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外商直接投资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文章选取1999~2003年的行业层面板数据,考察了FDI对中国工业部门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考虑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并控制住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和行业效应之后,研究结果显示,FDI产生了显著的行业内溢出和前向联系溢出,但后向联系溢出为负。此外,对技术差距最优区间的分析表明,当内资企业生产率为相应外资企业生产率的30%~70%时,前向联系溢出能实现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姜瑾  朱桂龙 《财经研究》2007,33(1):112-121
文章选取1999~2003年的行业层面板数据,考察了FDI对中国工业部门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考虑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并控制住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和行业效应之后,研究结果显示,FDI产生了显著的行业内溢出和前向联系溢出,但后向联系溢出为负。此外,对技术差距最优区间的分析表明,当内资企业生产率为相应外资企业生产率的30%~70%时,前向联系溢出能实现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我国高技术产业1999-2007年13个三位码行业数据,从FDI溢出及出口拉动效应两方面度量了FDI对该产业整体创新水平以及内资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的不同影响机制,认为高技术产业近年来外资的进入及其出口导向的特征客观上促进了该行业整体创新效率的提高,但溢出效应主要局限在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内资企业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所作的投入对其吸收FDI及其出口正向溢出效应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笔者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对FDI知识溢出、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企业的R&D活动产生了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并由此推动了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但相对于内资企业自主R&D投入而言,FDI渠道的知识溢出对于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小。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对于FDI知识溢出、内资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非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世界上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外资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企业的进入是否对中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认为,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之间技术溢出效应是存在的,而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发生及其方向依赖于双方的相对技术水平,技术溢出的大小则取决于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本文使用中国高科技产业中内外资企业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支持了上述理论设想,实证研究发现,在中国高科技产业中存在外资企业向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在给定外资企业研发量的情况下,内资企业可以通过增加自己的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吸收能力,而中国内资企业向外资企业方向的技术溢出没有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1996—2007年我国16个高技术行业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竞争效应以及出口结构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别按利润率水平、外资企业进入度和外资企业出口结构进行了分组检验,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从短期来看,外资企业进入的市场冲击效应较大,挤占了内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会产生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随着内资企业对外资企业先进技术的模仿、学习和人员交流等,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逐步增强,外资的正面技术溢出效应会慢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FDI的出口溢出效应:机理分析与典型产业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陈文芝 《技术经济》2008,27(3):22-27
在系统梳理FDI出口溢出效应机理的基础上,提出该效应的三种具体形式,即出口信息溢出效应、竞争效应以及示范效应,并将这三种效应模型化;将企业层面的模型扩展到行业层面,提出理论假说,并结合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对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内资企业而言,FDI出口溢出的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都显著为正,且内资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影响这两个效应的发挥效果,而出口信息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与理论假说显著相反,这可能跟中国高技术产业中内资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于东道国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争议,本文采用1998-2007年我国制造业企业层面数据,运用Hansen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行业内和行业间FDI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技术进步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行业间而不是行业内:FDI与行业间前向溢出效应呈现"U"形关系,而行业内水平溢出效应和行业间后向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进一步从FDI来源异质性层面分析,发现港澳台资本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而西方资本产生的后向溢出效应呈现"U"形关系。本文探究了FDI垂直溢出效应的非线性关系,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资本市场开放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FDI在我国技术溢出效应的局限性及因应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健全  文雯 《现代财经》2006,26(8):29-33
