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高硫原油进口和加工量大幅递增之际,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相继研发出一批催化裂化(FCC)原料加氢预处理催化剂并形成系列化,为我国炼油企业加工含硫原油、生产清洁燃料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2016年,中国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产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上升9.9%,至3.783亿吨,进口依存度达到67.3%。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炼厂加工量连续两年下降,但地方炼厂大幅提高开工率和国内油田产量下降使得原油进口量再攀新高,达到3.810亿吨。2016年,中国成品油净出口量为2045万吨,柴油成为成品油出口市场的主要品种。在化工产品和汽油调合组分原料需求的推动下,2016年中国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创纪录地达到1612万吨。2017年,中国经济仍旧处在下行压力下,成品油需求将继续低速增长。增加进口原油加工量,进一步扩大成品油出口,仍将是炼厂维持正常运营的出路。进口液化石油气市场将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3.
信息传真     
中国计划将从沙特进口原油数量增加30%,中石油增加原油加工量同时将积极组织柴油进口,河南油田井楼油田楼平2井正式投产日产油32吨,连云港中复神鹰开建3000吨大型碳纤维生产基地,国内最大橡胶助剂预分散体项目投产[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玩具世界》2008,(4):62-62
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国原油产量3078万吨,同比增长1.2%;进口原油2823万吨(海关统计),增长9.5%。原油加工量5581万吨,增长7.4名.增速同比加快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受经济增速趋缓、电力等能源供应形势好转、替代能源较快发展等因素影响,三季度石油需求增速略有回落。因国际油价上涨而国内成品油价格相对较低,三季度原油加工量和大部分油品产量增速有所下降;石油进口继续较快增长,出口增速也加快。三季度国内原油基准价波动上涨,成品油零售中准价没有调整。预计四季度国内原油产量增速仍将平缓,原油加工量和多数油品产量增速将有所下降。石油进口将受到影响,出口增速将有所加快,成品油供应形势不容乐观。原油价格将保持高位,成品油价格没有下调空间。上调幅度也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6.
石油产品需求上升和炼油厂加工量增加,使我国原油进口在去年下降之后恢复增长,今年1~6月份,原油进口量比2001年同期增长3.1%,达到3299.31万吨,由于燃料油进口减少,上半年油品进口量下降24.7%,降至795.57万吨,包括原油和油品在内的石油进口总量从去年上半年的4256.59万吨下降到4094.88万吨,降低3.8%,出口量减幅达14.0%,降到733.62万吨,石油净进口量下降1.2%,从一年前的3403.48万吨降到3361.26万吨,展望下半年,由于需求上升将使原油加工量保持增长。预计原油进口量在三季度减慢后,于四季度恢复上升势头。液化石油气进口量上半年跃增41%,下半年这一增势仍可望保持。  相似文献   

7.
对于正加快“走出去”战略步伐的中国来说,作为世界第二大油气资源国的伊朗无疑是一个必须抢占的战略要地。从1995年起,我国开始较大规模增加从伊朗进口原油。2001年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1085万吨,占同期中同原油进口总值的18%;2002年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1110.70万吨,占当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5.76%,这一年伊朗成为我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2003年、2004年伊朗向中同石油进口量仅次于沙特,是我国的第二大原油供应国。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中化等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公司都早已进入了伊朗市场,都在德黑兰设有办事处。  相似文献   

8.
黄华 《国际石油经济》2009,17(10):54-57
随着进口原油加工量的不断增长,降低进口原油的采购成本成为我国炼油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我国炼油企业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减少进口原油的采购成本:一是利用企业自身石油储备能力,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高低及波动情况,合理调节库存数量.二是提高重质、含酸等劣质原油的加工能力.三是合理运用期货市场金融工具规避价格风险,包括转换挂靠基准油种;转换5天计价期为全月计价;转换计价月或改变采购区域,降低基准价格.  相似文献   

