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苏州地区社会经济史》及《江南绸丝史研究》评介刘冰自唐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后,江南地区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都走在其他地区的前面,一直是国家的重赋地区,所以长期以来始终为中外史学工作者所瞩目,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可谓...  相似文献   

2.
汉武帝时代江南、岭南经济地位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古今中外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的共同现象,中国古代也不例外。关于中国古代区域经济不平衡性现象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中国文明起源阶段的新石器晚期与铜石并用时期(约公元前4000──前2000年)①和经济重心南移时期(三国──南宋,即公元220──1276年)②,因而对夏朝到汉代这一阶段(公元前2000──公元220年)集中的讨论相对较少③。本文旨在从政治与经济的作用与反作用的角度,探讨汉武帝加强对江南与岭南控制前后,江南与岭南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变迁,以期从政治角度理解中国古代经…  相似文献   

3.
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历史研究中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历史概念,它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本文根据客观的历史事实,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浅析中国古代经济中心转移及其影响。通过对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研究,了解经济重心对经济的重要性,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古代中国的影响,通过对古代经济的借鉴,了解现代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词句)。古往今来,江南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景色旖旎,物华天宝,更是商贾云集,市场繁荣。汉唐以来,历经中国经济重心的逐次南移,江南在明清时期彻底引领了中国经济的航船,这里萌发了第一批中  相似文献   

5.
制墨业是重要的手工业之一。长期以来,制墨业重心在北方。唐宋时期,制墨业迅速扩展,制作重心向南方地区逐渐转移。制墨业重心的地理变迁既与我国古代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又与其自身发展中的技术因素和资源环境因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关于唐宋借贷利率的计算问题黄向阳借贷关系在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很值得重视。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唐宋借贷关系的性质和作用,首先就要正确计算唐宋借贷利率。中国经济史学界对唐宋借贷利率单位的认识和计算尚存在一些问题,不少论著对唐代与宋代的...  相似文献   

7.
唐中后期 ,封建王朝的经济重心南移 ,江南日渐成为举国瞩目的经济发展区域 ,并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作为江南面积最大且自然条件最好的地理亚区———太湖平原———也在不断地变革、前进。对此 ,许多学者从多种角度进行了论述 ,结论都是令人信服的。陆龟蒙是晚唐时期的文人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乃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公元3-6世纪,中原陷于战乱,兵燹连绵,而以长江中下游为核心的南方地区,经济开发成就瞩目,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亦由此肇始.长江下游地区,王畿之所在,政治、经济中心,最为富庶,学术界的目光,多聚焦于此,且成绩斐然;而对于素有“西陕”之称,京师屏蔽的中游地区,研究则相对薄弱.方高峰博士的专著《六朝政权与长江中游农业经济发展》(陈支平教授主编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丛书之一种,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版),以区域经济理论和新古典国家理论为分析工具,采用二重证据法,将传世文献与考古研究成果相结合,深入细致地探讨长江中游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成就、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等学术热点.勾稽史料,探赜幽隐,筚路蓝缕之功,适足以填补学术研究之空白.  相似文献   

9.
林文勋教授的《唐宋社会变革论纲》(以下简称《论纲》)一书,201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在长期研究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基础上,对唐宋社会变革问题进行宏观深层  相似文献   

10.
为表彰先进,激励广大宣传文化理论工作者多出精品,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前不久举行了无锡市首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颁奖典礼,其中《江南论坛》有三篇作品获奖。它们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并未超越初级阶段》(作者黄胜平,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江南论坛》)、《红豆为什么这样红》(作者宗菊如、黄胜平,载《求是》、《江南论坛》)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作者张卓等载《人民日报》、《江南论坛》)。  相似文献   

11.
当我阅读了由杨载田等主编、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中国经济地理》之后.感到欣喜万分一深为以杨载田为首的一批中青年地理学者勇于创新、探索的可贵精神所感动,他们在总结前人教材的基础上.对现行。卜日经济地理(后简称中经)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现在、摆在我面前的是一本理论联系实际、体系结构新颖的优秀教材。她与一般中经教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l结构新颖,突出区域整体《现代中国经济地理》教材一根据学科理论一在广泛吸取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崭新的教材框架。全书由五篇二十章构成.即学科建设篇…  相似文献   

