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立多重双向监督机制促进国有企业政企分开苗泽华政企不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从表面上看,它造成了国有企业对政府的依附,加重了国有企业“等、靠、要、怕”的心态,成为国有企业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重大障碍。从本质上看,它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扭曲、政府与企业...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从1991年开始推行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激进转型,试图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地将计划经济体制一下子转变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但在这匆忙的私有化过程中由于对国有企业资产评估过低而造成了巨额国有赘产的严重流失,又由于相应法律法规的缺失而导致了“一夜之间”严重的贫富分化。大批的国有资产流失到握有权力资源的前苏联的政府官员或经济官员的手中。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企业界,有一种很生动的说法:人们往往把“个大体壮”的国有企业比喻为“老虎”,而把“轻小灵便”的乡镇企业称为“猴子”。在过去的十多年的改革中,无论“老虎”还是“猴子”,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今天,我愿意从一位乡镇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谈谈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在管理上的差异以及一些共性的问题。国有企业是我们国家的经济支柱,过去是支柱,以后还将是支柱,但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是一批有“保姆”的企业,它们的“保姆”就是政府,从原料供应到资金落实、从生产经营到产品销售,到企业员工的生老病死、…  相似文献   

4.
论实现西方现代公司制度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企业制度的改革,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这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经过十五年的改革,计划经济企业制度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的严蜜束缚中得到初步松绑,已使国有企业从背离市场的僵化状态过渡到进入市场的初具活力状态。尽管国有企业的活力还很不够,我们也不能否定中国企业制度改革第一阶段取得的成效。当前,中国企业制度改革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就是进一步从计划经济企业制度过渡为市场经济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目前,国有企业制度的改革,从我国国情出发,需要讨论以下八个问题:(一)我国有三类国有企业不适合实行现代…  相似文献   

5.
企业制度创新:塑造国有企业的资本经营能力刘星原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的资本经营能力缺位众所周知,从企业经营的目的这个角度看,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甚至有些集体企业的经营特点是“指标经营”,企业不会将其全部资产和资金等作为“...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债务经济”的成因据测算,国有企业资产总值约为35000亿元,负债率高达74.3%。国有企业向银行贷款总额达25967.8亿元,而同期居民储蓄为21518.8亿元,这表明国有企业欠银行的债大于银行欠居民储蓄的债,大批国有企业已陷入“债务经济”的泥潭,这是事实。分析其原因,大体有两个:①历史包袱。几十年来,在产品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实行了数量扩张的发展模式,先投办一个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一头没有养肥的“克朗猪”,就开始向其索取,拿税、拿利、拿折旧,实行这样的“竭泽而渔”的索取政策。相当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的“二难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揭示了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的“二难困境”,即政府必须管理国有企业,但政府又管不好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存在激烈的争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看不到政府“二难核困境”的存在。政府的“二难困境”是我们研究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出发点和基本前提。今后国有经济的出路在于:一是将国有经济控制在市场经济必需的限度内;二是国有企业管理的法制化,制定国有企业基本法和单行法,使国有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都依法行事;三是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上真正形成立法、管理、监督二部门相互制约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与专业银行债务的产生及解决办法田建青国有企业与专业银行之间的债务问题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不能完全由企业与银行承担责任。从企业角度讲,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在政府的直接指挥下运转,缺乏自我积累能力,包袱越背越重。一是更新改造资...  相似文献   

