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本文将我国制造业内外资企业在全要素生产率分解项下的差距,作为衡量FDI 技术溢出 效应影响内资企业技术进步水平的代理变量,使用GMM 方法分析了FDI 技术溢出效应对于我国 制造业CO2 增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我国制造业异质性的影响,在不同行业分类中FDI 技术溢出 效应对于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分解项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相应的对于我国制造业CO2 增速的 影响也存在差异,为此本文针对我国异质性制造业特征,提出了如何吸收FDI 技术溢出效应以提 升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进而降低CO2 增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FDI知识溢出效应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区域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技术变化和规模效率,以此作为技术进步的代表量,分析各个区域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当地能源强度的影响。得出的研究结论为:第一、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体现在纯技术效率上,中部地区体现在纯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上,西部地区体现在技术变化上。第二,东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对本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中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提高了本地区的能源强度,西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能够显著降低能源强度。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东、中部地区应该提高引进外资的技术和能耗门槛,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西部地区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吸引更多更好的FDI,并注重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技术变化和规模效率,以此作为技术进步的代表量,分析各个区域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当地能源强度的影响。得出的研究结论为:第一、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体现在纯技术效率上,中部地区体现在纯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上,西部地区体现在技术变化上。第二,东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对本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中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提高了本地区的能源强度,西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能够显著降低能源强度。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东、中部地区应该提高引进外资的技术和能耗门槛,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西部地区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吸引更多更好的FDI,并注重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收集2000-2006年中国29个省市有关技术创新和FDI的面板数据,比较FDI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外溢效应大小,并就区域溢出效应不同作了理论分析.最后,针对不同区域的FDI技术溢出问题,提出有效提高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是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具有较高区域集聚性。本文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具体度量了我国交通运输制造行业1990~2013年的集聚程度,构建了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集聚回归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并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建立两者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整体上集聚程度增加,但最近几年略有下降;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外商投资路径依赖显著,产业集聚效应对外商直接投资效应明显;FDI一定程度上是运输设备行业集聚的格兰杰原因,但运输设备制造业并不是FDI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国28个制造业行业的1999-2008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中国制造业产业中FDI水平溢出效应、前向溢出效应和后向溢出效应以及环境污染排放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FDI的技术溢出最可能发生在后向联系中,FDI水平溢出效应、前向溢出效应不明显;环境污染不利于产业全要素增长率的提高,FDI水平溢出效应减缓了环境污染对产业生产率的不利影响,而FDI的前向技术溢出与后向技术溢出对环境污染的边际效应不明显;FDI水平溢出效应降低了各环境污染指标的单位销售额排放量,而FDI后向溢出效应增加了各环境污染指标的单位销售额排放量,因此FDI后向技术溢出中有一部分是向上游产业提供了高污染排放技术而提高了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导向切入,利用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对其FDI的出口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中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水平和垂直出口溢出提高了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倾向。其中,水平出口溢出方面,出口导向型行业FDI的出口信息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远大于市场寻求型行业中FDI的出口溢出;垂直出口溢出方面,制造业的后向溢出效应十分显著,而前向溢出效应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当前FDI流入我国增速已经放缓;然而,FDI流入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却正在提高。FDI流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将对我国制造业升级产生深远影响。在FDI流入总量及流向正发生深刻变化的新条件下,探讨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FDI,促推我国制造业升级,正成为急需探讨的新课题。本文运用1996~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FGLS模型,对FDI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FDI对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都有明显的促推作用;而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则存在较为明显的负向影响。从分地区层面来看,FDI促进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从东部向中部地区转移,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此外,FDI还促进了东部地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占比提高。但是,FDI在西部对制造业的投资方向过于单一,主要集中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这对我国西部地区制造业的长期发展不利。因而,要顺应FDI新变化,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好FDI。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运用了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各省市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然后在控制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的情况下,检验了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对各省市技术效率的长短期效应,并分析了其区域间差异。本文发现:(1)在短期,服务业FDI会促进我国各省市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而制造业FDI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从长期看,制造业FDI会产生明显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服务业FDI则会抑制我国技术效率的提高。(2)两类FDI影响技术效率的长短期效应在不同地区和全国的情况并无差异,不过,东部地区的外资对技术效率的短期效应和长期累积效应都要比中西部地区明显一些。(3)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各省市技术效率。对外开放程度、金融市场化程度以及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也会对各省市的技术效率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华FDI的知识溢出效应——基于专利授权数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DI究竟对东道国是否产生知识溢出效应?如果产生,这种溢出又有多大呢?本文利用1996~2004年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以国内专利授权量作为衡量知识溢出程度的因变量,将FDI作为自变量,通过构建模型,进行了回归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国内专利授权量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即目前FDI对我国的知识溢出效应并不明显。因此,有待于采取进一步措施,提升FDI的知识溢出效应,提高外资利用的效率,使其真正为我国经济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0—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与地级市的匹配数据,实证分析FDI技术溢出和协同创新及两者互动对制造业技术升级的作用,并进一步检验了不同企业所有制和产业类型下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FDI技术溢出和企业间协同创新能显著促进制造业技术升级且形成积极交互效应,而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技术升级的作用不显著,尚未与FDI技术溢出形成合力;在国有企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FDI技术溢出与企业间协同创新的交互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外商直接投资(FDI)影响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但国家或地区不同,FDI的溢出效应大小也不一样,有的甚至出现负效应。本文通过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分析证实了FDI在长三角制造业的正向溢出。  相似文献   

13.
