立,不光是企业中的个人,包括新成立的国美电器集团本身都正在经历一场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7月25日,中国家电连锁销售史被记上重重的一笔:成立于1996年的永乐(中国)电器销售有限公司(下称“永乐”),成为1987年1月1日创办的国美电器集团(下称“国美”)的“囊中之物”。备受关注的国美并购永乐一事,在几经变数之后,终于尘埃落定。这是中国家电零售行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并购案件。对双方各自的掌门人陈晓和黄光裕而言,多年的惨烈竞争,就此画上句号。而一年来,国美、永乐曲折走过的竞合之路,也似一抹依稀的熹光,隐约折射出中国产业整合的前进方向。硝烟起,“第一购”成定局2005年,是永乐创办的第10年,它与国美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进入…  相似文献   

3.
想当年,中国家电销售行业排行老三的永乐向老大国美凄凉无奈地举起白旗时,原永乐董事长陈晓则受聘于原国美董事长黄光裕,出任国美、永乐合并后新国美的CEO.几年后,黄光裕出事入狱,陈晓"反客为主",掌管国美,仅仅搞了几年"黄陈恋",陈晓又与黄光裕反目成仇,被国美大股东逐出董事会,现在又重开锣鼓,要进军家居行业.在风云变幻的商场上,陈晓一显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本色.  相似文献   

4.
《经营者》2006,(16)
19年,国美的疯狂扩张,辉煌与乱像并相生,赞誉与非议并存。在商业模式不断被极端化之后,这个日趋庞大的商业帝国所做的、所坚持的,也正是他在未来之路上赌输赢的筹码。将对手变成伙伴。在国美即将迎来自己20岁的生日之前,他给自己一个超大型的礼物:并购永乐,7月25日,一个“巨无霸”的国美航母浮出水面。并购永乐后的国美在上海、北京的市场占有率将远超过60%,年销售额将高达800亿元。“今天,市场竞争到了极端简单、粗暴的境地,成本在抬高,但利润却在下降,单店销售在降低。”在并购发布会上,黄光裕坦陈对行业现状的忧虑和不满。事实上,在合并…  相似文献   

5.
西陆 《中国企业家》2005,(20):14-14
本月14日,上海永乐生活电器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至此,中国三大家电连锁巨头(国美、苏宁、永乐)均已上市。上市后,按最高发行价估算,陈晓的个人资产将超过30 亿港元,10年前才开始创业、比国美老板黄光裕大11岁的上海人陈晓,将在个人财富榜上确立自己的新位置,尽管业内一直传说这个从小不幸忠上小儿麻痹症的陈老板,对金钱与享受并无兴趣。  相似文献   

6.
在2004年度胡润百富榜上,35岁的国美电器老板黄光裕以105亿的身家成功突破了百亿元的财富大关从而成为中国新首富,而他前一年的排名仅为27,身家只有18亿元。而在《新财富》杂志4月28日发布的国内500富人榜上,黄光裕以128亿排名第二。有专家指出,黄光裕依靠锻造国美价格“屠刀”成就他的首富传奇。  相似文献   

7.
张小平 《英才》2006,(8):46-47
国美到底还是把永乐收入了囊中。 2006年7月25日晚19点30分,在几次推迟时间后,国美电器董事长黄光裕和永乐家电董事长陈晓终于出现在国美总部鹏润大厦2楼的新闻发布会现场。黄光裕抿住嘴唇仍拦不住溢出的笑意,而陈晓想尽量轻松却仍是满脸凝重。  相似文献   

8.
不断刷新的财富数字让年纪轻轻的黄光裕连着两年坐牢胡润百富榜的头把交椅。虽然这位很少在媒体面前露面的国美老板总是慢条斯理地重复着诸如此类的话: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就当那个榜不存在,但这都挡不住罩在“黄光裕”这个名字上的金色光环,他的名字和他的光头一样在人们眼中闪闪发光,即使他现在已经长出了头发。1987年黄光裕在北京珠市口大街开设第一家国美电器店的时候,这位17岁的汕头少年或许连做梦也想不到“中国首富”的头衔会和他有什么关联,但在最初几年的创业历程中,黄光裕确实显示了异乎常人的商业天赋。1990年,国美首创…  相似文献   

9.
国美经营价值链的财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革 《财会通讯》2005,(4):37-38
2004年10月,胡润百富排行榜新鲜出炉,年仅35岁的国美电器掌门人黄光裕凭借国美电器在香港“借壳”上市成功,以105亿元的个人身价跃居中国大陆新首富,其财富增值比2003年增加5倍。在利润率很低的商品零售业,黄光裕用什么策略在短时间内创造了中国的一个财富神话成为人们关注的焦  相似文献   

10.
周一 《中国企业家》2006,(23):72-72
2006年11月20日,37岁的黄光裕开始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滋味。来自国内外的家电业巨头、媒体、投资界一起为“国美成功并购永乐”举杯相庆。此前四个月,国美电器(0493.HK)宣布收购第三大家电零售商永乐电器(0503.HK),黄光裕启动  相似文献   

