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历史研究中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历史概念,它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本文根据客观的历史事实,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浅析中国古代经济中心转移及其影响。通过对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研究,了解经济重心对经济的重要性,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古代中国的影响,通过对古代经济的借鉴,了解现代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郑学檬教授新著《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以下略称《研究》)一书(岳麓书社1996年4月版,26万余字)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笔者已就其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部分(包括第一章"总论"和第二章"技术进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动力之一")试作评说(刊《唐研究》第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即出).兹再就其有关唐宋江南区域经济研究一端略加评述。我们知道,国内史学界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对于唐宋区域经济的研究有了迅速推进,比如有关六朝至唐代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即先后有多部论集问世(如李伯重先生《唐代江南农业…  相似文献   

3.
制墨业是重要的手工业之一。长期以来,制墨业重心在北方。唐宋时期,制墨业迅速扩展,制作重心向南方地区逐渐转移。制墨业重心的地理变迁既与我国古代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又与其自身发展中的技术因素和资源环境因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苏州地区社会经济史》及《江南绸丝史研究》评介刘冰自唐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后,江南地区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都走在其他地区的前面,一直是国家的重赋地区,所以长期以来始终为中外史学工作者所瞩目,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可谓...  相似文献   

5.
黄文治 《开放时代》2010,(8):146-158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场景。王奇生教授新著《革命与反革命》一书从一种社会化或关键性的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动角度,寻求历史演变的线索或脉络,并作了精致素描。本文从革命史研究的新视角、全书流动的脉络、几点商讨与发散思考、革命正义道德去从等方面对其进行不失宏旨性评述,希冀能进一步透视作者的革命政治文化观。  相似文献   

6.
东汉时期荆扬二州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史学界已有许多文章论述,但对南方经济从何时开始有较大的发展,看法不尽相同。一般认为是从三国时期开始的,也有人认为是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的。而对于从西汉末年开始,历经东汉一代对南方经济的开发,却很少有这方面的研究文章。特别是对东汉时期荆扬二州经济的发展至今尚无专文论述。  相似文献   

7.
文清 《江南论坛》2000,(8):45-46
太湖,古称具区、震泽,它的周边地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该地区发现的河姆文化遗址证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是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春秋时期,吴国、越国的相继称霸说明太湖流域地区的政治、经济都取得丁长足的进步。六朝以降,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太湖流域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湖熟,天下足”,宋元以来,富庶的太湖流域成了全国经济的重心。近现代,太湖流域又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诞生地,在国际大交流中发挥对外辐射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太湖流域地区的文化发展引起了国际国内…  相似文献   

8.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国际歌》被译介到中国以后,这首经典革命歌曲在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大的政治影响。本文考察了《国际歌》首句中les damnés一词的汉译演变,并从文化史的角度揭示出它的翻译实际上是与中国革命叙事的主体性范畴——“受苦人”之间实现文化对接的过程。从les damnés到受苦人,体现了中国革命现代性实践中自外与自内两条文化线路的一次历史交汇。  相似文献   

9.
“江湖”一词原意指河流湖泊,由此引申出四方各地,进而有了流浪之含义,所以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有“转徙于江湖”一说,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也有“行江湖之远”的句子,其本义并无褒贬。只是一方面中国历史上“史官文化”视流民为洪水猛兽,另一方面由于“江湖中人”的“流动性”,其声誉和信用机制很难建立起来,因此到了现代,  相似文献   

10.
广东地处南海之滨,北枕市岭,系中国历史上的越人故地。隋唐之前,地广人稀,林木参天,薄丛莽莽,“蝮蛇蠚生,病疠多作”(《汉书·严助传》)。人皆“半羸”,“生齿不蕃”(周去非《岭外代荟》卷四)。经济发展水平远比中原落后。或刀耕而火种,或火耕而水耨。以“饭稻羹鱼”自足,顺乎自然,安于现状,对自然环境没有作能动地改造。在封建文人的笔下,广东简直是一派可怖的化外生蕃的景象。 从中唐始,在中国的经济重心日渐南移的总趋势影响下,宋元时期,广东进入了初步的开发期。明清两代商品经济日益繁荣,明初重开会通河,大运河得以畅通;加之整顿大庾岭山路,沿赣州南下越大庾岭到两广的商路益加便畅,南北贸易更为频繁。海外贸易方面,万历之后又有较大的增进。秦汉以来就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的广州,其地位尤显重要。明代在嘉靖元年(1522年)关闭泉州、宁波市舶司,清代也在乾隆廿二年(1757年)关闭江、闽、浙三关。唯有广州未曾闭关,且于闭他关之后成为对外通商的唯一港口。本是侷促海滨的广东也一变而成为与海外通商贸易往来的便捷之区,处于浸染近代之文明,得近代风气之先的地理位置。作为广东的经济核心区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从以水稻为主的比较单一的作物逐渐改为种植品种繁多的商品性农作物,形成多种农作物组  相似文献   