12.
唐代以后,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抚州成为北方人南迁的重要定居区域,尤其是唐末五代,地方割据势力兴起,危全讽入主抚州数十年,采取保境安民,劝课农桑,招徕商旅的政策,使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出“既完且富”的局部繁荣景象,吸引了大批中原人士竞相投奔。两宋时期,经过进一步开发,已经是“盱江南北,田园如绣,树如烟云,鲜有旷土。”这个时候抚州人口有多少?  相似文献   

13.
何博传,现执教于中山大学科学哲学室,中国未来研究会学术组与预测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未来学首批研究者之一,《营运学》学科概念的提出者,已在国内外发表文章60余篇、合作专著3本,代表作有《山坳上的中国》。人们终于意识到,文化重心的移动是种自然现象。中国文化重心之南移并非始于今日,近代以前,中国的历史就是从西到东,从北到南的历史,故有文化上的南北文化观与东西文化观。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特别是沿海开放战略的实施,文化重心之南移更令世人瞩目。有人以“一江春水向东  相似文献   

14.
<正>耿元骊《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演变研究》(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下文简称耿著)以新思路、新理论对土地制度、唐宋变革论等老问题进行解读,立意打破传统观点,重新建构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及历史关联。以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研究为其学术开拓空间,作者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土地制度研究呈现了一种新的角度和方法。耿著可分为四个部分:绪论、正文(五章)、余论及征引文献。绪论主要是阐释将运用的理  相似文献   

15.
东汉时期荆扬二州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史学界已有许多文章论述,但对南方经济从何时开始有较大的发展,看法不尽相同。一般认为是从三国时期开始的,也有人认为是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的。而对于从西汉末年开始,历经东汉一代对南方经济的开发,却很少有这方面的研究文章。特别是对东汉时期荆扬二州经济的发展至今尚无专文论述。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概论》从体例上分为十三章。其内容可划分为五部分,即经济法总论部分(第一、二章)、市场管理法(第三、四、五章)、宏观调控法(第六、七、八、九、十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第十一、十二章)、经济纠纷的处理(第十三章)。总论部分的学习,要求掌握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的地位、体系和功能,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三要素。  相似文献   

17.
我和张曙光研究员的第一次见面,是1982年夏天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会议室。当时我正好参加一桥大学石川滋教授的科研项目,在中国进行一周的调研活动。在经济所,黄范章副所长等负责接待我们,老张(张曙光研究员)专门报告有关经济效果问题(后来收入《经济结构和经济效果》一书,  相似文献   

18.
r3,’”⑤——我在中国无锡轻工大学执教期间非常高兴地看到《江南论坛》杂志,我深感她有助于大家了解中国的江南区域和巾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愿《江南论坛》和江南经济不断成功、前程辉煌,尤其是《江南论坛》正在走向国际,她应受到全球范围读者的关注。最真诚的祝愿!蔽拉·西蒙政治学教授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福罗顿加利福尼亚phone:(714)278。2757Fax:(714)2785524e一na儿VSlinOD68IX."EtC口口n.COth1998年6月3日技拉·西蒙教投是我校爱读《江南论坛多的许多外籍教授之一,她在无扭轻工大学执教期间与《江南论坛》结下了不舍的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区域重心的概念和模型,计算出新疆1949年~2009年经济(GDP)重心和三次产业重心,同时利用GIS技术将重心变化制作成图,得到建国以来新疆经济(GDP)重心和三次产业重心的动态演变轨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疆总体经济发展和三次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新疆经济(GDP)重心和三次产业的经济重心不仅存在很大的偏离,而且移动的方向和距离也存在较悬殊的差别;新疆经济(GDP)重心缓慢地向东北移动,区域经济差异总体上扩大了,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20.
凌金华 《新经济》2022,(4):64-66
江南文化是长三角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而立足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当代"江南"版图,需要对江南文化进行重新建构:即打造"新江南文化",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八方合力和经济活力.在构建"新江南文化"过程中必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壁垒问题,那么增强文化认同、尊重个性风格,创新机制平台、携手加强研究,厚植文化根基、塑造文化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