9.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当是独立自主、权利平等的经济实体。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就是政府对国有企业正确定位的过程。国企改制中正确处理政府与国企关系的关键在于为政府改革指明方向。为此要求政府树立 科学的管理理念;为国企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完善企业家的选拔任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特殊性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从“指令性改革”、“被动式改革”向“主动式改革”转变的进程。最后,提出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步入“主动式改革”的新的发展阶段,现实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在立足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资源,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再造,从而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改革与国家融资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势迫切要求经济学研究从理论上对国有企业的诸多问题给出一个系统、一贯的解释。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企业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市场的问题。国有企业问题的根源在于从计划经济继承下来的以国家为中介的融资体制,本文称为国家融资。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出路则在于培育资本市场,以市场经济的融资体制替代国家融资。为说明这一观点,本文界定了国家融资的具体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有企业的高负债问题和“投入”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有企业只是政府“附属物”,企业缺乏发展活力,改革开放初期实施的放权让利改革是国有企业内在“放活”动力机制下的必然选择,而经济利益如何在国家与企业、员工之间合理分配成为改革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难题.国有企业持续盈利、经营者与员工“创富”动力推动公司法人制度产生,但国有企业“创富”改革过程中重效率轻公平、社会责任有所缺失等问题在全社会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应.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改革,以“促和谐”为新的动力,减少深水区改革的阻力与内耗,才能解决国有企业使命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企业与员工持续全面发展等事关和谐社会构建成败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杜文骏 《新经济》2014,(22):37-40
自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提出以来,西方经济学界一直崇尚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直到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注意到市场有些情况会存在失灵的现象.于是,政府从一开始只是充当市场“守夜人”的角色,逐渐开始介入市场,经济学界才出现关于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职能的一系列争论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能否转变成硬约束 ,是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能否实现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标志和关键。 1 996— 2 0 0 0年政府实施的信贷政策和刺激需求的政策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防止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在使有效需求不足状况得到改善的同时 ,国有银行出现了“惜贷”行为。然而这种“惜贷”行为并不是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硬化的表现 ,因为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体制根源没有改变 ,国有银行既没有更大的动力监督国有企业贷款使用 ,也没有能力阻止国有企业不良贷款继续攀升和停止增加对国有企业贷款。从这个意义上说 ,这期间的信贷约束政策不是有效的。该结论的政策含义是 ,无论体制改革还是政策制定 ,只有使国有银行有足够强的激励去监督国有企业贷款使用 ,并使国有企业对其努力的收益有稳定的预期 ,信贷约束政策才会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我国企业工资改革现状及问题 1.企业工资改革进展成效从调整利益分配入手启动经济体制改革逐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进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特点之一。从1982年提出“奖金不封顶,征收奖金税”,到1986年提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分配、国家征税”,直至1990年又提出:“国家宏观调控、分级分类管理、企业自主分配”,特别是去年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发表和十四大召开之后,企业工资改革的进展逐步加快。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有10万户国有企业、4100万职工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中开始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的改革至今己进行了10多年。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国企活力不足、效率低下的症结,并纷纷提出了对策,诸如产权重组问题、技术改造问题、减轻负担问题、转换经营机制问题等等。国企的改革固然需要攻破许多难关,但笔者认为,要扭转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局面,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一个根本的前提条件就在于给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职能和目标以重新定位,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战略性改组。一、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国有企业是政府的附厕组织,是行政权力垄断体制赖以运行的基层单位…  相似文献   

17.
在上世纪 80年代 ,我国就开始了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分工监督、授权经营”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十六字方针 ,给地方政府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更大的权限。党的十五大以后 ,结合政府机构改革 ,“政资分开”的改革获得了重大进展 ,同时国有资本所有权行使机构的职能有所归并。但是从基本方向到具体政策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许多重大问题 ,特别是产权关系不清…  相似文献   

18.
安置与配置     
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就业一直采取国家全包、一包到底的政策;步入市场经济,劳动者作为经济资源之一,理应变国家安置为市场机制配置就业,走依靠市场就业之路。最近,我走访一些企业发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之后,适应性明显慢于其他性质企业职工,吃苦精神、工作效率、角色意识皆逊人一筹。安置与配置的本质差别,由此可见一斑。安置与配置,虽一字之差,内涵却迥然有异,不能等量齐观。从行为上看,“安置”是政府行为,是不找市场找市长;配置是市场行为,是市场调节就业,是不找市长找市场。从时间跨度看,“安置”多为从一而终…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围绕国有经济进行的。从现实看,其改革的成果也渐渐出现转轨经济的特征,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的过程中,持续推动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一点可谓举世瞩目。中国的改革是从中央集权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其关键是产权体制改革。从形式上看,  相似文献   

20.
许国生  许凌艳 《经济师》1999,(12):10-11
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党的十五大指出:“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国有企业焕发生机的灵魂和动力。一、首先是体制创新从计划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是统,而且一切都统;企业对上级是靠,而且一切是靠。上统下靠,企业有盈利全部上交,出现亏损全部报销,干部头戴“铁的乌纱帽”,职工手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