9.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公司“九五”初期将对一套30万t/a的乙烯装置进行地量改造,新增的乙烯加工能力其原料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提高原油加工量来满足乙烯原料;二是直接进口石脑油作乙烯原料,通过对两种原料成本的计算和比较,得出在芳烃,催化等一我主要装置未同步进行增量改造的情况下,直接进口石脑油作乙烯原料要比加工原油补充乙烯原料经济得多。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1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从上年的6960万吨减少到6490万吨,下降6.7%。原油进口量随国内炼油厂加工量一同下降。来自中东的高友原油进口量猛增,占进口总量的比例由上年的26%增长到39%。伊朗取代阿曼成为中国进口原油的最大供应国。随着国际油价下跌,进口原油成本降低。燃料油进口量大增促使成品油进口量增长19%。汽油出口量创下了577万吨的历史最高记录,并使成品油出口上升了12%。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在2000年出现10年来首次下降后,2001年恢复增长,489万吨的液化气进口量约占国内市场的35%。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原油进口实行解冻以有晨国有贸易单位进口成品油则可能会制约国内炼油厂增加加工量。2002年,原油进口量可能继续保持去年水平,LPG进口量可能会明显增多,华东地区LPG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励。  相似文献   

11.
媒体观览     
《中国石化》2004,(8):69-71
2004我国成品油需求增速为10%石油业分析师预计,2004年我国成品油需求增长速度为10%,需求量至1.46亿吨。2003年我国成品油需求增长速度为8.2%。成品油需求增势强劲来自于电力和交通运输行业消费量增长的推动,这种强劲势头使国内炼油厂开工率维持在接近100%。预计2004年全国原油加工量年增长率达12%,至2.7亿吨。我国最大的炼油生产商中国石化公司将7月份原油目标加工量提高至1210万吨,而6月份实际加工量为1160万吨。另据报道,预计2004年第三季度全国原油加工量达到6600万至6700万吨,今年全年原油加工量预期达到2.7亿吨。上期所8月启动燃料油…  相似文献   

12.
台湾“经济部”能源局发布报告称,受下游需求疲软和原油加工量下降影响,台湾2008年11月份原油进口量为2520万桶,较2007年同期下降3.9%。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上半年,许多现象在中国石油市场的历史上都是第一次出现:单月原油进口量突破1000万吨,单月原油加工量超过2300万吨,原油基准价跃升至2513元/吨,石油对外依存度突破45%,等等,这不得不使中国石油市场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国内原油产量增速放慢,原油加工量和大部分油品产量较快增长:石油进口和净进口持续增长,出口减缓;原油和成品油价格波动上涨,创历史新高。预计2008年中国石油需求将继续较快增长,原油生产保持稳定低速增长,石油进口仍将不断增加,对外依存度将突破50%,石油价格将保持高位。  相似文献   

15.
1998年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中国石油进口全面下降,原油与成品油合计进口4906万吨,比1997年减少17%。其中原油进口量从3547万吨减少到2732万吨,成品油进口量从2379.33万吨减少到2173.99万吨。进口原油的结构转向轻质含硫原油,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加深。在成品油进口中,海关统计的柴油进口量大幅度减少,但上半年至少有300万吨走私柴油进入国内市场,韩国在中国进口燃料油和柴油市场中的份额进一步上升。1998年中国石油出口降到15年来的低点,由1985年的3003万吨和1997年的1983万吨降至1560万吨。成品油出口量也比上年锐减24%。原油与成品油合计,净进口2922万吨,比1997年减少13.7%。经济增长减慢和工业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使国内石油产品需求增长减缓;成品油走私造成炼油厂削减加工量,是导致进口原油减少的主要原因。打击成品油走私成为关系到石油石化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任务。为了提高炼油业的装置利用率,改善经济效益,多进口原油、少进口成品油可能成为今后中国石油进口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00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创记录地达到7013.4万吨,较1999年增加了91.5%,造成进口量猛增的原因,一是国民经济增长加快,拉动内需增加,二是国内原油产量增长有限而出口量增多,三是成品油进口量减少而出口量增加,四是在油价下落,需求减少的情况下,原油进口量和炼厂加工量未能及时调减,石油消费和进口石油的快速增长呼唤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石油安全体系,呼唤全社会重视并大力推动节能,调整不合理的能源结构,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并认真加以贯彻落实,此外,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运作规律,抓好市场预测,根据市场的变化搞好原油进口,炼厂加工,成品油销售和库存等环节的衔接和协调,也是我们必须尽快掌握的一种管理技巧。  相似文献   