利用索洛刺余模型对FDI在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证明:在我国FDI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以溢出效应三个途径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导致溢出效应不明显的原因进行分析、实证检验,表明我国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存在局限性。如何克服这种局限性以提高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FDI来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5—2014年中国制造业的2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FDI行业间和行业内的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行业内直接溢出能有效促进内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行业内间接溢出则会挤占内资企业的生存空间阻碍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水平的增长;行业间后向关联程度能显著且明显地促进内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提升;行业间前向关联程度能显著但微弱地抑制内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FDI的技术溢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学术界认为FDI技术溢出存在着不同的传导机制,而且不同传导机制可能产生不一样的溢出效应,包括示范效应、人员流动与培训效应、竞争效应和联系效应。FDI技术溢出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受到本土企业吸收能力、空间地理因素以及外资企业本地配套等因素的影响;外资企业、本土企业以及所处行业的异质性也是造成FDI技术溢出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围绕外国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FDI参与程度)、内资企业生产效率以及技术差距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在汽车行业中,FDI参与程度与技术差距对内资企业生产效率具有不利影响。前者是因为在内资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过程中,FDI参与程度的挤出效应发挥了主导作用;而后者则是因为内资企业应该通过吸收与自身技术差距较小的技术以提升其生产效率。FDI的来源对内资企业生产能力的形成也具有显著影响。行业竞争强度对于内资企业生产能力发展同时具有直接影响与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广东工业行业数据运用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广东内资工业部门和国有内资工业部门的生产率及其分解变量进行测算。在控制R&D情况下,明确区分和分别测定FDI技术溢出的行业内溢出和行业间溢出,并从FDI企业所有制类型和市场导向性两个细分层面进行更深入研究。结果发现:FDI通过前、后向关联对当地企业的生产率有正向作用,但仅限于国内市场导向型FDI,作用对象仅是非国有内资企业,传导途径主要是技术进步;FDI通过水平方向对内资企业产生了"挤压效应",但"挤压效应"主要存在于内资非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2004—2007年的微观企业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FDI对同行业和上下游行业的内资企业出口增长的贡献。通过采用面板数据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以及Heckman样本选择纠正模型,我们发现了FDI具有正向的行业内和行业间出口溢出效应。除此之外,我们还分别考察了内资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及外资是否出口对FDI出口溢出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考虑了技术溢出具有空间特性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0~2010年各省工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FDI对本地区内资企业以及其他地区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论表明,FDI在地区间也能产生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但技术溢出效应的强度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而内资企业活动并没有在地区间形成技术溢出效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无论是本地的FDI还是异地的FDI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西部地区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理论刻画制度因素对FDI溢出效应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中国的制度因素是影响FDI溢出效应的根本性力量。中国的制度因素制约了外资企业的溢出潜力,限制了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在这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影响了FDI的实际溢出效应。本文的经验检验结果有力地支撑了前面的理论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制度因素变化的条件下,FDI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但是腐败控制、经济自由、知识产权保护、金融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均有助于促进FDI的技术溢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对港澳台资企业的FDI溢出效应有显著的正影响,但对其他外资企业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加强腐败控制也显著地促进了国有企业吸收FDI溢出效应。因此,加快中国制度的发展和改革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FDI的溢出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FDI与技术垂直溢出: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取2003~2007年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基于GMM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对FDI与我国15个工业部门生产技术水平间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溢出带来的技术效率的提高与我国工业部门自身前期技术水平积累具有密切相关性,FDI的行业内溢出效应不太明显,而行业间垂直溢出效应显著,是重要的技术溢出途径。为此,应该鼓励本地企业融入外资产业链,以提升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0—2007年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2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FDI对内资企业的水平溢出、后向溢出和前向溢出效应,分别就FDI对长三角地区整体和江苏、浙江和上海不同地理单元的27个制造业整体及不同类型组(高、中、低技术产业组)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和上海的FDI都对内资企业具有正的后向溢出效应和负的前向溢出效应,江苏和浙江的FDI的水平溢出效应为正,上海的FDI的水平溢出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19.
关于技术差距与FDI技术溢出效果的相关关系存在不同的结论,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大的技术差距为发展我国家实现技术赶超提供了可能。文章通过我国数据的检验认为,上述结论不能完全适用我国实际,相反,国内企业较高的技术水平、与外资企业之间较低的技术差距成为我国内资部门有效吸收FDI效应的重要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1999-2007年我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制造业行业间和行业内就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在FDI的影响下,行业间就业结构呈低端化,但是行业内就业结构得到优化。FDI通过促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就业增长带动了制造业的就业增加,同时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从内资流向外资的情况也较严重,即FDI主要通过增加自身的就业而非内资的就业带动了我国就业数量的增长。行业内就业结构来看,技术密集型行业就业结构得到优化的结果比劳动密集型行业要明显。其中竞争效应促进了内资就业结构的升级,但存在高技能劳动力从内资企业流向外资企业的情况。总体上增加就业和提升就业结构的因素在于内资投资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