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银监会决定,在前些年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取得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再用5到10年的时间,把农村信用社分期分批逐步建设成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的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机构。为实现这一目标,从2006年开始,农村信用社将用一年的时间,由以期限管理为基础的“一逾两呆”贷款分类全面过渡到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五级分类。这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2.
2003年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通过不良贷款置换,资产质量有所提升,信贷资产管理已由四级分类转换为五级分类。但实际工作中,五级分类方式还存在很多不适用性,需要选择运用。  相似文献   

3.
2003年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通过不良贷款置换,资产质量有所提升,信贷资产管理已由四级分类转换为五级分类。但实际工作中,五级分类方式还存在很多不适用性,需要选择运用。  相似文献   

4.
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贷款五级分类,是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行五级分类,对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加强银行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  相似文献   

5.
张强 《中国金融》2007,(4):40-41
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准确地识别、反映和监控信用风险,促进农村信用社建立审慎经营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监管部门实施审慎持续监管的前提和基础。最近,我们对临沂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6.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进程正如唐双宁副主席所说“是一场接力赛”,始于2003年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已成功跑出了“第一棒”,于今年全面推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则是“第二棒”。  相似文献   

7.
根据银监会监管工作部署,2007年起,全国农村信用社开始实行以贷款五级分类为主、四级与五级数据共同报送的“双轨运行”制度。吉林省各农村信用社于今年全部开展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对全部贷部按风险程度进行了清分认定,贷款风险分类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农村信用社人员素质偏低、技术手段落后以及对贷款五级分类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魏军  鲍延军 《黑龙江金融》2006,(6):38-38,41
一、存在的问题(一)从内部条件看,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现实状况与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客观要求还不完全匹配。  相似文献   

9.
实行以风险管理为根本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对从根本上反映农村信用社贷款资产质量状况、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促进其稳健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但是,农村信用合作机构的五级分类工作存在很多误区和难点,本文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提出了一些准确进行五级分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比较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一逾两呆"贷款分类制度和贷款风险五级分 类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指出了影响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制度在农村信用社推行的约束条件,提出了增强贷款风险 五级分类制度环境适应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银监会决定2006年在农村信用社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贷款五级分类是现代银行全面、准确识别和监控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近日,渭南银监分局对辖区内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了模拟检查,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待改进,以促进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全面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社从2006年5月份开始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先是手工录入软件后再进行分类,2007年6月份统一用综合业务系统导人数据后分类,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后各项指标同四级分类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异。为此我们深入到吉林省辽源市农村信用社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施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难点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以风险管理为主的贷款五级分类,是我国金融业信贷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化解金融风险、加快与国际接轨、应对人世挑战的重要举措。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既有利于客观反映贷款质量、准确预测信贷风险,又有利于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但从实际工作来看,由于存在地区间差异、行际间差异、观念上的差异,农村信用社在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与阻力,难以客观的反映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大都依据借款人的还款状况实行“一逾两呆”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这种事后监督的管理方法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对于识别严重的不良贷款和保证国家税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方法已开始显露其局限性,不能适应银行业贷款风险管理需要。2005年11月,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从2004年开始,将贷款“五级分类”的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通知》精神,目前,北京、江苏、广东、四川等16个省市的农村信用社正在试点贷款“五级分类”。  相似文献   

15.
自2002年起,全国各类银行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同时与"一逾两呆"分类法并行一年,从明年起正式按五级分类考核.本文分析了贷款五级分类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肇始于2004年初的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采取了分阶段推进策略,从制度变迁视角分析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此间领导和培训产生了最重要的直接供给效应。分类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行为异动"问题表明分类成功之本在于在渐次推进过程中诱发以需求为主导的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已正式启动。农村信用合作社要真正做到准确划分贷款质量标准,从而促进自身信贷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农村信用社向现代金融企业过渡,笔者认为,农村信用社在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中应注意防止出现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周慧虹 《中国金融》2006,(13):66-66
随着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逐步铺开,将贷款五级分类引入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兑付考核的必要性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农村信用社要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 过去,中国的银行业对信贷资产主要是按合同期限履行情况进行分类,即所谓的正常、逾期、呆滞和呆账四级分类。这种分类办法是1995年开始实行的。相对于过去来讲,这固然是一个进步,但实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是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贷款风险。比如,一个企业一笔贷款合同签订的期限是一年,但这个企业可能根本没有偿还能力,但由于贷款合同期限来到,按四级分类这笔贷款就属于正常贷款,这显然是不准确的。怎么解决呢?大概从1998年开始人们借鉴国外的有效做法,将按合同期限进行的贷款分类试行按贷款实际风险进行分类,亦即五级分类;  相似文献   

20.
雷曜 《中国金融》2012,(16):35-36
下一步农信社改革没有必要再出台全国性的资金救助措施,可考虑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原则设计差别化的政策措施,围绕"资本"这一核心环节推进改革2003年以来,深化农村信用社(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下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应抓住"资本"这一核心环节,不断提高资本质量,增强资本实力,用5年左右时间,再上台阶,使之成为资本充足、运营稳健的社区性现代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