推动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溢出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服务业放松外资管制的全新视角,利用2000—2013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探究了上游服务业外资开放政策对下游制造业FDI水平溢出、后向溢出和前向溢出效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上游服务业放松外资管制显著促进了下游FDI水平溢出、后向溢出和前向溢出效应,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使用不同时期样本以及采用不同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2)服务业开放与下游FDI溢出效应的关系受到异质性影响,服务业开放对下游FDI溢出效应的促进作用在具有较低吸收能力和较高吸收意愿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相比生活型和公共型服务业开放,生产型服务业开放更能促进下游制造业FDI技术溢出。(3)机制检验发现,服务业开放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要素和中间品要素供给以及提升地区产业集聚和企业分工水平等渠道对下游FDI溢出效应产生积极影响。(4)进一步以服务业金融开放为例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表明,扩大上游服务业开放有助于提高下游FDI水平溢出、后向溢出和前向溢出水平。文章的研究对于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服务于经济发展目标,理解...  相似文献   

14.
顾锋 《北方经济》2011,(18):14-16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在总体层面上支撑了FDI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但是,当通过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大小对该面板数据进行筛选分组后,相应的实证研究发现:当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较小时,技术溢出效应为正且大于整体层面时的技术溢出效应;当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较大时,不存在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因此,把生产技术提高到一定层次是我国企业获得理想的技术溢出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5.
徐清 《世界经济研究》2013,(1):53-59,89
我国存在着双重的二元经济结构,这对流入我国FDI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2002~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的外资利用以能带来更大技术溢出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水平型FDI为主,我国中部地区FDI性质不明确,而西部地区的外资利用则以垂直型为主。门槛回归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不同的金融发展水平、对外依赖度以及国家干预程度对流入我国FDI性质都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6.
FDI作为当今世界技术转移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其溢出效应是推动东道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广东省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FDI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文章拓展了C-D生产函数模型,对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整个工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存在的,但贡献度低于内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了1990~2007年间中国进口和对中国FDI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扩展了CH模型,建立了包含进口和FDI两个物化型技术溢出指标的面板模型,利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技术,得到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溢出国对华出口和FDI对溢出国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从溢出国角度看,对外投资比对外贸易更有利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溢出国更倾向于对华FDI,我国招商引资政策需要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8.
陶静 《亚太经济》2017,(4):143-149
基于区域经济的视角,通过对我国中部六个省份2005-2014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引入FDI溢出效应与自主创新能力的交叉项,实证分析了FDI溢出效应、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二者的交叉项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未考虑自主创新能力时,FDI的溢出效应对中部六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弱化的效果。在考虑了自主创新能力,引入FDI的溢出效应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交叉项之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了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9.
刘瑞翔  姜彩楼 《南方经济》2010,28(12):32-42
在国际产品内分工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FDI技术溢出对于制造业内资企业技术升级所带来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行业内的水平溢出,还是行业间的垂直溢出,FDI都对本土企业的研发能力起到了正向的影响。中间产品贸易对于FDI外溢效应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垂直方向,其中前向溢出效应有所减弱,而后向溢出效应得以增强。对于中国的不同部门而言,由于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同,从而对技术溢出的渠道和效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估算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R&D资本存量、基于FDI、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使之更好地说明FDI、进口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国内R&D资本存量与我国TFP有长期均衡关系,基于FDI和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TFP都产生了正的影响,而基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TFP的影响要大于基于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TFP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