17.
对山东口岸进口高酸原油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山东口岸高酸原油进口量快速增长,从2007年的232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523万吨,占山东口岸进口原油总量的比例也从2007年的10%上升到2010年的15.7%。进口高酸原油的来源国别众多,基本涵盖了高酸原油主产地各国,种类也呈现多样化趋势,由2007年的6种上升到2010年的10种。山东口岸进口高酸原油的价格变化与国际原油的价格变化趋势始终吻合。进口的高酸原油主要流向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下属的炼化企业以及与中国石油签订合作协议的部分地方炼厂。国产高酸原油的钒含量相对进口品种都较低,但镍含量普遍高于进口高酸原油平均水平,几类进口高酸原油的API度基本都在国产高酸原油之上,加工难度比国产高酸原油稍低。拥有国内高酸原油加工能力的炼化企业对于这几类进口高酸原油具备了相当的技术基础。高酸原油对原油定价的影响很大,对炼化企业生产的设备要求很高。建议国内相关炼化企业密切关注进口高酸原油的各种特性,同时注重安全环保,做到生产加工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化已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如何应对国外大公司的竞争,给投资者以丰厚的回报,如何在WTO的挑战中取胜,关键取决于中国石化生存、获利、发展的竞争力,而要提升企业竞争力,必须在3个方面下功夫。 一、加快与国外大公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接轨 用人多、费用高、效益低是影响石化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世界石油石化公司前4强的产值分别是我们的1~3倍,而中石化股份公司员工人数基本上是前4强员工人数之和,而他们人均生产原油当量、人均原油加工量、人均成品油经营量几乎是我们的6倍、8倍、20倍。造成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2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2002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达到创记录的718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10.7%。其中,原油净进口量为6940、77万吨,同比增长了15.2%。原油净进口量占原油加工量的比例首次超过31%。含硫原油进口量上升到2410万吨,增幅为2.8%,约占原油总进口量的35%。苏丹成为非洲对华原油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来自苏丹的份额油达到642万吨,增长了29.2%。成品油进口量为2035.20万吨,同比下降了5.1%。成品油非国营贸易未对国内市场产生大的影响。成品油出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1070.81万吨、增长了15.6%,其中汽油出口突破600万吨。预计,2003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仍将保持上升势头。成品油进口配额数量为2530万吨,其中非国营贸易为530万吨,配额中大部分仍是燃料油。2003年由于国家新标准16家机构从事非国营贸易,石油进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加剧,但是柴油进口的少量增加还不足以影响国内市场的供需结构。中国石油进口量在不断上升,进口石油的一半左右来自局势动荡的中东地区,而中国缺少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的手段,因此石油供应风险在增大。  相似文献   

20.
程勇 《中国石化》2007,(12):27-29
目前中国石化沿海、沿江炼化企业加工所需的原油资源,在国内主要依靠水路运输到厂。沿海企业采购的进口原油或海洋原油抵达沿海中转港口后,通过水路二程油轮运输到厂,沿江石化企业还需要在南京进行二次中转,通过水路三程油驳运输到厂。由于原.油水路运输受气候、航道等自然条件及油轮承运能力、码头中转能力等因素影响,存在着运输不均衡、成本较高、运输量不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