11.
高鹏 《资本市场》2013,(8):122-123
北京奥运会日渐远去,但奥林匹克的中国烙印却愈发深刻。2013年5月,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致函《文明》杂志,盛情邀请该杂志启动第二阶段的《奥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传播之旅,向世界展示奥林匹克文化之美。"这是奥林匹克历史上的一次创举,它以北京为中心和起点,以《奥林匹克宣言》为载体,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融合,丰富和发展了奥林匹克文化,为推动奥林匹克发展开辟了—条崭新的途径。"罗格在信中如是评价由《文明》杂志发起的这项活动。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的中西文化观主要体现在他参与五四时期至20年代的那场中西文化论战的一系列文章中,他论战的主要对象是当时的东方文化派。东方文化派的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和梁漱溟,他们的《欧洲心影录》(1920年)和《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2年)先后发表,当时只有27岁的梁漱溟影响尤大,他认为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不同性质,中西文化差异不是时间上的差异而是性质上的差异。文化就是表现为人的各种意念欲望方式,人们满足欲望和意念的不同方式构成了不同的三种文化:意欲向前的西方人的文化,意欲适中的中国人的文化和意欲向后的印度人的文化。他认为当时世界发展已转入第二阶段即中国人的方式,“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瞿秋白1923年初从苏俄回国,面对国内复古倒退思潮的泛滥,立即投入了论战。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发表了《东方文化与世界革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等几篇重要文章,代表了当时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化的看法,将论战提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3.
经济转轨中的文化降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度变迁是文化上理解、适应与学习的过程,所以本文从跨学科角度探讨了文化的阐释性变迁之过程。最后文章通过对中俄经验的讨论,说明了中国改革成功是以较长时间的文化阐释性变迁为基础的,有其历史之根源;同时,它也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2014,(7):1-2
<正>"‘《奥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传播'这一活动是奥林匹克历史上的一次创举,它以北京为中心和起点,以《奥林匹克宣言》为载体,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融合,丰富和发展了奥林匹克文化,为推动奥林匹克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国际奥委会2013年5月让世界认识中华民族文化魅力向世界展示奥林匹克文化之美奥林匹克全球文明传播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英雄主义的高扬与坠落,可以为当代军旅文学的创作勾勒出一幅大致的文学发展路线图.从《保卫延安》到《红日》,从《西线轶事》到《高山下的花环》,从《红高粱》再到《英雄无语》,作家们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彰显着自己的价值追求与审美取舍,完成了对英雄主义的认识与阐述,在不同的文化历史政治背景下传达出了不同的声音,清楚地映射了文化政治环境对作家创作的制约和影响.可以说,当下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对历史战争的重新解读与言说,无疑是对传统战争文学的拓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文化网络里,社会文化结构的重心是宗法氏族和家庭的权威,这决定于古代中国农耕社会的性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要逐步实现从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与之相应,传统文化网络也要注入新的内容,进行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历史处于跨世纪转折的重要关头,未来文化发展走势究竟如何,是文化人近几年的热门话题。本文就此谈点肤浅认识,就教学界。 一 “文化”一词的内涵,根据《辞海》对“文化”条目的解释是: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总称为“文化”。当然,也有把一般知识泛指为“文化”,如“学文化”、“文化水平”等等,我  相似文献   

18.
侯梦  李亮宇 《时代经贸》2007,5(4X):163-163,165
英雄主义的高扬与坠落,可以为当代军旅文学的创作勾勒出一幅大致的文学发展路线图。从《保卫延安》到《红日》,从《西线轶事》到《高山下的花环》,从《红高粱》再到《英雄无语》,作家们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彰显着自己的价值追求与审美取舍,完成了对英雄主义的认识与阐述,在不同的文化历史政治背景下传达出了不同的声音,清楚地映射了文化政治环境对作家创作的制约和影响。可以说,当下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对历史战争的重新解读与言说,无疑是对传统战争文学的拓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19.
从毛泽东到江泽民,党的三代领导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持续的探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江泽民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作出了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上考察,复沓的艺术形式是原始文化逐步积淀下来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语言产生之初的原始人的劳动呼声;《诗经》时代的人们之所以要大量运用这种委婉平和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与传统文化形成的中和的民族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从《诗经》的时代现实考察,它是现实文化建设的需要,周代的礼乐文化建设需要有能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复沓的艺术形式适应了这一需要,而周代古朴的农耕文明又为这种艺术形式提供了社会生活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