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MBO)后的过度派现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新生事物备受争议,本文重点对上市公司实施MBO后的派现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界定过度派现行为的标准,指出并不是所有实施了MBO的上市公司都存在过度派现行为,有些正常的高派现并不等同于过度派现。本文还对上市公司过度派现行为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冯美琪 《会计师》2021,(8):15-16
上市公司每年都会作出许多重要的财务决策,股利政策也是众多决策中的一项,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公司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不但有助于其吸引大量外部投资者,还能抬升公司股价,更能推动企业长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派现水平有明确要求,在此监管下,各公司的派现数额有了明显的提升,甚至很多公司进行高派现,其中很多是因为大股东为了自利进行利益输送,从而严重侵害到中小股东的利益,这显然违背了证监会监管的初衷,因此规范上市公司的派现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本文介绍了A公司的基本情况并对其现金股利政策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了A公司实施高派现股利政策的动因;最后,对A公司当前股利政策的制定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博览》2011,(18):12-12
截止到8月31日,上市公司2011年中报披露完毕。有87家公司推出了利润分配方案,其中,推出高派现的公司,主要以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主。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袁天荣  苏红亮 《会计研究》2004,34(10):63-70
本文以 2 0 0 0年至 2 0 0 2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 189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 ,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超能力派现问题。本文把超能力派现定义为超越公司现金能力水平的派现。研究发现 ,超能力派现与资产规模、净资产收益率、上市年限显著负相关 ;与公司的股权集中度正相关 ;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制约上市公司的超能力派现行为 ;不同行业的超能力派现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03~2005年沪市和深市的174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超能力派现正相关,监事会规模、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与超能力派现负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超能力正相关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反映我国前几大股东可能合谋实现超能力派现.我国迫切需要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争完善法制来制止超能力派现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2000年以后,"高派现"现象成为中国部分上市公司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改2000年以前"多股票股利,少现金股利"的分配方式.按照国际惯例,"高派现"一般是指上市公司每股分配现金股利大于0.3元的行为.本文通过对股利政策的阐述以及相关政策的研究,分析"高派现"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避免恶性分红现象产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名博议论     
《金融博览》2011,(9):12
皮海洲:上市公司利润分配存"四大猫腻"截止到8月31日,上市公司2011年中报披露完毕。有87家公司推出了利润分配方案,其中,推出高派现的公司,主要以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主。面对上市公司的高送转、高派现,人们很容易联系到这是对投  相似文献   

8.
盐田港12年派现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棣华 《新理财》2010,(4):76-77
分析盐田港12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股利政策具有一定的特点,考量股利政策的合理性、可持续性,或许能够发现股利派现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思琦 《证券导刊》2013,(44):19-19
感恩书将至,面对股债双震荡,绩优基金纷纷加大了派现力度,满足投资者让超额收益落袋为安的投资需求。其中固收翘楚工银瑞信基金11月26日公告,旗下金牛债基——工银瑞信增强收益债基A/B将于11月29日实施分红,  相似文献   

10.
《证券导刊》2012,(45):9-9
临近岁末,不少基金公司加快了为投资者派现的脚步,股弱债强的整体格局更让债券基金成为今年来基金分红的绝对主角。近日,国内固定收益类基金管理规模排名第二的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公告旗下两只老牌债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