11.
国美电器(0493.HK,以下简称国美)收购中国永乐(0503.HK,以下简称永乐)是迄今为止我国家电史上最大的一宗连锁企业并购案。此次合并采取了“现金加换股”的方式,交易总金额52.68亿港元,其中现金4.09亿港元。两公司合并后,黄光裕持有新公司51.2%的股份,陈晓透过零售管理公司和管理层持有12.5%的股份,与永乐签署“对赌协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审判黄光裕     
房煜 《中国企业家》2010,(9):103-105
黄光裕曾经熟悉的那个商业世界正在远离他,不确定的刑期,可能把这个昔日首富跟这一切隔得更远一条红地毯指引着旁听者走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第二法庭的门口,只是这一次,红地毯代表的不是关于荣耀和富贵,而是对于财富的质疑和拷问。时间是4月22日。紧闭的大门内,昔日的中国首富、前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光裕正在接受法庭的审判。  相似文献   

13.
强弱的逻辑     
“在中国,我永远没有竞争对手。”13黄光裕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如果说2006年的施正荣是“时势造英雄”的话,那么,2006年的黄光裕则是一番“英雄造时势”式的巨大变革。2006年7月25日,国美电器通过香港的上市公司宣布:将对位列国内家电连锁第三位的永乐电器实施收购。消息一出,舆论哗然。黄光裕的举动无疑引起了业内的恐慌。国美最强劲的竞争对手苏宁大骂永乐是叛徒,表示三强鼎立到两权争霸,会使得整个家电流通行业因为竞争和争夺而更加激烈,使得整个行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不利于整个家电连锁行业的发展。话语虽激,苏宁的恐慌程度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周一 《中国企业家》2006,(16):20-20
面对“美乐”合并以及国美董事长黄光裕的一再挑衅,苏宁董事长张近东保持沉默。自从收购永乐后,黄光裕与永乐董事长陈晓就俨然成了“好兄弟”,而无时无刻不缠绕着这对好兄弟的张近东随即成了两人的常用“题材”。合并消息发布当天,黄光裕称,新国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国庆前夕暂时落幕的“黄、陈”国美控制权之争,可谓我国资本市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丛林争霸”。曾被国美电器收购的原永乐家电负责人陈晓,作为国美电器的负责人,对国美前任董事局主席黄光裕提起法律诉讼;而此前一天,国美电器刚刚收到黄光裕代表公司要求撤销陈晓董事局主席职务的函。  相似文献   

16.
周一 《中国企业家》2006,(15):74-77
国美收购永乐既非闪电式收购,也不可能是黄光裕“霸王硬上弓”的独角戏。陈晓本人,在2005年即流露出对行业整合的想像力  相似文献   

17.
沃尔玛启迪中国零售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功不仅在经营模式近两年中国零售企业通过连锁经营得到快速发展,成功例子不少,也有不少惨败教训。比如国美电器,黄光裕做房地产若干年,但真正让他发迹的却是零售业。黄光裕通过国美电器上市成为中国首富,他改变了整个行业对零售业的看法,改变了社会对零售业的看法。过去许多人认为零售业是微利行业,他的成功,使大家看到零售业创造财富的潜能。黄光裕因此当选为2004年中国商业年度人物,而国美的成功上市,也成为中国2004年十大商业新闻事件之一。有专家指出,黄光裕成功演绎了一个中国版的山姆·沃尔顿传奇。与国美的成功不同,今年年初,我们…  相似文献   

18.
资本高手     
许多人认为黄光裕的成功归因于他的资本运作。与2003年的18亿资产相比,2004年黄光裕的财富一下子增加了87亿元,而2003年全年国美的总销售额不过177.9亿元,2004年销售额蹿升至238.8亿元。可以说,黄光裕的财富剧增中,很大功劳要归于股市,不管他本人认可与否,他还是被称为资本运作高手。  相似文献   

19.
在竞争激烈的商海里,我们无法阻止竞争对手的加入,每个人都在跑,但国美是闭上眼睛向前冲,能跑多远跑多远……近日,在中国鹏润大厦 18层一间办公室里,华天转述他的顶头上司,也是他年轻的老板黄光裕的话,国美已经走在前面了。露,上市前,国美与许多跨国零售巨头有过亲密接触,时间长达7-8年,甚至动过进一步合作的念头,黄怕跨国“婚姻”磨合不好,最终还是冷了下来。眼下,永乐似乎面临着与当初国美同样的境遇。永乐电器在上海占据家电零售第一把交椅,这种优势甚至可以扩散到华东华南地区,但要跨过长江北上,这恐怕在竞争激烈的商海里,我们无法阻止…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中国零售企业通过连锁经营得到快速发展,成功例子不少,也有不少惨败教训。比如国美电器,黄光裕做房地产若干年,但真正让他发迹的却是零售业。黄光裕通过国美电器上市成为中国首富,他改变了整个行业对零售业的看法,改变了社会对零售业的看法。过去许多人认为零售业是微利行业,他的成功,使大家看到零售业创造财富的潜能。黄光裕因此当选为2004年中国商业年度人物,而国美的成功上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