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干了20多年企业会计的父亲于1996年退休了。作为一名会计,父亲善于精打细算,是一把理财的好手,是颇有名气的“铁算盘”。对纳税的事儿,他也是“铁”出了个样儿:该缴的,一分也甭想少。他曾不止一次地对我说:“干了大半辈子会计,你爸的彩就出在了诚实纳税上。”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     
《云南金融》2012,(2):32-33
精辟的论述 儿子在一旁翻着父亲的书,似懂非懂地问着:“爸爸,什么叫‘资本’,什么叫‘劳动’?”父亲回答道:“是这样的,如果我从邻居家里借了100美元,那就是说我就有了‘资本’,如果他想从我这儿要回这笔钱,他就必须‘劳动’。”  相似文献   

3.
我的傻弟弟 刚参加工作不久,我分在储蓄所。一天下班前送走款车,我们正在清理地面,一个八九岁左右的男孩走进来说“我找我爸”,一看就知道是个智障儿童。他只提供了一条线索,父亲在粮站上班。我打遍所有关于“粮”的电话,终于找到了他的父亲,一提地点,恰好是我下班路过的地方。我买了冰激凌给他,手牵手送他回了家。  相似文献   

4.
玄圭 《中国信用卡》2006,(4S):71-72
我九岁那年的夏天,父母的感情出了问题。暑假结束的那个晚上,我终于鼓足勇气问父亲:“是您不爱妈妈了,还是妈妈不再爱您了?”父亲惊讶地看了我很久,低着头说:“孩子,都是我的错,我,我爱上了别的女人。”他的回答让我很愤怒,母亲既漂亮又能干,难道还有谁会比母亲更出色。  相似文献   

5.
身边的榜样     
段纲 《金融博览》2009,(7):67-67
记得我十二三岁时,父亲在离家几公里远的县城信用社工作。那时,我是寨子里的娃娃头,每天大人们一出工,一大群小伙伴就会扛着板凳到我家院坝来“开会”,一起玩“躲猫猫”的游戏,非常开心。但是,当父亲回到家里时,我就只能待在家中,他会守在桌边监视我做作业。那时,我真巴不得父亲永远不要回家来,让我整天开开心心、自由自在地玩下去。  相似文献   

6.
父爱如丝     
那天看望双亲,正告别欲走,父亲叫住了我,想说什么又欲言又止。良久,他进出一句话:“我想吃过桥米线。”我很惊讶,一向刚毅坚强的父亲怎么一下变得像个小孩。时间年轮的辗转,不经意间在父亲的身上烙满了岁月的沧桑。那满头的银发,蹒跚的脚步,刻满皱纹的脸庞,我这才发现,父亲真的老了。  相似文献   

7.
吃书     
儿时曾听父亲讲过一件趣事,说是某小儿天性愚钝,读书读不“进”去,乃父望子成龙心切,将书烧成灰掺兑在茶水中命他吞下去,谓之“吃书”。我问后来呢?父亲笑而不答,我猜想这是父亲在威胁我,我若如那小儿一般读不进书,他也会如小儿之父一般命我吃书。  相似文献   

8.
曾长山 《金融博览》2009,(15):66-66
1981年,那时我正上小学。一天,父亲让我放学后去趟信用社。我不懂为什么。父亲强调说:“你别问这么多,放学后,你去乡政府找冉会计,把我的私章交给他就行了。”放学后,按父亲的安排我在乡政府一问仅有十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找到了冉会计。层子里仅有一张木桌子,靠桌子的那面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登记簿,地板坑坑洼洼的。  相似文献   

9.
父亲并非作家,但生前写过好几本书,有的还成为畅销书.最重要的著作《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概算编制手册》达百万字,称得上“大部头”了. 这部书的写作,还得从“文革”前说起. 父亲是搞建筑的,专业是工程概预算.他在这个领域专业到什么程度呢?用一句不夸张的话说,他站在一幢大楼前,能够根据大楼的规模和使用的建筑材料,很快估算出它的造价——细化到一吨水泥、一颗螺丝钉的价格.“文革”前父亲在建工部工作,主管概预算这一块.我家那时住在北京百万庄的建工部大院.“文革”来了,一家人被分了几块,我去山西农村插队,弟弟随大流到内蒙兵团,父母下放河南干校,原来的家自然不能保留,只留下一间房给在北京当工人的妹妹居住.一个家就这样散了. 1970年深秋,我在农村接到父亲来信,说干校要解散,但建工部已被取消,北京是回不去了,人员需重新分配.因我在山西,父亲申请来了太原.  相似文献   

10.
禅意人生     
和尚文益有心外出云游,乃向桂琛禅师告辞。禅师道:“人皆云‘三界由心生。万物因识起’,那我且问你”,他指着院中的一块石头说:“你说说此石在你心内。还是在你心外?”  相似文献   

11.
一天,7岁的儿子突然对生老病死的问题关心起来,他问:“妈妈,人为什么会老呢?”我告诉他:“因为人体的器官一年一年使用,时间长了,就会老化。”他歪着头想了想,又问:“人老了有了白头发,是不是就像机器生锈了?”“对呀。”我惊奇他能想到这样的比喻。  相似文献   

12.
Mia编辑 《投资与理财》2013,(21):108-108
1946年12月2日,在意大利雷焦卡拉布里亚,诞生了一个名叫乔瓦尼·詹尼·范思哲(Giovanni Ginanni Versace)的孩子0他的母亲是个非常聪明的“土”裁缝,不需要任何样板,只要一块布,一支标记笔,就可以裁剪成衣。她曾是“巴黎时装店”的老板。范思哲的家与母亲的作坊相隔不远。幼年的Versace就在母亲的缝纫店里干活,学着做一些简单的裙装。9岁时,在母亲的帮助下,他设计了第一套礼服,一种用丝绒做的单肩礼服。回忆往事,大师曾说:“正是妈妈的这种工作环境,培养了我对时装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一诺值千金     
前段时间遇到了在南方办私营企业的同学,我问他:“生意还红火吧?”同学回答:“已经到了濒临倒闭的地步。”我感到不解,这个企业前两年还有声有色,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于是,同学讲起了他在外创业的经历。  相似文献   

14.
父亲是一位老税官,我现在税龄也有18年了,但我的年龄还是没有父亲的税龄长。几乎所有认识他的入都连连摇头,一脸戏谑,说他不通世故,古板,老实,遇事太较真,查账时,一分钱都不会放过。社会中人如此,亲戚朋友如此;就连母亲,也不理解父亲,斗了大半辈子的嘴。从小到大,我都认为别人的父亲比他潇洒,我也一直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感到有些“窝囊”。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家。父亲、我、女儿都有与各自同学的合影。并且父亲的同学照还有“续集”:几十年后他居然又与那帮同学再度合影。这些同学照记录了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下的三代人,以及由此延伸出的故事,映衬了新中国60年来的沧桑巨变。  相似文献   

16.
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一次,时间管理专家为一群商学院的学生讲课,站在学生面前,他拿出一个广口瓶子放在桌子上。随后,他又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一块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为止。他问面前的学生:“瓶子满了吗?”  相似文献   

17.
春蚕的赞歌     
我十分喜爱《专题征文》中的每一篇文章,因为篇篇记述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春蚕到死丝方尽”更是如此。 当我看到“他从不舍得买点好药或新药,却挤出有限的生活费订阅《中国工会财会》”时;当我看到“因为热爱,更因为执著,父亲终于学会了用左手写作,让笔尖流淌出生活的美丽”时;当我看到“没有留下一句嘱托就倒在了书桌上,肘下压着的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的初稿”时,……我的眼眶湿润了。 杨老把自己比作“春蚕”,用“春蚕”这个“鞭子、镜子和尺子”来实践自己的一生,检验自己的誓言。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竭力吐丝的…  相似文献   

18.
感悟人情     
耄耋之年的父亲常遗憾没能给我留下什么财富,就一册账簿。那是识字不多的父亲的手迹,或许父亲担心他会突然间辞世,就将账簿及早转给了我。一天。我偶然翻了翻,其间有些东西,是我怎么也读不懂的。  相似文献   

19.
王琳 《涉外税务》2004,(5):22-24
2004年第2期《涉外税务》上刊登了我亲爱的父亲王选汇有关“调整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税收优惠方式”的文章,他在该文中对现有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诸多税收优惠待遇的存舍去留谈了他几点看法,并就如何调整税收优惠方式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在病重期间的病榻上,父亲依然关心着我国内外资企业税收优惠问题,向我重点介绍了他的一些观点和想法。显而易见,我能感到他对此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在此,我寻着父亲的思路,在有关我国内外资企业税收优惠待遇方面进行了一些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究,整理出此文与各位商讨,并想以此文向我最敬爱的父亲寄托上我无尽的哀思与敬仰。  相似文献   

20.
父亲     
在父亲工作的林业森工队中,同事们认为父亲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因为父亲“能写会算”。说父亲有“文化”,其实就是指他能识字写信、会打算盘。这在教育普及、手机计算器电脑大行其道的今天,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情。但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父亲凭着这一点,就被人高看一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